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星看「南水」 潤民十年間】甘甜「南水」來,大水缸「退休」啦!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餘寬宏 劉漢澤 李墨 張燦 河北日報記者 張嵐山
【採訪地點】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受水地 河北省滄州市
【受水情況】
2017年6月,滄州市南水北調中線配套工程建成通水,截至2023年底,累計向滄州供水21.48億立方米,受益人口726.46萬人。
在南水北調工程受水地中,河北省滄州市是為數不多同時接受中線和東線兩路供水的城市。
在這裏,漢江水通過南水北調中線配套工程進入滄州千家萬戶,解決了當地城鄉居民的吃水難題;長江水則通過東線中的京杭大運河奔騰而來,主要用於種植灌溉和生態補水。
2017年,滄州市南水北調中線配套工程建成通水,後續通過實施「江水村村通工程」進行飲用水水源置換,實現了飲用「南水」全覆蓋。
目前,滄州市700多萬城鄉居民戶戶喝「南水」,當地飲用高氟水、苦鹹水的日子徹底成為歷史。
280多戶村民不再「飲氟止渴」
「我們這輩子,都在不停找水,哪怕水又苦又鹹。畢竟,比苦鹹水更讓人害怕的,是沒水喝。」9月24日晚,滄州市南皮縣劉八里鎮十二里村村民於合俊,邊洗菜邊感慨地說,活了70多歲,終於喝上了一口好水。
十二里村位於南皮縣南部,牆腳和屋簷下,隨處可見閑置的大水缸。以往,村民吃淺水井的水,往往帶有沙塵。每次挑水灌滿大缸後,先沉澱再喝,但沉澱並不能帶走水的苦鹹。
隨著地下水位下降,淺水井裡漸漸沒了水,村里又組織打了兩口400多米的深井,通過自來水管道送往各家各戶。「起初大夥兒都挺高興,因為深水井的水乾淨多了,沒想到吃了之後牙齒卻變黃了。」於合俊說,後來才知道,是井水的含氟量太高,不少人患上氟斑牙。
十二里村黨支部書記殷文強說,儘管井水的含氟量高,但鄉親們沒有別的水源選擇,不得不「飲氟止渴」。即便如此,兩口深水井的水也不夠全村人用,只能限時供水,每天早上6點至7點供水一個小時。
「家家戶戶都有幾口大水缸,人畜用的水都得靠它來存儲。只有水缸裡的水蓄滿了,出門幹活時心裡才踏實。」於合俊說,這樣的日子,一過就是幾十年。
2021年,「南水」進村。十二里村280多戶村民,至此擺脫高氟水,喝上了從千里之外的漢江奔湧而來的「南水」。
「當時水剛通,我等不及燒水就捧起來喝了一口,真甜!」於合俊說,「南水」24小時供應,隨用隨有,鄉親們再也不為吃水犯愁,村里幾百口大水缸都「退休」啦!
同樣是在這一年,村邊蜿蜒而過的京杭大運河滄州段全線水流貫通,村里2100畝果樹「吃」上了南水北調東線工程送來的長江水,蘋果和桃等有了穩定的灌溉水源,村民增收致富有了更好保障。
年青人不用給牙齒搞「裝修」了
多年來,四處找水的不僅是十二里村村民,滄州市水務部門也在為尋找安全的飲用水水源費盡周折。
滄州市水務局工程師辛雲鵬介紹,滄州地處渤海之濱,古有「苦海沿邊」之謂,因其大部分地區屬於「退海之地」,土壤鹽堿化程度高。「淺層地下水苦鹹味重,深層地下水含氟量嚴重超標,水資源十分匱乏。」他說。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為解決滄州百姓吃水和農業灌溉問題,地方政府開展了聲勢浩大的「機井大會戰」。滄州深淺機井一時達到9萬多眼,初步解決了飲水水源不足的問題。
根據我國飲用水標準,每升水含氟量應不超過1.0毫克,而滄州市地下水每升水含氟量1.8至2.7毫克,部分縣(市區)甚至更高,遠高於國家標準。
由於深井水含氟量高,對百姓身體健康造成危害,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滄州又實施了改水降氟工程。
上世紀90年代末,滄州境內生產生活用水劇增,城市飲水問題再次告急。滄州水務部門先後實施打配機井、鹹水淡化等工程。1997年,大浪澱水庫引來黃河水,緩解居民飲水矛盾。
2005年起,滄州在河北省率先實施農村飲水安全工程,採取「一村一井、一套水處理設備」,改善農村飲水水質。但因成本較高,供水能力有限,這種方式很難長期有效運行。
「打井、苦鹹水淡化、改水降氟等措施,均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城鄉群眾的飲水困難及飲水安全問題。」辛雲鵬說,「南水」的到來,才讓這一困境得到根本性改變。
「在滄州,以前有一種笑叫笑不露齒。」河北省滄州中西醫結合醫院主任醫師孫桂芳說,氟斑牙給土生土長的滄州人帶來極大困擾,很多年青人考上大學或在結婚前,都會到醫院來給牙齒搞「裝修」,主要是做美白或貼瓷面。不僅如此,高氟水地區的居民也比其他地方的人更容易發生骨折。
「‘南水’的到來,讓滄州城鄉居民徹底告別了高氟水,不再為飲水安全而擔心。」孫桂芳笑著說,現在水質好了,以後滄州的年青人再也不用給牙齒搞「裝修」了!
詳見10月13日湖北日報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