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迪·秋保與沙盒打擊樂團攜新作《7·柱》重返北京國際音樂節
新京報訊(記者劉臻)10月11日,美國當代作曲家安迪·秋保(Andy Akiho)再度與沙盒打擊樂團攜手,帶著耗時八年精心打磨的《7·柱》重返第二十七屆北京國際音樂節,在中山公園音樂堂上演。
演出現場。
在2022年格萊美頒獎典禮上,美國當代作曲家安迪·秋保的作品《7·柱》(Seven Pillars)憑藉其創新的音樂創作和卓越的演出表現贏得了兩項提名——最佳當代古典作曲獎與最佳室內樂/小型合奏表演獎,肯定了他本人和沙盒打擊樂團(Sandbox Percussion)的傑出貢獻。安迪·秋保的名字早已在現代古典音樂圈中廣為人知,2015年憑藉《乒乓協奏曲》驚豔亮相北京國際音樂節,從此為中國觀眾所熟知。多年來他不斷挑戰傳統音樂創作的邊界,以獨特的創作風格贏得了眾多音樂愛好者的青睞。
《7·柱》是安迪·秋保創作至今規模最大的室內樂作品,全長80分鐘,共包括11個樂章。作品的七個四重奏樂章象徵著七根「柱子」,穿插其中的四個獨奏樂章則根據沙盒打擊樂團每位成員的個性量身定製。作品的回文結構使每個樂章之間相互呼應,展現了作曲家對音樂形式與結構的深刻理解。
演出現場。
作品開篇以低音鼓、木塊和鼓邊的敲擊聲構建出緊張而無調性的氛圍,彷彿置身於一場緊湊且充滿力量感的鼓樂隊演出。隨著作品的推進,不同音色逐步登場,打擊樂器家們通過創新的演奏方式,將顫音琴、鍾琴、馬連巴琴等樂器的音色巧妙地融入作品中。秋保的音樂創作充滿了對音色和節奏的實驗,既有節奏精準的快速段落,也有如寶石般閃耀的細膩旋律,為觀眾帶來了極具層次感的聽覺體驗。
同時,作為一場跨界融合的藝術盛宴。在這部作品中,安迪·秋保與沙盒打擊樂團邀請了11位影片藝術家,為每一個樂章創作了獨立的影片內容。這些影片涵蓋舞蹈、動畫、實驗敘事片和延時攝影等多種形式,與音樂相得益彰,將聽覺體驗與視覺藝術完美結合。舞台與燈光設計由米高·麥奎爾肯(Michael McQuilken)操刀,他利用光影效果與打擊樂演奏相互配合,使得每一段音樂的節奏與視覺變幻同步進行。演出過程中,表演者通過傳遞iPad控制燈光的變化,在舞台上呈現出與音樂高度契合的光影互動,讓觀眾在觀賞表演的同時,彷彿也能親身感受到每一次敲擊的力量。
演出現場。
安迪·秋保認為,《7·柱》並沒有設定具體的故事情節,它的每一個部分都在探索音樂的可能性。他的創作態度一直是自由且開放的,希望觀眾能夠在他的音樂中找到屬於自己的情感共鳴。他將《7·柱》視為一次對音樂和聲音的探索之旅,通過這部作品,他希望能重新定義人們聆聽音樂的方式。這種開放的創作方式,與安迪·秋保的音樂背景息息相關。他在成長過程中接觸了多種風格的音樂,創作的作品也涵蓋從鋼鼓、打擊樂、馬連巴琴到絃樂四重奏等不同領域。他曾表示,自己不願被限定在某一種風格中,而是喜歡將當代古典音樂的詞彙與各種元素相結合,以此表達對音樂的自由理解。
編輯 徐美琳
校對 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