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泉鑒寶」學曆遭質疑 鑒寶直播該何去何從?
近日,網紅博主「聽泉鑒寶」宣佈短暫停播引發公眾關注。有網民稱「我的電子榨菜沒了」。12日,據媒體爆料,北大校友稱該博主並非北大畢業生再次引發熱議。而直播間里真真假假的文物,也引起了公眾對於複製文物的思考和探討。複製文物會承擔哪些法律責任?網絡鑒寶直播該如何規範?
停播近一週 北大校友否認「聽泉鑒寶」學曆
近日,網紅博主「聽泉鑒寶」宣佈短暫停播引發關注。據封面新聞報導,10月12日,帳號「聽泉鑒寶」的實名認證信息為丁祥栩,帳號的學校信息由此前的「北京大學」改為了「女子中學」。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某位校友表示,丁祥栩並非該院畢業生。有部分網民對他的北大學曆提出了質疑,聽泉鑒寶此前在直播間也被問到「是北京大學還是北方大學」,他簡短回覆道:「這個東西不重要」。
10月9日,博主聽泉鑒寶在直播間宣佈將短暫停播,休息幾天,停播時間大約一個禮拜。11日,該博主對停播原因進行回應:不要亂猜測,純粹個人原因。
網民參加鑒寶時自稱「文物」是博物館拿的多部門回應
此前,有網民發影片稱,擁有千萬粉絲的鑒寶網紅「聽泉鑒寶」連線一名網民時,該網民展示了多件「文物」,並稱是從博物館拿的。21日,重慶市奉節縣多部門回應稱,將核查影片所述相關內容的真假。
影片顯示,一名男網民在連線網紅「聽泉鑒寶」時展示了一把「巴劍」。「聽泉鑒寶」博主稱「巴劍」是真的,並判斷為戰漢時期的文物。該網民隨後自稱「從博物館拿出來的」。該網民還展示了多個物件,「聽泉鑒寶」均鑒定為真品。
白帝城博物館所在的重慶市奉節縣夔門街道辦事處工作人員表示,尚未關注到相關信息,將向領導彙報。該工作人員還介紹,因為古時候打仗比較多,當地長江里確實沉了很多古劍,三峽大壩蓄水前,也確實有人在水底撈到過。
夔州博物館工作人員表示,該館館藏文物中有「巴劍」,「巴劍」是古巴國的一種兵器,但博物館的文物肯定是不能隨便拿出去的。工作人員表示,已經將情況反饋給縣文化旅遊委,如果確定是巴國劍,那就是國家級的文物。
奉節縣文化旅遊委工作人員表示,他們正在進一步核查影片所述相關內容的真假,需要一定的時間。
複製文物會承擔哪些法律責任?何種情況下複製文物合法?
出現在其直播中的「文物」「藏品」層出不窮。真真假假的文物更引發了觀眾對複製文物現象的思考。
北京市京都律師事務所合夥人常莎介紹,文物複製是文化博覽行業中的一項重要技術,對保護珍貴文物、傳承歷史文化具有重要意義,但不能擅自複製。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實施條例》第三十二條規定,複製館藏文物,應當依據館藏文物的等級,向省、自治區、直轄市相關主管部門提出申請並獲批。第五十六條規定,違反本條例規定,未經批準擅自修復、複製、拓印拍攝館藏珍貴文物的,由文化行政主管部門給予警告,造成嚴重後果的,應當承擔相應行政責任和行政處分。因此,未經批準複製館藏文物是違法行為,應當承擔相應的行政責任,如停止違法活動、沒收違法所得和專用工具,後果嚴重者會面臨1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的罰款。
複製文物冒充真品文物進行銷售,達到一定金額,會觸犯《刑法》第二百三十六條的詐騙罪,依據獲利數額,可能面臨罰金、沒收財產、有期徒刑、無期徒刑等刑事責任。
常莎表示,《文物複製暫行管理辦法》第十條規定,為銷售等目的複製文物,由國家文物局和省、自治區、直轄市文物行政管理部門同意管理並審批。供銷售的文物複製品應附有複製品說明書,說明書應當包含名稱、時代、出土地點、原文物收藏或保管單位、複製單位、監製單位、複製數量和編號,並標明是複製品。經批準並依上述《管理辦法》的標準進行複製的文物複製品,依法註冊文物商店進行銷售,是合法的行為。
[新聞延伸]
風靡一時的鑒寶類節目為何銷聲匿跡?鑒寶直播該何去何從?
此前風靡一時的鑒寶類節目當年走紅螢屏。但個別節目過分關注文物經濟價值,宣揚錯誤投資收藏理念,存在過度娛樂化的現象。
2012年,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國家文物局就進一步加強文物鑒定類廣播電視節目的規範和管理髮出通知,要求各級廣播電視機構對照通知規定進行全面檢查。
通知要求文物鑒定類廣播電視節目的內容必須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及相關法規的規定。節目中出現的用於鑒定的文物必須為文物收藏單位收藏的以及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以合法方式取得的文物;節目中出現的用於鑒定的文物必須為法律規定允許買賣的文物;文物鑒定類廣播電視節目不得從事文物的商業經營活動,不得利用文物鑒定類廣播電視節目開展模擬交易、廣告推銷等文物商業經營活動。
文物鑒定類廣播電視節目要堅持正確導向,科學展示文物鑒定的複雜過程,明確提示投資文物收藏的風險,文物估價要提供市場依據。
文物鑒定類廣播電視節目中的專家必須是省級文物部門審核通過的專家庫成員。各省級文物行政部門要建立適應文物類電視節目需求的專家庫,節目中出現的文物需提前由專家審核、對文物的鑒定須由專家作出,提高文物鑒定類廣播電視節目的權威性,確保節目中出現的文物合法合規、文物鑒定程序嚴謹科學。
文物鑒定類廣播電視節目要內容真實。不得編造文物流傳故事、誘導「持寶人」杜撰虛假收藏故事,不得在節目中由演員扮演「持寶人」,不得暗示或要求專家修改文物評估結果、高估文物市場價格。節目製作機構要提前對節目中出現的文物持有者、嘉賓的身份信息進行審核,確保節目中所展示相關信息的真實性。
反觀當前網絡鑒寶直播的興起,一方面滿足了公眾對文物知識與收藏文化的好奇心,另一方面也暴露了行業監管的薄弱環節。鑒寶主播僅憑影片畫面,即對文物真偽作出判斷,其專業性與嚴謹性飽受質疑。
2024年4月,《關於促進網絡拍賣規範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已經明確指出,要加強網絡拍賣活動的監管執法,平台自治與行業自律不可或缺。
鑒寶類直播應嚴格執行相關法規,確保鑒定過程的透明度與公正性,避免誤導消費者,甚至成為非法文物交易的溫床。平台方須強化審核機制,對不具備專業資質、存在虛假鑒定行為的主播及關聯店舖,依法採取下架、封禁等措施。
資料來源:中國政府網、國家文物局、人民日報、極目新聞、封面新聞、@聽泉鑒寶、國是直通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