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均20元,湘菜館捲到了天花板
打工人的午飯,當想不到吃什麼時,就常常先來一碗辣椒炒肉。這幾年,以性價比起家的湘菜館數量已超過了川菜,隨著人氣漸漲,網紅品牌推波助瀾,價格也逐漸高企。
在北京這樣的一線城市,在即便是「用報紙糊牆」來做簡易裝修的湘菜館,菜價一度也變得不便宜,比如農家小炒肉一盤就賣58元、一碗小炒黃牛肉就要69.9元。但現在,京城一些湘菜館卻悄然把人均客單價向下打到了20元,這是為何?
一、湘菜館里來了「價格刺客」
王先生在北京朝陽區八里莊工作,這裏是位於首都東四環的泛國貿寫字樓區域,他和同事組了個「午飯三人組」。在辦公室對面的遠洋寫字樓,8月1日才開業的一家湘菜館,是三人組這段時間去得比較多的店。
這家湘菜館在大眾點評上的客單價是61元/人。菜單大概分三個價格檔,較高價的菜有:爆炒紫蘇牛蛙58元、酸蘿蔔牛肉52元、野山椒炒牛肉45元;中檔價位的菜有醋蒸雞38元、碎辣椒炒肉32元;便宜的青菜有小炒包菜18元、土豆絲16元等。
按照上面這個菜單,葷素搭配隨便三個菜都要過百,但王先生會慳錢。在該店的大眾點評上,69代100元的代金券,比什麼都香。
王先生每次點單都控制在3個菜,剛好滿100元,減去30元的折扣,70元用來AA,每人只需要出23.3元,相當於一頓外賣盒飯的價格。王先生一行每次人均都要幹掉3碗米飯,就著紅辣椒,吃得心滿意足。
作為後來者,這家湘菜館有點像以「價格刺客」現身該地的攪局者。
天眼查顯示,這家湘菜館背後的公司於2016年成立,成立年限較早,但8年來在起家地的北京也只開了兩家。另一家在三里屯,美團上顯示是2019年開業,這家店客單價比八里莊貴10元,為71元/人,但代金券折扣力度只有41元代50元。
可猜測的是,或許是新店開業,所以折扣打得比較大,顯示出「新來者以價格戰分食市場」的企圖心。但如果優惠期到了,食客也會面臨分流風險,因為周圍的湘菜館太多了。
在八里莊方圓500米之內,較早開業且還在營業的就有湘粵堂(客單價100元/人)、湘遇(客單價66元/人)、蓋碼幫(客單價57元/人)。若放寬至方圓1公里之內,還有湘中緣(客單價97元/人)、瀟湘府(客單價67元/人)等。湘菜館的密度不算低。
這些先來者一般在大眾點評上打出的折扣力度多是90元抵扣100元,經營比較穩健。
像王先生常去的這家湘菜館這樣的「刺客」放在北京全市,並不算少數。基本上都顯示出:凡是新開業者,價格都被拉低。在湘菜館聚集的地方,湘菜的折扣力度也呈現出越大的趨勢。
在鳥巢附近,離鳥巢方圓兩公里之內,團購APP上首頁顯示,湘菜館有10家之多。
顯示為「開業大吉」的湘悅荷堂鳥巢店(客單價101元/人),代金券限時力度為79元代100元。如3個人點3個菜,每個人A後均價是26.6元。
同樣在鳥巢附近的叁味真湘(客單價103元/人),雖不是新開店,但可能因為該地競爭激烈,代金券也為79元代100元。
這兩家算中檔客單價的湘菜館,實際上一減價都比較實惠了。
在北京金融街,這裏的湘菜館有數家人均客單價在250元以上。按理說,這裏消費實力雄厚、宴請場景很多,但這裏的折扣也比較可觀。
比如客單價為265元的湘容和,代金券是88代100元。比較「嚇人」的是團購優惠,原價551元的雙人餐,團購價為162元;816元的雙人餐,團購價為291元。
客單價為286元的湘席,則推出了19.9元可以買50元代金券的優惠。它的團購價格也打到了3.3折。
雖然這裏不是每家餐館人均價都打到20元,但曾經吃不起的湘菜館,已經不會讓人那麼「望門生畏」了。
與這些湘菜館相比,以一盤辣椒炒肉在2021年大賣超過230萬份的費大廚(2016年源於湖南衡陽),價格則比較堅挺。
2021年期間,有食客就記錄了這盤招牌菜的價格,從53元漲到了58元,後來漲到了63元,如今在北京,這盤菜的價格已經漲到了88元左右。但它並沒有推出什麼折扣活動。
從這些湘菜館的經營動向來看,湘菜館陣營正在出現鬆動。過去幾年節節高攀的價格已不是每家店的堅持,有一部分菜館已經開始調整經營策略。
那麼,為什麼這些部分湘菜館要走上調整之路呢?
二、一個湘菜館老闆經歷的市場跌宕
羅老闆是一家全國連鎖湘菜館華南片區的經營者,在當地省會現在開有若干家店,都是數百平米這樣的中大型湘菜館。
羅老闆是地道湖南人,2000年從學徒開始,到慢慢掌勺,一步一步做到廚房管理者,2015年後開始經營屬於自己的湘菜館,一直幹到現在。
談起湘菜這幾年發展,他說生意最好的是2017~2019年間。疫情3年中有時生意也不差、2023年上半年生意也還行,但去年下半年起生意就明顯冷清了不少。
「差不多最近兩個月,每個月每天下滑2、30人,這樣一算,一個月8、900位的客人就消失了。」
在團購APP上,羅老闆的店人均客單價是50~60元區間,放在一二線城市算比較有性價比的價格。如按照900位客人計算,一個月就消失了45000元的收入。
這也影響了很多從業者的薪金。羅老闆回憶,前幾年湘菜館生意好時,房租、廚師價格蹭蹭漲,同行之間有惡性挖角競爭。羅老闆給店內主廚目前開的薪金大概是萬元以上,設定的獎金額度是月銷售額達50萬、毛利率達55%以上,廚房全員和店舖全員總共各有2000元的提成。但現在由於銷售收入減少,月銷售額不達標,廚房分紅也減少甚至沒有了。
面對生意下滑,羅老闆認為主要有三個原因。
一是大家外食的節約傾向在過去一段時間越來越濃;二是現在湘菜館越開越多、越來越密,「跟奶茶店一樣,走幾步就有一家,競爭很激烈。」三是原本餐館周圍的環境發生了變化,「一些公司、工廠搬走或歇業」,人流量有所下降。
面對這種新的市面情況,羅老闆表示,他的客單價明面上並沒有降價,但在大眾看不到的暗處,他或者周圍的經營者紛紛做了以下經營調整。
重新調整了菜單。「比如以前100道菜,80道都是50元以上的中高價菜,現在50元以上和2、30元的菜,各佔50道,給食客提供了更多性價比的選擇。」同時也會適當減少一些工藝複雜的菜,提高廚師的出餐效率,減少配菜成本。
推出了代金券、會員積分等措施。羅老闆的代金券是88元抵100元,「平台抽成後,利潤薄一些,但不做不行,因為大家都在做。」另一方面,羅老闆的店也推出了會員積分,達到某一積分就送免費菜,鼓勵食客多來店消費、多複購。
進行了店舖優化,關閉不賺錢的店舖。羅老闆這兩年在原有店舖數上關了兩家店。關掉的原因,一家是合約到期不續租(實際上也反映了經營意願),另一家是生意不好,關門歇業。
聯合餐廳同行,進行集中採購,降低上遊的進貨成本,同時改變支付方式,增加自己的議價空間。
「比如我們以前跟上遊供應商(菜販)的支付方式是月結,這樣的成本比較貴。現在都改為日結,菜販不擔心我們跑路,我們也能夠拿到更便宜的菜。」
減少員工數量。以前所有門店加起來有百來號員工,現在減少了數十個。以前一個員工對應一張桌的服務,上茶、擺餐具、服務下單。現在一個員工在現場要更加靈活。「哪桌沒水了就要上水,設置了公共小食台讓顧客自取,點單改為小程序點單。」
另外他也從同行處看到一些做法,比如新店降低裝修的成本,這也對應了一些消費者看到的「報紙糊牆」湘菜館的出現。
羅老闆認為,以後湘菜館肯定還會有變化,比如更加精細化的經營,同時他也希望自己能有更多學習機會,看看同行怎麼做。
三、湘菜「均值回歸」後怎麼走
2006年10月,《湖南日報》報業集團發起舉辦了首屆中國湘菜美食文化節,旨在推動湘菜產業發展。彼時,湘菜產業據統計只有360億元。如今,行業組織推算,講究使用「湘廚、湘材、湘菜」的湘菜上下遊產業鏈全部加起來已經超過6000億元。
川菜搞美食節其實是先於湘菜的。據目前公開的資料,首屆成都美食節是於2001年召開,比湘菜造節早了5年。餐飲市場上,川菜火起來一般也被認為始於2000年後。
但如今20多年的時間,湘菜館在店舖數量上已經超過了川菜館。據行業組織統計,截至2023年6月,湘菜已經成為中式正餐賽道中門店數最多的菜系,全國約摸超過11萬家,佔正餐門店總數的18.5%;其次才是川菜,門店數佔比為17.5%。
在一些主要的大中城市,長沙作為湘菜大班營,湘菜館超萬店。排名第二的是深圳,超7000家。
第三是北京,超6000家。2023年經營額近400億元,也是八大菜系中唯一在北京建立了協會組織的菜系。據說由於北京湘菜館太多,很多餐館堅持從湖南本地空運「湘材」來京,這裏還形成了相關湘材的貨物集散中心。而在上海,從2006年到2021年,湘菜的門店從僅20餘家,增至5000多家。
湘菜為什麼發展快?
羅老闆的理解是,川菜這幾年主打的是火鍋,火鍋隨便一個湯底、小料,加點菜,吃的時間比較久、價格也容易上去。而粵菜一般份量較大。相比較而言,湘菜的口味適合大部分人,四川是麻辣、湘菜是香辣,主打一個現炒鍋氣和接地氣,性價比高。湘菜既可以搞連鎖,夫妻二人也可以馬上開起一個小店。
當然,作為湘菜開店主力軍的,還是大型連鎖湘菜館,尤其諸如費大廚這樣的網紅餐廳發展迅速是重要原因。它們不但店舖數多,開店速度也快。他們的開店加速期,也與過去幾年湘菜逐漸受歡迎的時間重合。
截至2024年8月,費大廚就已在全國開了133家門店;開店時間集中在過去6年,門店數翻了5倍。其中僅2023年就新開28家店。
同是衡陽人出身的資深餐飲業者馮國華、於2017年創立的農耕記,在內地開了100多家直營店,還實現了「湘菜出海」,在香港、新加坡、馬來西亞亦有開店。
在北京這樣的一線城市開店時,農耕記通過堂食店+外賣店的雙線打法,給人一種「閃電戰速度」的觀感。
而以一盤現炒黃牛肉打出知名度的湘辣辣,2021年才成立,截至2024年8月全國門店就超過100家。有媒體報導,其招牌菜——現炒黃牛肉每月都能售出10萬份。
2002年創立於上海的望湘園,雖然全國開店比較克製,目前有30家店,但一直對外號稱專注湘菜20多年,主打一個資格最老。
隊伍主力開店兇猛,自然也帶動了更多的入局者。根據紅餐大數據,近一年,全國湘菜新增2750家。
當然,隊伍大了,並非人人都能成功。疊加大環境以及行業內卷,和開店多、關店也多的重慶火鍋一樣,湘菜館也有大量關店業者。還是紅餐大數據,近一年關門的湘菜館超600家。
在八里莊工作的王先生就記得,今年5月才在公司附近舉辦了團建餐的一家較大型湘菜館,沒過幾個月就悄然關門了。在王先生看來,該店味道、環境都不差,價格也適中,「關門十分遺憾。」
那麼湘菜接下來該如何走?
湖南省湘菜產業促進會秘書長羅大誌在接受媒體訪談時表示,目前湘菜有結構性矛盾,草根系湘菜容易陷入價格戰,而中高端湘菜比較缺失。言下之意是整個菜系還需要結構更合理,有實力的可以往中高端走。
這與湖南省餐飲行業協會會長劉國初的意見不謀而合。他認為, 「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品質、品牌,都將是餐飲的重點發展核心。」
有業內人士認為,目前湘菜以及整個餐飲業出現的閉店率相對較高的問題,其實都算一種「供給過剩下的均值回歸」。
接下來的發展方向不止一條,比如主打性價比的可以朝「質價比」轉型;有條件做大做強甚至出海的,完全可以扛起湘菜中高端化的大旗。
另外在具體的運營上,如費大廚、湘辣辣一樣,靠一道爆款菜來打出市場的做法可以成為「寶典」;另外「成本」仍然是多數餐飲企業實現盈利的基本功,也是生命線,這也給湘菜在調味料、或部分菜品上的預製菜替代產業發展留下了空間。
(註:受訪者信息做了模糊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