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特稿|對華科技合作成東盟發展「最強助攻」
【原標題】對華科技合作成東盟發展「最強助攻」
文/本報記者 農冠斌 李歡
「之前我在廣西農科院學習了一年時間,收穫很大。」老撾玉米育種專家潘達龍回國後,成了老撾農林研究院玉米育種研究室的骨幹,如今已能獨當一面開展研究。
2017年底,廣西面向東盟國家實施「東盟傑出青年科學家來華入桂工作計劃」(以下簡稱「傑青計劃」)。項目支持45歲以下的東盟國家青年科技人才來桂開展為期6個月或12個月的工作交流,不少東盟青年科技人才由此來到中國。
廣西農業科學院專家在越南北江種子公司蔬菜基地查看作物長勢(受訪對象供圖)
共同培育科技創新人才
馬來西亞科學家吳暉鍠此前通過「傑青計劃」來到廣西大學交流,電氣工程是他的研究方向。「中國在這個領域發展迅猛,這很吸引我。」吳暉鍠說,學校的科研氛圍濃厚,他和同事們圍繞智能電網交流探討,經常能夠碰撞出思想火花。「交流期間,我的研究課題取得明顯進展,發表了多篇SCI論文。」他說。
記者從自治區科技廳瞭解到,今年廣西相關高校、科研機構和企業引進10名來自越南、新加坡、馬來西亞等東盟國家的青年科技人才到廣西開展科技創新工作,有效拓展了廣西與東盟在科技、海洋研究等領域研究的合作深度和廣度。
中國科技部副部長陳家昌在剛剛召開的2024面向東盟國際技術轉移與創新合作大會上介紹,近年來,137名東盟各國青年科學家來華開展科研合作,5000名東盟專業技術人員和科技管理人員來華參加先進適用技術和科技政策管理培訓。
從中國走向東盟的科技人才也越來越多,許多東盟國家人民因此享受到來自中國科技的「福利」。
「前幾年,我瞭解到廣西農科院的夏黑葡萄質優量高,就把原來的5000平方米Melo地改種了夏黑葡萄。」今年,越南葡萄種植戶阮文業迎來豐收。在廣西農科院專家的技術指導下,他種植的葡萄一季果產量達到8.5噸,這讓他感到驚喜。
與阮文業一樣得到中國農業科技成果「走出去」惠澤的還有不少越南種植戶。這不僅促進了東盟國家農業產業提質增效,還培養了數萬名農業科技人才和種植能人。
廣西農業科學院專家在越南北江農林大學葡萄基地交流種植技術(受訪者供圖)
「小而美」項目結出碩果
「我們的合作在各個方面都取得豐碩成果,包括科學研究、技術轉移、聯合實驗室建設,以及通過能力建設和創業舉措提升人力資源水平等。」印尼國家研究創新署署長漢多科認為,這些工作極大促進了本區域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
近年來,中國與東盟國家開展了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科技交流合作,在綠色技術、傳統醫藥、數字經濟、現代農業以及海水養殖等領域形成了一批「小而美」的科技項目。
在汶萊,中國與汶萊國家漁業中心合作,建設深遠海網箱養殖國際研發中心和海洋牧場,協助汶萊首次實現魚苗供給的本地化;在越南,雙方合作建設了農業綜合技術示範推廣基地,推動雜交水稻、玉米等品種在越南落地生根;在老撾,通過聯合開展資源普查,助力老撾開展藥用植物資源保護及利用。此外,中國還與柬埔寨、印尼、馬來西亞、泰國開展礦產資源、彩色珍珠、電動汽車標準、油茶種植等方面的聯合研發及技術示範,有力助推當地產業的高質量發展。
不久前,廣西農科院與越南農業大學在越南續簽為期5年的合作備忘錄,這已是雙方第5次簽約,將在培訓、研究、諮詢、交流和發展機會等方面開展密切合作,進行示範推廣新品種、實施聯合研究項目等,為雙方的科技合作發展繼續注入強勁動力。「中國農業科技成果已經成為推動越南農業發展的最強助攻。」越南農業大學副校長範文強說。
「中越農業綜合技術示範研究推廣基地」是中國與越南共同合作建設較早的試驗基地。廣西農業科學院國際合作處副處長呂榮華曾是這個項目在越南的負責人,2000年他與同事曾將中國優良的三系雜交水稻和瓜菜品種帶往越南河內的基地進行試驗示範種植,併成功推廣。
「從基地建設、技術雙向轉移到人才培養,越來越多的中國-東盟農業合作項目正在東盟國家落地,以共建共享農業科技資源。」呂榮華說,中國先進適用農業技術走進東盟國家,同時中國也在更廣闊的實踐中,改進完善種植技術,實現雙邊農業可持續發展。
廣西農業科學院專家在越南查看水稻病蟲害情況(受訪對象供圖)
助推東盟數字化轉型
9月23日,東盟秘書長高金洪在2024面向東盟國際技術轉移與創新合作大會上說:「中國和東盟正在探索新的科技創新合作領域,特別是人工智能、清潔能源、電動汽車、藍色經濟等新興技術。這些領域的深化合作,將大幅推進我們在創新和可持續發展領域的共同目標。」
在廣西南寧最近舉行的第二十一屆中國-東盟博覽會上,智能觀光機器人、垂直起降無人機、無人補給車……各種數字化、智能化應用及產品讓人目不暇接。數字技術在金融、文旅、教育、醫療、物流等眾多領域的智慧應用和創新服務也成為科技「潮流」。
近年來,東盟國家正加快開展數字技術。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尼等國紛紛加緊數字佈局,推出強有力的計劃來推動人工智能、區塊鏈和金融科技發展,推進電子商務、金融科技和智慧城市建設。
「創新生態系統驅動下的中國在東盟數字化轉型中發揮著關鍵作用。東盟國家受益於中國在人工智能、區塊鏈和物聯網方面的專業知識。」東盟智慧產業聯盟主席陳誌輝表示,與中國的合作正推動東盟數字經濟快速增長。
中國-東盟商務理事會執行理事長許寧寧認為,中國與東盟國家數字經濟合作互補性強,雙方增進數字技術、數字經濟合作正當時,是中國-東盟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機遇、以創新引領發展的重要舉措。
在第二十一屆中國-東盟博覽會先進技術展上,上汽通用五菱基於GPS、IMU、激光雷達技術的無人駕駛智能觀光車引來不少觀眾駐足。「這款智能觀光機器人依靠激光雷達進行全方位實時環境感知、釐米級高精度定位、極限複雜場景下智能規劃以及精確控制,實現了在無人條件下點到點的精確規劃和障礙物自主繞行,並且可通過雲端通信提供遠程控制、數據分析等服務。」上汽通用五菱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技術中心IMR實驗室工程師黎佳劍說。
刊於《參考消息》2024年10月10日第9版
編輯:張伊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