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沒有水垢,只因TA日夜奔流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劉漢澤 李墨 餘寬宏 張燦 

天津日報記者 蘇曉梅

採訪地點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受水地天津市

受水情況

十年來,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累計向天津市調水超100億立方米。天津市1300多萬人受益。

9月26日,天津外環河出口閘調節池波光粼粼。這裏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干渠到達天津市的終點。

出口閘一側的小廣場上,一座方形石碑挺立,一側的碑文是「國之大策」,另一側寫著「飲水思源」。

天津是資源型缺水的特大城市,長期以來,城市供水單一性、脆弱性矛盾突出,成為製約全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瓶頸。

2014年12月12日,「南水」入津。過去十年,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累計向天津供水超100億立方米,成為繼引灤入津工程之後,天津又一條城市供水生命線,1300多萬天津人不再為吃水發愁。

目前,「南水」已成為天津市飲用水主水源,在深層改變天津市供水格局的同時,也帶動了全市水生態環境的整體改善。

跋涉1270多公里仍清澈如初

從巍巍武當山腳下的湖北丹江口水庫,到京畿門戶、渤海之濱的天津,「南水」日夜奔流不息了1270多公里。

天津外環河出口閘處,巨大的水流從地下翻湧而出。「南水」抵達河北保定的西黑山分水口後,全程轉入155公里的地下箱涵,進入天津市區。

外環河出口閘旁,有一個水質自動監測站。該站每6小時可通過自吸式水泵采樣,自動監測源水的高錳酸鹽、氨氮、溶解性有機物等12項指標,發現指標異常將自動報警。

而從西黑山分水口到天津出口閘沿線,全部設有采樣點,通過自動檢測和人工檢測相結合的辦法,實時掌握總干渠內的「南水」水質情況。

南水北調中線天津分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王強介紹,截至9月10日,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已安全平穩運行超3560天,供水水質穩定達到或優於地表水Ⅱ類標準,為天津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優質可靠的水資源支撐和水安全保障。

「外環河出口閘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總干渠抵達天津的最後一站,也是‘南水’進入天津的第一站。」天津水務集團曹莊泵站管理所所長王洪帥介紹,「南水」從外環河出口閘彙入曹莊泵站後,會先在調節池里「放鬆」一會兒。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天津外環河出口閘及曹莊泵站調節池。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天津外環河出口閘及曹莊泵站調節池。

「‘南水’在長途跋涉中裹挾的一些藻類和泥沙,要先在調節池中沉澱過濾掉。」他說,泵站調節池面積約5.5萬平方米,水位近5米深,調蓄庫容達20萬至30萬立方米,可供受水區群眾12小時吃水需求。

曹莊泵站調節池出水口,工作人員用專用取水器打起一桶沉澱後的「南水」,迎著陽光看,水質清澈透亮。泵站每週都會對調節池的源水進行四次取樣,「十年了,這水一直清澈如初!」王洪帥說。

「南水」經過出口閘和泵站層層「體檢」後,還將在天津水務集團水質監測中心接受100多項指標檢測。而一滴「南水」從水廠到居民家中,至少要經過5次檢測,才能最終抵達千家萬戶的水龍頭。

天津水務集團水質監測中心水質監管部部長張蕊介紹,「南水」的日檢指標有十幾項,周檢指標20多項,月檢指標40多項,季檢指標達100多項。該中心在全市佈局有400多個采樣點位,實現了從源頭到龍頭全面監測。「全程自流1200多公里後,還能保持Ⅱ類及以上水質,極不容易!」

水壺燒了十年沒有水垢

天津市南開區嘉陵道街道雅安東里社區,是一個建於上世紀80年代初期的老舊社區,現有居民2018戶、3688人,老年人、殘疾人、困難戶和外來人口居多。

「南水」的潤澤,居民邱和義與張立敏老兩口感受格外深。「你看看,水壺都用了十多年了,一點水垢沒有!」張立敏說,以前的水壓低,水龍頭淅淅瀝瀝的,洗個菜都得先拿盆子攢夠水。我們住一樓都這樣,樓上街坊家裡的水壓就更低了。

天津自來水集團第三營銷分公司工作人員孟繁海介紹,由於雅安東里是老舊社區,管道年代比較久遠,甚至很多已老舊鏽蝕,水壓、水質問題都曾讓居民的用水體驗不太好。2015年,隨著水源的統一切換,雅安東里的居民吃上了來自湖北丹江口庫區的「南水」。為了迎接「南水」的到來,同時也為了改善老百姓供水條件,天津還在2012年為居民免費做了入戶管道改造。

天津市南開區雅安東里社區居民已全部喝上了「南水」。(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張燦 攝)天津市南開區雅安東里社區居民已全部喝上了「南水」。(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張燦 攝)

「換水以後,大夥兒的感覺都非常好,蒸米飯香極了!」邱和義說,水壓特別足,清亮亮的水往外直噴,連六樓的住戶都說水壓特別好,水流很大。

天津市水務局總規劃師、供水處處長魏素清介紹,天津市年供水量由2014年26.18億立方米,增加至2023年32.72億立方米,其中「南水」供水量由0.06億立方米增加至10.34億立方米,已成為城市供水主水源。「南水」水質常規監測24項指標,始終保持在地表水Ⅱ類標準及以上,城市供水水質合格率保持在99%以上,農村供水水質合格率達到93%以上。

缺水逼出來的節水型城市

「天津是缺水逼出來的節水型城市。」魏素清說,對這座誕生、成長在退海之地的城市來說,水是彌足珍貴的發展資源。

許多60歲以上的天津人,都對幾十年前的吃水難記憶猶新:清晨起床打水,平房住戶一個區就只有一個水龍頭,打來的水還特別鹹。當時有一句順口溜:「天津一大怪,自來水可以醃鹹菜。」

早在20年前,天津梅江芳水園小區居民,每家有3個水錶,分別控制著3套管道供水系統,使得每個家庭可以接進3種標準的水——可以直接飲用的水;自來水廠供應的自來水,用於洗滌和淋浴;再生水廠深度處理後達到生活標準的再生水,用於衛生間衝廁所。

而這樣的分質供水、優水優用,在那時的天津大部分新建小區便已普及。2001年,天津還出台了一部地方性法規,規定必須在新建小區中建設入戶的再生水管道。

「我們必須以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保障經濟社會發展的巨大用水需求。」魏素清介紹,截至2023年底,天津已建成節水型企業(單位)1963個、節水型居民小區1802個,16個區全部完成節水型社會達標建設,全部市管機關及50%以上的市屬事業單位已建成節水型公共機構。

隨著「南水」置換地下水源,有效促進了天津地下水壓采。2023年,天津深層地下水開採量降至0.44億立方米,深層地下水水位同比上升1.3米。

去年,天津萬元GDP用水量為19.5立方米,位居全國第二;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8.6立方米,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係數0.723,均位居全國第三。

9月27日,天津市紅橋區濱河公園廣場上有人翩翩起舞,有人在演奏樂器,還有一些孩子在玩輪滑……

公園依子牙河而建,河對岸就是天津西站。市民坐在岸邊造型各異的木船上,欣賞著河兩岸的景緻,悠閑愜意。

2023年底,生態環境部公示第二批美麗河湖優秀案例名單,子牙河入選。很難想像,這曾是一條污水河。

「南水」的到來,不僅有效增加了天津可利用水資源量,原被生產生活擠佔的農業、生態用水也得到有效置換。2016年起,天津逐步實現對海河等中心城區重點河道常態化補水,對七裡海、大黃堡、團泊、北大港四大濕地,以及獨流減河等南部地區河道定期補水,年生態補水10億立方米以上。

依靠充足的生態水量保障,天津水環境質量不斷提升。2023年,天津地表水斷面優良水體比例達到60%,為歷史最高水平,劣Ⅴ類水體全部消除,12條入海河流水質總體達到Ⅳ類以上。

2020年,天津的母親河海河,水質實現了由「十二五」期間劣Ⅴ類到Ⅱ類的提升。北大港濕地通過生態修復,水域面積由不足30平方公里增加至120平方公里。

詳見10月15日湖北日報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