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平方公里為何「圈粉」年青人

駐足武漢中共中央機關舊址紀念館,與90多年前的革命先輩「對話」;在八七會議會址紀念館,VR沉浸式觀看「八七會議」;在黎黃陂路歷史文化街區,走進一個個紅色故事中……國慶長假,武漢江岸有這樣一平方公里的紅色街區,吸引了近25萬人次參觀,其中有不少青春洋溢的面龐。

武漢是一座擁有豐富紅色資源和光榮革命傳統的英雄城市,江岸區作為武漢紅色遺址遺蹟最多的城區,打造了以武漢中共中央機關舊址為中心的一平方公里紅色街區。近日,記者通過走訪,探尋紅色場館吸引年青人的「圈粉」密碼。

線上線下有流量

在江岸區勝利街與黎黃陂路的交叉口,屹立著一座三層的西式洋房,清水紅磚,尖頂赤瓦。90多年前,這裏曾是中共中央的「心臟」。如今,這一平方公里紅色景群聚集了八七會議會址紀念館、八路軍武漢辦事處舊址、桑治慶齡漢口舊居紀念館等紅色遺址遺蹟,成為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陣地之一。

「此生無悔入華夏」「祝福祖國繁榮昌盛」……10月7日,正值國慶假期,在武漢中共中央機關舊址紀念館,兩位武漢高校大學生寫下了上述留言,貼在了留言牆上。記者走訪發現,不少紅色場館外排起了長隊,場館內遊人如織,或是年輕情侶、高校大學生結伴出行,或是家庭出遊,他們時而駐足凝視,時而拍照,追尋偉人足跡,探訪紅色故事。

遊客帶著孩子參觀武漢中共中央機關舊址紀念館。人民網記者 周雯攝遊客帶著孩子參觀武漢中共中央機關舊址紀念館。人民網記者 周雯攝

不僅是節假日火爆,多個紅色場館工作人員介紹,江岸紅色旅遊淡季不淡,旺季更旺。數據顯示,2024年上半年,江岸區紅色場館線下接待參觀人次近70萬,線上接待人次約360萬。

來自成都的大學生張豔到武漢遊玩的第一站就選擇了八七會議會址紀念館。她表示:「剛剛看了電影《誌願軍》,很受感動,特意來這裏感受中國革命波瀾壯闊的歷史進程。」

如今,年輕一代已逐漸成為紅色遊的主角。武漢中共中央機關舊址紀念館辦公室副主任徐冰娜介紹,「去年接待觀眾總量創歷史新高,年青人群明顯增多。」

在華中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熊富標看來,紅色旅遊「圈粉」年青人,更是文化自信的表現:「一個國家越富強,民族越走向振興,青年人的自豪感和自信心也就會越強。在這種背景下,年青人更想通過紅色場館的學習、參觀、實踐,去瞭解革命先烈的奉獻精神、奮鬥精神、創新精神。」

線下有人氣,線上有流量。今年8月7日,正值八七會議召開97年,八七會議會址紀念館將活動搬到了網絡平台,通過直播帶著網民「雲逛」紀念館,用珍貴的文獻資料展現「星火燎原耀荊楚」的動人故事,吸引了百萬網民「圍觀」。

記者打開該紀念館公眾號重溫了這場直播,並通過自助導覽「雲遊」博物館,觀看VR基本陳列展等,風雲激盪的歷史猶如近在眼前。

這是各場館用好線上平台的縮影。武漢在全市紅色場館開展數字博物館和線上展覽,開通網上「雲遊」博物館、直播等多種服務,通過短影片、VR、AR等手段,讓紅色展覽活起來、動起來。

紅色故事有了新的「打開方式」

華中科技大學學子演繹原創獨幕音畫劇《蒙丹尼之光》。武漢中共中央機關舊址紀念館供圖華中科技大學學子演繹原創獨幕音畫劇《蒙丹尼之光》。武漢中共中央機關舊址紀念館供圖

受眾年輕化,紅色旅遊如何持續「圈粉」?

國慶前夕,在武漢中共中央機關舊址紀念館,一場跨越時空的青春對話上演。華中科技大學學子依託「偉大的足跡——留法勤工儉學運動展」,創作了原創獨幕音畫劇《蒙丹尼之光》,帶領現場觀眾重溫革命前輩百年留學探求真理之路。

「在瞭解革命先輩向警予的過程中,感受到了她的堅定與內心的赤誠,這種為革命獻身的偉大精神更讓我為之動容和欽佩。」參演學生朱淩一感歎。

「知曉來時路,方能行更遠。」華中科技大學大一學生向舒渝認為,「生活中迷茫時,在這裏可以從歷史中找尋答案和力量。」

沉浸式體驗,讓紅色故事有了全新的「打開方式」。在這裏,你可以是「參與者」「革命者」「追夢人」。

在武漢中共中央機關舊址紀念館的「江岸之光·行走課堂」活動中,學生們化身「革命青年」,穿越時空感悟革命精神。程楚鶴攝在武漢中共中央機關舊址紀念館的「江岸之光·行走課堂」活動中,學生們化身「革命青年」,穿越時空感悟革命精神。程楚鶴攝

今年初,武漢中共中央機關舊址紀念館融合各方資源,將整個場館打造為一個劇場,原創沉浸式實景劇《探路——中共中央在武漢》大受遊客歡迎;八路軍武漢辦事處舊址紀念館推出《孩子劇團帶你回到1938》實景劇,沉浸式的演出令人們彷彿置身於1938年,觀眾不禁與演員齊聲高呼「保衛大武漢、保衛全中國」……

讓紅色旅遊發揮乘數效應,離不開各方協力。武漢市江岸區持續做好保護、利用、傳承,多舉措提升紅色街區周邊軟環境,對沿線老建築「修舊如舊」,力求複原百年前建築外觀原貌,並繪製了《江岸紅色地圖》,將百年足跡串成線。

江漢大學學生小衛感歎,在這裏漫步,能走進一個個紅色故事中,在追尋革命先烈偉大足跡中,感受英雄城市的內在力量。

館校協同擴大「朋友圈」

小誌願者講解員在八七會議會址紀念館講解。人民網記者 周雯攝小誌願者講解員在八七會議會址紀念館講解。人民網記者 周雯攝

在紅色旅遊「熱」的背後,「打卡式觀展」是一種普遍存在的現象。熱鬧的背後,如何走「新」又走「心」?

「‘槍杆子裡面出政權’這句話很多人都聽說過,但您知道它出自哪嗎?」10月2日下午3點,武漢市江岸區黃陂路小學四年級學生周瑉宇按時來到了八七會議會址紀念館做誌願者。他熟練地戴上講解器、穿上紅馬甲,聲情並茂地講解,贏得了觀眾的陣陣掌聲。他的媽媽付豔紅說:「自從當了講解員後,孩子對愛國的理解更深入了,經常會自發閱讀愛國題材的書籍,遇到不懂的地方,會主動搜資料,補充學習。」

想成為合格的講解員並不是容易的事。八七會議會址紀念館社會教育專員李嵐介紹,小小宣講員要經歷嚴格的篩選、培訓和考核後才能「上崗」,目前已累計培養了300多名小誌願者。

「八七紅」小小宣講員、「61號」小紅伢誌願者……多個紅色場館通過打造誌願者服務團隊,讓青少年從被動受教者變為主動講述者、演繹者,也吸引著更多人參與其中。

不僅是讓青少年當「主角」,各大紅色場館還紛紛「走出去」,通過舉辦巡展、進校園等活動,不斷拓展育人的空間和陣地。

「在前方,在後方,日死若干人,餘亦其中之一耳……」9月19日下午,武漢中共中央機關舊址紀念館「紅色文物進校園」活動走進武漢市第二中學,現場展示了革命先烈李碩勳在臨刑前寫給妻子的絕筆信(複製件),高一學生何雨鑫鏗鏘有力的朗誦,令師生們為之動容。

針對場地、人員、經費等問題的掣肘,各個場館進行了積極探索。武漢中共中央機關舊址紀念館辦公室副主任徐冰娜介紹,該館充分發揮「全國首批大思政課實踐教育基地」平台優勢,開門辦館,探索了一條館校合作路徑,聯動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武漢二中等20餘所大中小學及幼兒園,共建大思政課教學實踐基地,併成立高校誌願者聯盟,助力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

讓家門口的紅色資源更好發揮育人作用,離不開各方協力。江岸區積極用好紅色資源,將紅色文化納入全區各中小學開學第一課、主題班會重要學習內容,把紅色教育融入中小學日常教學。

歲月遠去,精神永存。國慶假期里,這一平方公里湧動的「中國紅」背後,是熾熱的愛國情,也是用好用活紅色資源、讓紅色文化彰顯時代魅力的生動詮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