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世界農業科技創新大會舉行中非農業科技合作平行會議

新京報訊(記者周懷宗)日前,2024世界農業科技創新大會之中非農業科技合作平行會議在北京平穀舉行,多位農業領域的院士專家和來自非洲的農業專家一起,共論加強中非農業合作、應對全球糧食危機等問題。

中非農業科技合作平行會議。中國農業大學供圖中非農業科技合作平行會議。中國農業大學供圖

中國農業大學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孫其信表示,面對氣候變化和糧食安全等全球性挑戰,中非農業合作前景廣闊,潛力巨大。他呼籲,全球氣候變化和糧食安全挑戰需要國際社會共同應對。

中國農業大學教授、國際發展與全球農業學院名譽院長李小雲和團隊師生,常年在非洲進行農業合作項目,他們幫助非洲當地引入低成本的玉米加工裝置,成本僅1-2元,顯著提高了加工效率;推廣大豆間作技術,既提高產量,又改善土壤健康,同時解決農戶缺乏資金購買肥料問題;引入豆奶加工技術,豐富當地居民的營養來源。李小雲表示,這些看似簡單的技術創新,實際上推動了農業生產、土壤健康和人類營養的一體化發展。他表示,解決非洲農業問題需要從簡單理念入手,要從實際需求出發,因地製宜推廣適用技術,而非一味追求大型現代化設備。

國際農業研究磋商組織非洲區域主任表示,中國在農業技術、生物技術和政策創新方面的經驗對非洲農業發展具有重要借鑒意義。中非雙方在應對人口增長、氣候變化和可持續農業實踐等方面面臨共同挑戰,這為雙方創新合作提供了廣闊空間。為此,他呼籲優先推動聯合研究項目,重點關注氣候韌性、糧食安全和可持續發展。

荷蘭瓦亨寧根大學與研究中心前校長表示,非洲大陸在糧食安全方面仍面臨嚴峻挑戰。需要在農業現代化、藍色經濟發展以及教育科技創新等方面採取積極行動。他認為國際合作對解決非洲糧食安全問題至關重要,呼籲在雙邊、多邊和全球層面加強農業食品領域的交流與合作。

國際農業研究磋商組織西非和中非區域主任、非洲水稻中心總幹事介紹,目前非洲年產大約2200萬噸大米,而消費量達3700萬噸,每年短缺約1500萬噸,非洲大陸的水稻消費快速增長,但產量不足以滿足需求。他呼籲加強中非合作,共同推動非洲水稻產業可持續發展,並表示,政策支持和基礎設施建設,對推動非洲水稻產業發展至關重要。

近年來,隨著中非合作的推進,中非農業科技的合作也日漸深入,中國農業大學講席教授、全球食物經濟與政策研究院院長樊勝根認為,未來的中非合作應繼續擴大,同時需要擴大資金規模,特別是在技術轉移方面。此外,合作不應局限於作物育種,還應包括畜牧、漁業等領域,以及政策戰略、制度建設等方面。樊勝根表示,「中非農業合作應持續深化對話,分享信息、數據和知識,共同提升小農戶的生活水平,改善消費者的營養健康狀況,應對氣候變化等挑戰。」

編輯 張樹婧

校對 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