史上最大的一筆風險投資,跌跌撞撞地來了

如果只從資本層面計較利弊的話,那OpenAI依然是最火的人工智能大模型超級獨角獸,沒有之一。

8月底,各大財經媒體紛紛爆料人工智能的頭號玩家OpenAI即將完成最新一輪融資,本輪的估值將大大高於上一輪的860億美元。就在咱們的國慶期間,融資悄然落地,OpenAI以估值1570億美元(約合12250億元人民幣),融資66億美元(約合460億元人民幣)

本次領投方為老股東Thrive Capital,領投金額13億美元,並且可以選擇在2025年繼續以該估值再投10億美元。包括微軟、英偉達、軟銀、Tiger Global等紛紛跟投,其中微軟再度出資7.5億美元。

交易完成後,這個數字將直接打破馬斯克的xAI在今年早些時候創造的紀錄,成為有史以來最大的一筆風險投資。如果把這個數字放在十年前(2014年),那就相當於美國的紐約、佛羅里達、德克薩斯三個州的全部風險投資總和。

標題的後半部分,則是一連串新聞的集合,因為拋開資本層面來看,OpenAI最近新聞不斷,甚至可以說是深陷輿論漩渦。

8月份出現傳聞、9月底曝光了具體交易方案、預計10月第一週將正式落地。從時間上看,這場史上最大的風險投資目前一切順利。然而就是在這樣一個關鍵的節骨眼上,OpenAI忽然陷入了接二連三的「麻煩」當中。

退出的蘋果與歷史上的泡沫

在最初的報導中,本次OpenAI的投資方除了Thrive Capital和微軟,還包括老虎、寇圖、蘋果和英偉達。老股東里只有紅杉因為投資了OpenAI前首席科學家Ilya Sutskever的創業公司Safe Superintelligence,選擇了暫停對OpenAI的支持。

可以說,這場融資完全稱得上「巨人們的遊戲」。

然而就在9月27日,意外來了:蘋果在最後一刻退出了投資談判,這將導致OpenAI本輪的最終融資金額和投資者陣容出現一定變化。

並且由於蘋果沒有公佈具體的退出原因,也沒有立即回覆媒體們發出的評論請求。在隨後的幾天里,人們關於蘋果為什麼退出投資展開了一場熱鬧非凡的大討論。

主流觀點認為,蘋果本次放棄投資的真正原因,大概率與今年6月他們與OpenAI達成的合作相關。在6月WWDC上,蘋果正式宣佈與OpenAI建立「備受期待的合作夥伴關係」,未來ChatGPT會集成到iOS、iPadOS和macOS的體驗中。與此同時,Siri也將與ChatGPT進行整合,以便蘋果用戶們靈活地使用ChatGPT的功能(包括圖像和文檔理解),無需在工具之間切換。

根據當時媒體們進行的最終報導,這次合作不會產生任何費用,誰也不賺錢,誰也不付錢。更重要的是,多方消息源指出蘋果認為他們通過系統整合,相當於為OpenAI進行了一次規模達到數億台的推廣,其帶來的曝光度「擁有很高的現金價值」。

有了這個背景,再加上蘋果曆來對風險投資缺乏興趣,很多人相信退出投資其實才是一個合理的結果。在人工智能業務上,最符合蘋果調性的操作應該是加大對Apple Intelligence的內部支持,或者直接砸錢收購一家行業第一梯隊的人工智能企業。

也有相當數量的圍觀群眾們指出,「現金交易」才是最大的阻礙。理由是OpenAI雖然去年1月在微軟那裡完成了一輪總規模高達100億美元的融資,但這100億美元中的大部分是算力等基礎服務的折算價值,並不是真金白銀。而根據9月初的最新爆料顯示,OpenAI雖然今年的營收預期能夠達到37億美元,但仍然要承受50億美元。並且這50億美元僅僅計算了運營成本、人員薪酬、辦公場所租金,並不包括股權薪酬等其他潛在的開支。

自由主義市場經濟嘛,精神內核主打一個「這麼點錢,我很難替你辦事」。不難想像一己之力挑起人工智能軍備競賽的OpenAI,正面臨著巨大的現金缺口。再考慮到OpenAI已經超過1000億美元的估值,以及股東結構中微軟那紮眼的49%份額,可以說本次這輪現金為王融資很容易顯得不划算

還有一個神論觀點認為大家應該警惕「1500億美元」這個數字。因為1999年,美國風險投資機構管理的資金總額就是1500億美元,這筆錢直接推動了第二年互聯網泡沫的形成,接著就是滿目瘡痍的回憶。

您各位也別覺得牽強。要知道「人工智能投資過熱掩蓋了市場真實狀況」,早就從過去的從業體感,變成了「戰績真實可查」的數學結果。例如據Crunchbase在8月整理的一份數據,全球790億美元的融資總額,有超過355億是投給人工智能賽道的,僅僅美國就出現了35個、單筆投資金額在1億美元以上的人工智能交易案例。過重的戲碼直接刺激到Crunchbase的編輯凝重地寫下了一個標題:《人工智能初創企業交易形勢強勁,但這是好事嗎?》

總之神論歸神論,在熱度層面上這種解釋還蠻有市場的。

出走的高管與OpenAI匪幫

當然,蘋果的退出,說起來也只是對OpenAI隱憂的旁敲側擊。真正直擊靈魂的「麻煩」,是OpenAI首席技術官Mira Murati的官宣離職。

Mira Murati2018年加入OpenAI,2022年升任首席技術官,期間帶領公司開發了大名鼎鼎的ChatGPT、文生圖大模型DALL-E以及代碼生成系統Codex。另外她還在特斯拉工作過三年,出任Model X高級產品經理,在此期間特斯拉開發了人工智能駕駛輔助系統Autopilot的早期版本。

在當地時間9月25日發佈的個人離職聲明上,Mira Murati表示「雖然不存在完美的時機」,但她認為「此刻離開很合適」,因為OpenAI已經「從根本上改變了人工智能推理和學習的方式」,而她需要時間和空間來探索自己。Sam Altman則在第一時間回覆「我個人非常感謝她在困難時期給予的支持和愛」。

看上去是場體面的分手。但就在那一週,OpenAI還貢獻了另外三個新聞頭條:

據傳OpenAI正在討論為Sam Altman提供7%的股權,並進行重組,成為一家營利性企業。

Sam Altman發佈了一篇異常高調的博文,宣稱「人工智能可以創造出我們能想像到的任何東西」「通過人工智能產業,我們可以實現共同繁榮,達到今天難以想像的地步」以及「我們可能會在幾千天之內就擁有超級人工智能」。

OpenAI內部氛圍並不輕鬆,加班文化盛行。尤其是在今年5月,為了風頭不被Google5月份的年度I/O開發者大會搶走,OpenAI選擇了搶發最新的旗艦模型GPT-4o,只給測試員們留下了9天的時間。

凡此種種,人們紛紛猜測Mira Murati是不是標誌著OpenAI徹底變成了「Sam Altman的公司」,Sam Altman就此從一個未來科技領航員正式修正回了「商人」。進一步的討論,就是Mira Murati會不會追隨Ilya Sutskever的腳步,延續OpenAI匪幫(OpenAI Mafia)的故事

「OpenAI匪幫」這個名詞魔改自「PayPal匪幫」(PayPal mafia),後者用來形容PayPal為矽谷輸送了大量的創業者,風險投資機構也願意因為這個身份,送上遠高於平均標準的投資。人們在OpenAI身上看到了類似的潛質,至少目前數據上已經有近75名員工離開OpenAI選擇創業,為矽谷帶來了超過30家AI初創公司。這其中估值最高的是xAI,達到了210億美元,估值180億美元的Anthropic只能屈居第二。

Ilya Sutskever在今年5月加入了這個行列,創建了與Sam Altman幾乎是針鋒相對的Safe Superintelligence(安全超級智能)並在9月拿到了第一筆融資。A16z、紅杉資本、DST這些頭部玩家們給予SSI的估值高達50億美元。

那Mira Murati會做出同樣的選擇嗎?現在當然還沒有什麼明顯的苗頭,只能說既然Ilya這樣的純研發人員都當上了老闆,工程管理經驗更豐富的Mira Murati,顯然機會更大一些。理想主義者集體向「背叛理想的隊友」發起挑戰,想想也挺燃的。

不過如果劇情真這樣發生的話,或許再樂觀的投資人也要嘀咕一句:咱們現在的資產集中度,是不是有點太高了?

如對本稿件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繫tougao@huxi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