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教頭」以拳會友:中國功夫不僅是武術,還是藝術 | 老外講故事·中華文化圈粉記④

白麒柏

(意大利)

葉氏詠春拳傳人

在上海虹橋路一棟不起眼的居民樓里,當夕陽透過玻璃窗戶,斑駁地灑在木質地板上,空氣中瀰漫著淡淡的鬆香。

教室中央,意大利人白麒柏身著黑色練功服,雙腳分開與肩同寬,膝蓋微曲,身體重心下沉,為身後來自各行各業的學員們展示「詠春」拳法。他的每一個動作都精準到位,力量與美感並存。「詠春不僅僅是一門功夫,還包含了中國文化背後的哲學,通過身體語言來傳達和諧與平衡,同時也展現了功夫的美感。」他說。

示範之後,白麒柏逐一為學員們糾正姿勢,耐性講解動作背後的原理。「一個外國人在中國教中國人功夫,這就像一個中國人去意大利教意大利人怎麼做披薩一樣,聽起來有點好笑。」在過去的11年間,武館不斷地有人來「踢館」。最終,白麒柏憑藉自己的實力和他對詠春拳獨到的見解,漸漸得到大家的認可。

夜幕漸漸降臨,在這個小小的武館里,不同文化、不同背景的人們因為「詠春」而緊密相連,在「洋教頭」的帶領下,共同探索中國功夫的奧秘。

在中國教功夫的外國人

上世紀80年代,功夫熱一度席捲意大利。同時,李小龍在電影《龍爭虎鬥》中的中國功夫技驚了整個西方。這使得年少的白麒柏對中國功夫產生了別樣的熱情,「因為他,我和全世界成千上萬的人一樣,愛上了中國功夫,我也從很小就開始學習功夫。」

實際上,白麒柏的主業是一名心理學家。「在我生命中的某個時刻,我突然有點厭倦了我的工作。並不是我不喜歡心理學,而是這份工作壓力太大,我不喜歡在那樣的環境中工作。」那一刻,他決定放下當下擁有的一切:事業、愛情和所有家當。

2009年底,白麒柏隻身前往香港,拜在葉氏詠春傳人溫鑒良的門下,學習「詠春」。四年的苦練後,白麒柏藝成出師。當時,有一個在上海開辦武館的機會,師父溫鑒良便問他是否願意去上海。

一個外國人,對上海一無所知,甚至連中文都不會說,卻要去上海開武館教中國人功夫?白麒柏對這個瘋狂的想法表示懷疑。師父告訴他,外國人在中國教功夫,一定會有人來「踢館」,來看你是否真的厲害。你要令他們信服,這將對你的發展非常有利。「所以我想,好吧,為什麼不呢!」

2013年,白麒柏來到上海,開設了詠春拳館,準備開班授課。「起初,我計劃只在這裏待兩三年,沒想到後來,我愛上了這座城市,愛上了這裏的人,愛上了這裏的一切。」白麒柏說。

這一留,就是11年。

中國功夫不僅是武術,還是藝術

2019年,白麒柏開始跟隨郭偉湛師父學藝。經過多年研習,對於「詠春」,白麒柏有自己獨特的見解。

「這是一門非常務實的功夫,既合理又簡單。」他解釋說,學習詠春,不要求非常柔韌的身體或非常強壯的體格,所以每個人都能學習。

功夫,原本是戰場上搏殺的技巧。而在太平盛世,功夫不再被用於軍事用途。「所以我認為,在過去的一個世紀里,功夫已經完全改變了。」白麒柏說,它逐漸受到哲學和中國社會文化的影響,甚至有時會滲透進書法和繪畫中。從某種角度來說,雖然功夫的本質依舊是用來保護個人安全,但它逐漸變得更優雅,一招一式都很漂亮,不草率,每一個動作都彷彿是身體和心靈的對話。

「來中國之前,我認為每個中國人都會功夫,每個人都瞭解老子、孔子。」但讓他感到遺憾的是,事實並非如此。「當我到了這裏我才意識到,並不是所有人都會這些。不只是功夫,像是京劇、舞蹈之類需要投入大量時間的傳統文化,學習的人也越來越少了。」

也因此,在練拳和授課之餘,白麒柏開始將一部分精力放到研究詠春精髓、閱讀道家及相關書籍上,他希望能從中得到新的理論並運用到教學中,吸引真正想學功夫的年青人。在白麒柏心中,中國功夫講求「天人合一」、「剛健有為」,它不僅是一門武術,還是一門藝術。

「希望中國功夫在全世界廣為人知」

從意大利到香港拜師學藝,再到上海開設武館,在傳承和推廣中國功夫的道路上,白麒柏步履不停。

「說實話,很多外國人對中國功夫的理解並不準確,因為他們大多是通過電影中來瞭解中國功夫。」白麒柏笑稱自己應該成為中西文化間的橋樑,「我希望能讓他們瞭解真正的中國功夫,而它的基礎是瞭解中國文化。中國有著五千年歷史文化的積澱,僅僅依靠講故事已經很難表達所有的文化之美。所以,我想試著在中間做一個橋樑,讓外國人真正瞭解中國文化,學習中國功夫。」

如今,白麒柏在線上搭建了一個面向歐洲的社區,每個月都會進行在線課程的直播,內容會涉及不同種類的中國功夫,比如詠春,或太極。大洋彼岸的學員們在家就可以跟隨白師父的直播課程,一招一式地學習,並獲得實時指導;也可以跟著錄播課程進行學習和複習。

「十年前,沒人會想到在線學習功夫。而今,在線課程已經成為一種趨勢。我覺得,中國功夫也可以朝這個方向發展。」通過在線社區的方法,白麒柏帶領更多的外國人認識了中國功夫,學習了中國文化,體驗了真正的中國。下一步,他計劃組織夏令營,帶領一些中國學員去到歐洲走走看看,「我覺得,東西方之間有很多可以互相學習的東西。」他說,「我希望讓中國功夫在全世界廣為人知,讓人們看到中國的瑰寶有多美。」

新民晚報

記者:李穎

影片:潘碧雲 孔明哲 蕭君瑋

攝影:蕭君瑋

視覺:蔣玉濤

翻譯:林岩

編輯:施雨 周春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