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春榮:在崑曲的守正創新中,續寫李佩先生堅韌樂觀的傳奇|專訪
在廣闊無垠的宇宙中,編號212796和212797的兩顆小行星,分別被命名為「郭永懷星」和「李佩星」,這兩顆星星相互輝映,象徵著「科學伉儷」郭永懷和李佩的永久相聚。這不僅是對兩位科學家生前卓越貢獻的紀念,也寄託了人們對他們偉大愛情和科學精神的無限敬仰。作為「兩彈一星」元勳郭永懷先生的愛人,李佩先生被譽為「中國應用語言學之母」,也被稱為「中科院最美的玫瑰」,她的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她從戰火紛飛的年代走來,以非凡的毅力和卓越的智慧,在教育領域取得了顯著成就,更在推動中外文化交流、培養科學人才方面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10月13日,由北方崑曲劇院精心打造的原創當代題材崑曲《李佩先生》,在「兩彈一星」事業的發源地之一中國科學院大學禮堂首演,並即將於10月16日我國首顆原子彈成功爆炸60週年紀念日當天,在天橋藝術中心正式公演。該劇由劇作家、電影導演龔應恬擔任編劇、總導演,李永誌、楊帆聯合導演。劇中,李佩先生由梅花獎獲得者、國家一級演員魏春榮飾演,這也是她首次挑戰當代題材崑曲作品。在原創當代題材崑曲《李佩先生》即將公演之際,新京報專訪劇中李佩先生飾演者——北昆國家一級演員、梅花獎得主魏春榮,深度解析這部作品如何探索傳統戲曲與當代題材的融合,實現創新性的藝術表現等諸多話題。
魏春榮飾演李佩先生。
當代題材創作要在敬畏傳統的前提下勇於創新
多年來,崑曲在現當代題材創作領域的不懈探索,已成為其傳承與發展中的重要一環。自建院以來,北方崑曲劇院始終堅持「守正創新」的理念,致力於推動崑曲藝術的創新發展。從《陶然情》到《飛奪瀘定橋》,從《榮寶齋》到《林徽因》,一系列現當代題材劇目的創排,不僅拓寬了崑曲的藝術視野,也為其傳統藝術形式注入了新的活力。《李佩先生》作為這一創新歷程的最新成果,不僅繼承了前作的實踐經驗,更實現了藝術上的全面升級和突破。
《李佩先生》採取了大寫意的方式,以80餘年的歷史跨度,講述了李佩的傳奇人生及她與郭永懷非凡而浪漫的事業、情感與生活歷程。這部戲不論是在藝術創作上的探索,還是在製作的規模上都創造了北昆新的歷史。該劇全劇組的演職人員總數多達220人,其中包括演員80餘人,樂隊49人,舞美團隊50人。全劇使用的大小道具200餘件/套,各類燈具246盞,服裝服飾750件套,僅李佩的服裝服飾就多達5套、20件。時間跨度之大,空間變化之複雜,角色及演員之眾多,都給創作增加了非常高的難度。該劇在堅守崑曲藝術特色的基礎上,巧妙借鑒了話劇、音樂劇的表現手法,增強了戲劇的張力和音樂性。通過融入交響樂、合唱、舞蹈等多種藝術形式,該劇不僅展現了崑曲的傳統魅力,也以創新的手段塑造了更加立體飽滿的人物形象,展現了崑曲藝術在新時代的無限可能。
該劇在堅守崑曲藝術特色的基礎上,巧妙借鑒了話劇、音樂劇的表現手法,增強了戲劇的張力和音樂性。
作為崑曲藝術的傳承者,魏春榮不僅深刻理解崑曲的傳統魅力,也敢於在當代戲曲中探索新的表達方式。在她看來,一直以來,在戲曲藝術領域進行新編劇目創作時,常常會遇到各種挑戰和質疑。「常有人認為當代戲曲作品無法與傳統經典戲曲劇目相媲美。」然而,魏春榮則堅持認為,在傳統藝術形式上的任何一種創新都是可行的,並且也能夠獲得觀眾的認可和喜愛。如,崑曲《救風塵》《國風》和《續琵琶》等,都是近年來成功演繹古人故事的新編歷史劇。
「進行當代題材戲曲創作時,我們創作者必須尊重傳統文化和崑曲藝術形式。」魏春榮認為,堅守文化根基,保持一種尊重、敬畏、認真和踏實的創作心態是非常重要的。只有這樣,創作才能有堅實的基礎。「我們創作當代題材崑曲作品的初衷,是利用崑曲600年的演繹傳統來讚頌當代的人物和事件。這樣的創作不僅是對傳統的繼承,也是對崑曲藝術當代表現力的探索和創新。」
在魏春榮看來,對於藝術創作本身而言,始終都蘊含著風險,「有可能取得成功,也有可能不成功。」正因如此,無論在藝術,抑或其他領域,人們都需要擁有勇氣去探索和嘗試。《李佩先生》作為魏春榮首次挑戰崑曲當代題材的劇目,她坦言,最初是郭永懷與李佩這對「科學伉儷」的奉獻精神、人生經歷以及對愛情和理想的執著,深深地影響著自己並全身心投入創作。魏春榮也由衷地希望能夠通過這部作品,向當代的年青人傳達一種積極向上、面對困難不放棄的精神。
魏春榮希望通過這部作品,向當代的年青人傳達積極向上、面對困難不放棄的精神。
探索傳統崑曲與當代創新演繹間的平衡之道
此前自己主要飾演傳統劇目或新編歷史劇中的角色,首次挑戰當代題材崑曲《李佩先生》,魏春榮坦言,如何對崑曲的傳統演出方式進行創新和轉型,同時探索一種既能保留傳統精髓又能迎合當代審美需求的平衡,是她創作過程中思考最多的問題。魏春榮認為,無論在傳統劇目或是新編歷史劇中,程式化的表演風格和載歌載舞的形式,彰顯了戲曲藝術的獨特魅力。每一個手勢、每一個眼神,雖經藝術加工,卻依然保留了生活的真實感和自然美。這種藝術化但又不失生活氣息的表現形態,是戲曲的靈魂所在。
「在劇場中,傳統戲曲與當代戲曲在身體語言和舞台呈現上的差異尤為明顯。這種差異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服裝的選擇,無論是當代服裝還是古裝,都能呈現出不同的藝術風格。」魏春榮解釋說,在傳統戲曲中,水袖的使用是一種關鍵的表現手法。演員可以通過拋、撩、折等技巧,利用水袖來增強表演的藝術效果和情感傳達。相對地,在當代戲曲中,由於不包含傳統服飾中的水袖元素,因此在表演過程中,演員可能會通過手的接觸、手勢或身體其他部位的動作來表現所需的情感或行為。「因此,當代戲曲中手部動作的直接展現與傳統戲中水袖的飄逸和含蓄形成了鮮明對比。這兩種不同的表現手法各具特色,展現了各自獨特的藝術魅力。」
在當代戲曲中,演員可能會通過手的接觸、手勢或身體其他部位的動作來表現所需的情感或行為。
在當代戲曲創作中,魏春榮認為,想要精準詮釋角色並吸引觀眾的關鍵在於「守正創新」。雖然傳統戲曲有其獨特之處,但並不保證每個觀眾都會覺得它好看。因此傳統與吸引力之間的矛盾,取決於觀眾的視角和思考。在魏春榮看來,真正的創新可能是將崑曲這一傳統藝術形式應用於表現當代人物和生活。這種跨越時空的嘗試,將傳統戲曲與當代題材相結合,是一種更為深刻和創新的藝術探索。這種創新不僅僅是形式上的融合,更是內容上的拓展和深化,它雖然挑戰了崑曲的傳統邊界,但也為這門古老藝術注入了新的活力和時代意義。「作為藝術工作者,我們的使命是通過創作和表達藝術作品,探索內心世界和人類經驗的深度和廣度。那麼在舞台上我們就應該毫無保留地向觀眾展現出我們所持有的藝術與創作理念。正如之前所言,在戲曲領域每每進行現當代題材創作時,我們常常會聽見各種不同聲音。如果我們創作者首先為此感到恐懼或擔憂,那麼你就不要選擇此類題材作品的排演。」魏春榮堅定地認為,藝術創作需要勇氣和決心,而不是擔憂和退縮。
塑造真實可感的李佩先生
創排《李佩先生》之初,魏春榮坦言,自己的內心一直充滿著忐忑,因為想要在舞台上精準地重塑出李佩先生的藝術形象,自己必須深入探究並全面理解李佩先生的個人經歷、社會環境、性格特質以及人際互動方式。「這一過程要求我不僅要深入李佩先生的生活,更要去觸及她的內心深處,只有這樣,才能塑造出一個逼真、生動且令人信服的角色。」
在魏春榮看來,李佩先生作為一位當代人物,其形像已在眾多人心目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尤其是那些曾經與她有過交集的身邊工作人員、同事與學生。他們對李佩先生的記憶和情感是具體而真摯的,這與魏春榮以往扮演的傳統劇目中的人物角色大相逕庭。對於魏春榮而言,演繹這樣一位真實存在且廣為人知的當代人物,意味著需要進行更深入的研究和更為細膩的表演。「我必須深入洞察李佩先生的內在品質,並且尊重和重現那些認識她的人們的集體記憶。這種演繹不僅要求我精確傳達人物的外在特徵,更重要的是展現她的內在精神和個性,這是一次既充滿挑戰又極具吸引力的創作之旅。」
該劇不僅要求魏春榮精確傳達人物的外在特徵,更重要的是展現她的內在精神和個性。
在以往的傳統崑曲作品中,魏春榮曾飾演過杜麗娘、崔鶯鶯、許穆夫人等人物,但她認為,這些人物雖然史有記載,但關於她們的性格和生活細節缺乏詳盡描述,這為演員提供了創作的自由度。而李佩先生的性格、行為、言談和氣質都是具體的,這對演員來說,既是寶貴的資源也是嚴峻的考驗。「在塑造這樣一個角色時,我必須更加謹慎和細緻,確保我的表演不僅符合劇本的要求,還能最大限度地貼近現實中的李佩先生,以不負那些曾與她有過交集的人們的期待。」
傳遞李佩先生堅韌與樂觀的力量
為了塑造好李佩先生這一角色,魏春榮深入瞭解和研究李佩先生的生平,觀看了所有關於李佩先生的紀錄片,同時閱讀了大量相關資料,以及李佩先生的生活照片,以多角度、多維度感受其性格特徵和生活細節。與此同時,北方崑曲劇院還特別邀請了李佩先生的工作人員和曾經的同事進行講座和演講,通過他們口中的親身經歷和感人故事,讓魏春榮完全走進了李佩先生的生活和精神世界。「在我個人的感受中,李佩先生是一位豁達、熱情且勇敢的女性。她的溫柔與文雅之下,更閃耀著勇敢和熱情的光芒,體現出‘大家閨秀’的寬廣胸懷與不凡氣質,而非‘小家碧玉’的柔弱。李佩先生的內心無疑是強大的,正是這份強大支撐她走過無數的艱難險阻,成就了她跨越世紀的人生旅程。作為演員,我們需要深刻感受和理解李佩先生內心的堅韌與力量,這是她人格魅力的核心,也是我們在塑造角色時必須向觀眾傳遞的關鍵特質。」
在魏春榮看來,要在兩個小時十五分鐘內,將一位女性近百年的人生歷程完整呈現,無疑是一項巨大的挑戰。「我們的目標是提煉並展現李佩先生生命中的關鍵節點和精神面貌。通過精選的重要事件、轉折點和情感高潮,結合精心編排的情節和對話,以及演員的深情演繹,我們力求展現她的性格、堅韌、熱情與豁達。儘管無法詳盡描繪她的一生,我們致力於捕捉其精髓,讓觀者在有限的時間內感受到她的生命力和精神力量。」魏春榮認為,這一演繹對演員的演技和理解力提出了高要求,同時也考驗著編劇和導演的構思能力,以及整個團隊的協作精神。「儘管追求完美不易,但我們希望通過不懈努力,向觀眾傳遞一個真實、動人且充滿力量的李佩先生形象。」
在魏春榮看來,要在兩個小時十五分鐘內,將一位女性近百年的人生歷程完整呈現,無疑是一項巨大的挑戰。
李佩先生的一生歷經坎坷磨難,仍矢誌不渝的執著堅韌。她始終以樂觀和堅強的心態,一步步克服困難。魏春榮認為,李佩先生的這種精神,對當代人和青年觀眾具有深刻的啟示意義。「通過她的經歷告訴我們當代人,無論生活多麼艱難,我們都應保持積極樂觀,勇敢地迎接每一個挑戰,應當繼續傳遞這種精神。正如李佩先生用她的人生經歷,為我們當代人所展現的那樣——不躺平、不內卷。面對人生的困難和挑戰,我們不應選擇放棄,而是要避免無謂的內卷和內耗,保持一種積極向上的態度,直面問題。」
通過出演《李佩先生》這部作品,魏春榮更深刻地感受到,如今人們的幸福生活都是以李佩、郭永懷夫婦為代表的一代人,無私奉獻和辛勤努力的結果。作為藝術工作者肩負的責任和義務便是,以自己擅長的方式,通過藝術作品去讚頌這些為中國現代科技和教育等領域默默奉獻自己一生的先驅,並將他們的精神傳承下去。魏春榮認為,「通過崑曲這一傳統藝術形式演繹他們的故事,我們不僅向歷史致敬,也在傳承和創新傳統文化。期望通過這樣的演繹,讓更多年輕觀眾瞭解那段鮮為人知的歷史,同時增進對崑曲藝術的喜愛和對歷史人物的理解,使崑曲這一古老藝術在新時代煥發新生。」
新京報記者 劉臻
編輯 徐美琳
校對 陳荻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