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滅菌乳》標準1號修改單徵求意見稿出爐,純牛奶或將告別複原乳

超高溫滅菌乳也叫純牛奶,市面上常見的伊利金典、蒙牛特侖蘇等都屬於此類產品。今後喝純牛奶的消費者,或許再無法從包裝上看到「複原乳」三個字。

近日,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審評委員會秘書處發佈徵求19項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和修改單(徵求意見稿)意見的函,其中包含GB 25190—2010《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滅菌乳》第1號修改單。

依照修改內容,原標準中「添加或不添加複原乳」及複原乳標註相關規定均被刪除,與2023年12月發佈的《滅菌乳》標準修訂徵求意見稿相一致,這意味著今後滅菌乳產品中去複原乳已是大勢所趨。

GB 25190—2010《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滅菌乳》第1號修改單(徵求意見稿)。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管理信息系統網站截圖GB 25190—2010《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滅菌乳》第1號修改單(徵求意見稿)。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管理信息系統網站截圖

複原乳內容被刪除

依照現行國標《滅菌乳》GB25190-2010,超高溫滅菌乳是指以生牛(羊)乳為原料,添加或不添加複原乳,在連續流動的狀態下,加熱到至少132℃並保持很短時間的滅菌,再經無菌灌裝等工序製成的液體產品。

與保質期較短且需低溫儲存的巴氏奶相比,滅菌乳最大特點是保質期可達到6個月以上,且常溫儲存即可。另一區別在於,滅菌乳除使用生牛乳作原料外,還可添加複原乳作為原料,但巴氏奶不允許使用複原乳。

商超銷售的部分滅菌乳產品。新京報首席記者 郭鐵 攝商超銷售的部分滅菌乳產品。新京報首席記者 郭鐵 攝

複原乳又稱還原奶,是指把牛奶乾燥成乳粉後,再添加一定的水或牛奶製成的乳液。國務院早在2005年就發佈了《關於複原乳標識標註有關問題的通知》,提出巴氏殺菌乳中不允許添加複原乳,鼓勵使用生鮮乳。凡是在酸牛乳、滅菌乳中使用乳粉的商品必須在包裝上標註「複原乳」字樣及使用比例。

此次1號修改單徵求意見稿,將超高溫滅菌乳的定義修改為「以生牛(羊)乳為原料,在連續流動的狀態下,加熱到至少132℃並保持很短時間的滅菌,再經無菌灌裝等工序製成的液體產品」,刪除了原標準中「添加或不添加複原乳」的表述。該標準下另一類「保持滅菌乳」同樣刪除了複原乳有關表述。原標準中對複原乳有關的標識規定也一併進行了刪除。

國標修訂已先行去除

此次《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滅菌乳》第1號修改單徵求意見稿出台,被認為是為《滅菌乳》國標修訂做準備。

2023年12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評審委員會就21項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徵求意見稿)公開徵求意見,其中就包括《滅菌乳》的國標修訂。

此次《滅菌乳》修訂徵求意見稿,明確「僅以單一品種生乳為原料」,去掉了「牛羊」奶源限制,增加了水牛乳、犛牛乳、駱駝乳、馬乳、驢乳等特色奶畜乳的理化指標和微生物指標限定。另一重要變化是刪除「添加或不添加複原乳」的表述,明確「僅以單一品種生乳為原料」,同時刪除了有關複原乳的標識規定。

乳業專家桑治亮認為,純牛奶中禁用複原乳「是一個很大的進步,確保了牛奶品質的進一步提升。相關研究證實,熱傷害程度越高,牛奶中的活性營養越低」。

某品牌調製乳標註複原乳成分。新京報首席記者 郭鐵 攝某品牌調製乳標註複原乳成分。新京報首席記者 郭鐵 攝

農業農村部奶及奶製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北京)專家此前接受新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複原乳中脂肪、蛋白、碳水化合物、維生素、礦物質和水等六大傳統營養要素的含量與超高溫滅菌乳比變化不顯著,但生物活性物質損失嚴重。現已證實乳中含有免疫蛋白、活性酶及活性肽等生物活性物質,但對熱比較敏感。

禁用系大勢所趨

複原乳是一種時代產物。據業內人士介紹,2005年前後,國內乳企使用複原乳多源於奶源緊缺。十年後,由於國內奶價與進口大包粉(全脂奶粉)價格形成倒掛,為追求利益最大化,乳企選擇使用進口奶粉複原後再生產,這也導致我國奶牛養殖業在2015年—2018年進入調整期。

近兩年,受奶源供給過剩、需求放緩等因素影響,我國原料奶價格持續下行,進口乳品尤其是大包粉價格優勢不再,這也使得我國大包粉進口量下降。2024年上半年,我國大包粉進口38.3萬噸,同比下降20.7%

目前添加複原乳的純牛奶產品在市面上較少出現,但在酸奶、調製乳等產品上依然可以看到「複原乳」的身影,如旺仔牛奶、明治保加利亞桃子味風味發酵乳、味全「9小時發酵」酸奶等。

一位大型乳企相關負責人向新京報記者證實,國內奶源價格走低,大型乳企沒有必要將牛奶噴粉後再還原成液奶生產,進而導致成本增加,因此使用複原乳生產純牛奶的企業並不多。

從一系列政策文件來看,在巴氏奶、滅菌乳等基礎白奶中禁用複原乳已是大勢所趨。國務院早在2005年就發佈了《關於複原乳標識標註有關問題的通知》,提出巴氏殺菌乳中不允許添加複原乳,鼓勵使用生鮮乳。

2024年2月發佈的中央一號文件也提出,「完善液態奶標準,規範複原乳標識,促進鮮奶消費」。在業內看來,這一倡導意在帶動國內優質奶源需求,助力奶價走出低迷期。

新京報首席記者郭鐵

編輯 唐崢

校對 穆祥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