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門中微子實驗建設進入收官階段,探測器主體裝置基本建成

新京報訊 據新華社消息,記者10月11日從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瞭解到,我國重大科技基礎設施——江門中微子實驗建設進入收官階段,探測器主體裝置基本建成,預計11月底完成全部安裝任務並啟動超純水、液體閃爍體的灌裝,2025年8月正式運行取數。

中微子是構成世界的基本粒子,是宇宙中最古老、數量最多的物質粒子。由於中微子質量輕、運動速度接近光速,而且幾乎不與任何東西發生反應,探測中微子非常困難,科學界對其基本性質瞭解很少。

對此,2013年立項、2015年開工建設的江門中微子實驗以測量中微子質量順序為首要科學目標,同時進行超新星中微子、地球中微子、太陽中微子、大氣中微子、質子衰變等多項重大前沿交叉研究。

10月9日拍攝的建設中的江門中微子實驗中心探測器。圖/新華社

記者在現場看到,江門中微子實驗的核心探測設備是一個位於地下700米的液體閃爍體探測器,探測器放置在地下實驗大廳內一個44米深的池子中央,直徑41.1米的不鏽鋼網殼是探測器的主支撐結構,能夠承載直徑35.4米的有機玻璃球、2萬噸液體閃爍體、2萬個20英吋光電倍增管、2.5萬個3英吋光電倍增管、電纜、防磁線圈、隔光板等大量探測器部件。待安裝任務全部完成後,科研人員將在有機玻璃球內注入液體閃爍體,在放置探測器的池中注入超純水直到將整個探測器完全淹沒,繼而開始探測中微子。

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長、江門中微子實驗首席科學家王貽芳表示,通過大科學裝置認識、研究中微子,對於粒子物理、天體物理、宇宙學等基礎科學領域具有重要意義。同時,在建設江門中微子實驗這一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過程中,科研人員在國產新型光電倍增管研製、高性能液體閃爍體研製、超大型高精度探測器設計製造、超大跨度實驗洞室等一系列前沿技術領域取得了實質性突破,充分體現了大科學計劃對技術和產業發展的拉動作用。

當前,江門中微子實驗正日益成為國際科研合作的新平台。王貽芳說,江門中微子實驗已吸引17個國家和地區、74個研究機構的750位科研人員參與,採取經費投入分擔、技術共同研發、科研成果共享的方式推動全球中微子研究共同進步。

編輯 劉夢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