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韻彙丨寒露至,冬天的腳步還遠嗎?
國慶假期歸來的第一個工作日(10月8日),我們迎來二十四節氣當中最早出現「寒」字的節氣——「寒露」。隨著寒露節氣的到來,北京深秋的氣息也越來越濃,今天我們一起聊聊寒露節氣的物候現象、習俗以及那些養生訣竅。
寒露•三候
寒露,是二十四節氣之第十七個節氣,秋季的第五個節氣。在每年公曆10月7日-9日交節。此時期的氣溫比「白露」時更低,日帶寒意,故名「寒露」。正如俗語所說「寒露寒露,遍地冷露」。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九月節,露氣寒冷,將凝結也。」寒露是氣候從涼爽到寒冷的過渡,我們可以隱約聽到冬天的腳步聲了。寒露以後,南方秋意漸濃,北方即將入冬,雨季結束,白霜初現。古人將寒露分為三候:「一候鴻雁來賓;二候雀入大水為蛤;三候菊有黃華。」
一候鴻雁來賓
賓,客也。先至者為主,後至者為賓。遲行的鴻雁,排成一字或人字形的隊列,陸續往南遷徙,尋找越冬之地。
二候雀入大水為蛤
雀鳥,感陽而出;蚌蛤,入水為陰。寒露天冷,黃雀隱沒避寒,換之海中蚌蛤突然增多。其貝殼與雀鳥的顏色花紋相似,故而古人認為雀化為蛤。
三候菊有黃華
寒露漸近尾聲,深秋百花皆感陰氣而凋零,唯黃菊獨盛開,其色正應季秋土旺之時也。
寒露•習俗
登高、賞紅葉、吃花糕……寒露習俗知多少?一起來看↓↓↓
登高
重陽節登高的習俗由來已久。由於重陽節在寒露節氣前後,寒露節氣宜人的氣候又十分適合登山,慢慢地重陽節登高的習俗也成了寒露節氣的習俗。登高寓意「步步高陞」「高壽」。
賞紅葉
寒露時節到香山賞紅葉早已成為北京市民的傳統習慣與秋季出遊的重頭戲。寒露過後的連續降溫催紅了楓葉。金秋的漫山紅葉如霞似錦、如詩如畫。
秋釣邊
在我國南方,寒露節氣,炎熱已退,陽光和煦,正是出遊的好時節,人們紛紛外出賞花、吃螃蟹或釣魚。因寒露時節,氣溫下降迅速,深水處太陽已曬不透,魚兒遊向水溫較高的淺水區,所以有「秋釣邊」之說。
吃花糕
由於天氣漸冷,樹木花草凋零在即,故人們謂此為「辭青」。九九登高,還要吃花糕,因「高」與「糕」諧音,故應節糕點謂之「重陽花糕」,寓意「步步高陞」。
吃黑芝麻
寒露時節「吃黑芝麻」的習俗由來已久,早在古時候民間就有了「寒露吃芝麻」的習俗。俗話說:「金秋之時,燥氣當令」,此時燥邪之氣易侵犯人體,如果調養不當,人體會出現一系列的秋燥症狀。老話講「秋之燥,宜食麻以潤燥」,芝麻具有潤腸燥,排毒的功能。
飲菊花酒
寒露與重陽節接近,此時菊花盛開,為除秋燥,某些地區有飲「菊花酒」的習俗,這一習俗與登高一起,漸漸移至重陽節。菊花酒是由菊花加糯米、酒麴釀製而成,古稱「長壽酒」,其味清涼甜美,有養肝、明目、健腦、延緩衰老等功效。
吃母蟹
俗話說:「寒露發腳,霜降捉著,西風響,蟹腳癢。」此時雌蟹卵滿、黃膏豐腴,正是吃母蟹的最佳季節。
寒露•養生
寒露時節,溫度降低、氣候乾燥,許多人會相繼出現怕冷、皮膚乾裂、口鼻乾燥等「涼燥」症狀。那麼,如何才能預防呢?寒露養生有何訣竅?一起瞭解!
起居•按時作息
《黃帝內經》云:「起居有常」,指的是提倡按時作息,避免貪睡多睡損傷人體的正氣,同時也應該避免熬夜透支耗損陰津。所以,在寒露之後,應遵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原則,調整作息時間,早睡早起,以調節陰陽平衡,調和臟腑氣血。
著裝•注意下肢保暖
寒露過後,晝夜溫差加大,此時早晚應及時添加衣物,特別是要注意腳部的保暖。足部是足三陰經及足三陽經所經之處,若腳部受寒,寒邪循經侵入人體,會影響其脾胃、肝膽、腎及膀胱等臟腑功能。喜歡穿裙子的女生們要護好膝關節,以免誘發關節炎。此外,肩膀和頸部後方的大椎穴亦是寒氣入侵的主要位置,也要注意保護。大家可養成每日睡前用熱水泡腳的習慣,這不但能夠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環,而且還能緩解疲勞,有助於睡眠。
飲食•多甘平少辛辣
寒露前後宜食味甘平的食物,以增強脾胃功能。少食辛辣之品,如辣椒、生薑、蔥、蒜等,防止因過食辛辣損傷人體陰精。同時,多吃具有滋潤作用的食物。寒露前後容易出現口唇乾燥,根據「燥則潤之」的原則,可多吃些梨、蘋果、香蕉、柿子、荸薺、龍眼肉、柚子等具有滋陰潤燥、潤肺生津功效的果品。還可多吃具有去燥降火作用的食品,如魚類、鴨蛋、牛肉、豬肝、海帶、紫菜、蓮藕、銀耳等。藥補則應以清潤溫養、不寒不熱、不傷陰耗陰為原則。
情誌•積極樂觀
秋風蕭瑟,萬物凋零,由盛轉衰,不免讓人觸景生情,勾起人們心底憂鬱的心緒,特別是對於老年人來說,淒涼垂暮之感更勝,此時情緒調養十分重要,應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安寧平靜的心情,以緩和秋天的肅殺之氣對人的影響。
運動•不宜太早
寒露節氣後,運動方面也要有所調整,可以選擇慢跑、登山、散步等形式,但運動時間不宜太早,這是因為晨起氣溫太低,身體素質較弱者容易感受寒邪。同時不論何種運動,都不宜過量,在全身微熱,尚未出汗或微微出汗時,即行停止,應避免大汗淋漓,以保持陰液內斂,不使陽氣外耗,否則會傷陰損陽。若遇到陰雨天氣時,可選擇在室內運動,不可冒雨涉水,以免感受寒濕。
保健•祛邪防病
深秋是呼吸系統疾病的發病高峰,常見的呼吸道疾病如過敏性哮喘、慢性支氣管炎等。為預防這些疾病,首先要注意保暖,有哮喘發作史的人尤其要注意增減衣服,外出時可戴口罩,避免寒冷對呼吸道的刺激而發病。對於有慢性胃炎和消化道潰瘍病史的人,則要特別注意腹部保暖及自我保養,切忌冷硬食物傷胃。
資料來源:國家氣象信息中心、科普中國、文化西城、西安市教育局、中國應急管理報、人民網、中國教育報、養生中國公眾號等
編輯 艾崢 設計 張瑤 校對 翟永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