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盪後財政部傳遞信號,股市能迎來第二波行情嗎?
來源:上觀新聞
摘要:此輪行情上漲已從各板塊一片普漲進入分化。
股市走勢牽動萬千人心。
10月12日,國新辦舉行新聞發佈會,財政部「一正三副」出席發佈會,介紹「加大財政政策逆週期調節力度,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有關情況。
財政部傳遞利好信號,股市能迎來第二波行情嗎?
從暴漲到震盪
過去一週,股指走出了暴漲、回調、回升、走低的歷程。
10月8日,A股迎來國慶節後首個交易日,各大指數迎來兩位數的高開,創下20分鐘破萬億、全天成交額首破3萬億元等多個紀錄。
以9月13日的低點為基數,截至10月8日收盤,上證綜合指數上漲了23%,深圳成份指數上漲31%,創業板指數上漲40%。
不過,市場很快以迅疾的速度進入調整期,體現在股指走勢上,呈現出高位震盪的行情。本週最後一個交易日,滬指跌2.55%報3217.74點,深證成指跌3.92%報10060.74點,創業板指跌5.06%報2100.87點。
對於回調,雖然有人悲觀,但不可否認的是,相比9月13日低點數據,滬指、深證成指仍有19%、26%的漲幅。而這,僅僅是在一個月內達到的。
從普漲到分化
從成交額來看,市場熱度儘管有所波折,但到10月11日,成交額仍定格在1.57萬億元,較9月24日上漲超6成,較13日低點上漲近2倍。
而隨著熱度回調,此輪行情上漲也從各板塊一片普漲進入分化。
從漲停股數量來看,從9月24日顯現上升趨勢到9月30日,滬深兩市一度超700股漲停,超過99%的股票都在上漲,9月30日也成為有史以來股票上漲數量最多的一天。10月8日漲停股數量繼續衝頂至791只,全市場超1700只個股漲幅在10%以上。
而10月9日至11日,漲停股數量下滑至50-80只左右,高位股不斷調整。
最初反彈的,是日常消費、金融和能源板塊;9月26日開始,房地產政策陸續釋出,房地產板塊也迎來持續的漲勢;在9月30日以後,信息技術、醫療保健板塊漲幅居前。
截至10月11日,漲幅居前列的前三大板塊分別是信息技術、房地產和金融。
與歷史牛市的異同
如何看待這一波快速上升和震盪的行情,可以對比一下歷史。
A股歷史上普遍公認的幾次牛市,涉及1996-1997年、1999-2001年、2005-2007年、2014-2015年。
和前幾輪牛市相比,本次上漲行情的攀升速度之快可以說是前所未有。
以1999年以來的牛市為例,第一波上漲行情從熊市低點到修復後高點的平均上漲週期為50個交易日左右,平均上漲幅度在40%。而本輪行情在11個交易日左右的時間里,就達到29%的漲幅,時間跨度短,上漲幅度大,走勢陡峭。
歷史上股指走勢最接近的可能是1999-2001年的牛市週期里的第一波上漲,31個交易日裡上證指數,從1059點上漲至1739點,急劇上漲了64%。
1996-1997年的牛市,主要是在中國經濟持續增長、企業盈利改善以及股市制度的逐步完善下啟動,2005到2007年的牛市,則受股權分置改革、人民幣升值等因素推動,政策方面以配合股改和彙改為主,這兩輪的經濟、政策背景與當前差異較大。
比較之下,本輪上漲的背景條件可能與1999-2001年牛市更為相似——前期均面臨需求走低、物價下跌、經濟下行的困難,且同樣出台了較大力度的降準、降息的寬鬆貨幣政策和積極的財政政策。
華西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劉鬱則指出,本輪上漲和2014-2015年牛市初期相比,貨幣和地產政策的發力相似,但2014年時財政政策缺位,後期行情中,財政力度和落地情況仍影響行情持續時間。
多位分析師認為,本輪上漲行情伴隨著互聯網新媒體信息傳播速度加快的特點,體現出超額儲蓄資金更大量入場、放量過快的特點。
在兩週交易日裡,滬市成交量從250億股左右上漲至最高1313.46億股,絕對值漲超1000億股,光是上漲的成交量甚至超過了2014年-2015年牛市單日成交量的峰值。
本次上漲,僅是上證指數的成交量就在10月8日突破1313.46億股的峰值,創下國內股市創市以來的歷史紀錄。儘管10月9日以來,成交量逐步下滑,但近幾日的成交量也均達到載入股市歷史單日成交量前十的規模。
未來行情走勢如何?
有人疑慮:經過幾日的震盪,牛市是不是要結束了?
顯然,高層也注意到了市場的信心問題。12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佈會,財政部一正三副負責人到場,除了對近期工作進行總結,還介紹了將在近期陸續推出一攬子增量政策舉措,包括:較大規模增加債務額度支持地方化解隱性債務;發行特別國債支持國有大型商業銀行補充核心一級資本疊加運用專項債、專項資金、稅收政策等支持推動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加大對重點群體的支持保障力度等四個方面。
這一攬子增量政策,針對性很強,如一場「及時雨」,在一定程度上了打消了市場對於政策預期的疑慮,扭轉投資者的悲觀預期,帶動市場信心回升。
回過頭來看,之前數天的A股調整,也許並不是壞事,而是對前期漲速過快的一種修正,牛市無差別上漲的階段已經結束,接下來考驗投資者的選股與行業分析能力以及對市場節奏的把握。
正如新華社旗下的《中國證券報》評論所說,股市的未來取決於「各部門通力合作,確保政策及時落地,儘可能縮短政策見效的時滯是當前重點」。
只有經濟穩進的預期強了,投資者的信心足了,股價上漲就不會是無本之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