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門頭溝區新城五條水系向社會公開徵名

近日,記者從北京門頭溝區獲悉,該區新城附近五條水系公開向社會征名。

據瞭解,此次征名的五條水系分別為中門寺溝、黑河溝、城子溝、馮村溝、西峰寺溝,這五條水系原為排洪河道,過去多為髒亂差的區域,如黑河溝,曾處於當地煤礦附近,且有數萬名居民生活,常年黑水橫流,當地人因此稱為黑河溝。

門頭溝區相關負責人介紹,「從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門頭溝新城關停煤礦,修復礦山、治理河道、補充水源,美化城市、改造社區。到現在,五條水系舊貌不再,曾經污水橫流、雜亂無章的河道,變成了水清岸綠、環境優美的景區,曾經的名字或已在生活中不再使用,或已不符合當地的實際情況,如黑河溝,當地人已普遍不再使用該名字,再如馮村溝,曾經的村莊已經消失,變成了現代化的公園社區。」

為此,門頭溝區啟動五水征名活動,面向社會公眾,為五條水系徵集新的名字。

8月28日,門頭溝區,整治後的中門寺溝。新京報記者 王子誠 攝8月28日,門頭溝區,整治後的中門寺溝。新京報記者 王子誠 攝

征名啟事

門頭溝位於北京西大門,是北京的生態涵養區,也是京西生態屏障。2023年,門頭溝區PM2.5年均濃度為30微克/立方米,地表水水質穩定達到市級考核要求,生態環境質量指數持續保持「優」的等級。

中門寺溝、黑河溝、城子溝、馮村溝、西峰寺溝五條水系,位於門頭溝新城周邊,是當地的排洪河道。近年以來,門頭溝區進行了一系列城市環境治理和生態涵養工作,包括關停煤礦、整治河道、美化環境、提升社區等,五條河道從原本髒亂差的黑水溝,變成了如今的景觀河道,水系舊貌換新顏,曾經的名字或已不再被居民使用,或已不符合當地實際,為此,門頭溝區啟動五水更名活動,面向社會公眾徵集符合五條水系的新名字。

五水簡介

中門寺溝:位於門頭溝新城,全長4.5公里,流域面積10.02平方公里,是永定河的一級支流。河道周邊多為居民小區及學校,沿河設施配套齊全完整,水岸景觀優美,水生植物種類豐富,是市民閑暇之餘健身、娛樂的好去處。

黑河溝:位於門頭溝區東南部,發源於官廳煤礦西岸山區,地勢自西北向東南逐漸降低,最終彙入永定河。主河道長8.1公里,是新城境內流域面積最大的一條河流,流域面積21.58平方公里。河道的景觀設計以「煤炭文化」為主線索,彙聚成一個以歷史、人文、民俗風情、自然風光為一體,突出「煤炭」為主題的精品河道景觀。2020年,黑河溝被評選為「北京市年度優美河湖」。

城子溝:由西向東流經崇化莊、城子等村莊,沿城子東大街向東彙入永定河。標誌性設施有「鐵路文化」主題的河道景觀,形成「一河兩岸,雙區雙景」的鐵路文化溝道景觀體系。設置了「九龍吐水正選站」、「鐵路文化水岸浮雕牆」和「百姓火車終點站」3個特色景觀。

馮村溝:位於門頭溝新城,發源於趙家窪西南部山區,向東南流經永定鎮政府、石龍工業區,最終在蓮石西路的北側彙入永定河,主河道長6公里,總流域面積37平方公里。目前馮村溝清水長流,人工景觀與水生植物、水中魚類相映成趣,漢白玉欄杆盡顯獨具特色的「定都文化」,構成特有的濱水特色開放景觀帶。

西峰寺溝:發源於岢蘿坨村西岸山區,向東經艾窪村、上岸村等村莊,彙入永定河。河道全長7.7公里,總流域面積37平方公里。沿途建成一條碧水帶,有文化延展區和自然風貌區兩大景觀功能分區,八處特色景觀亮點。以折線佈局形成景觀組群,再現西峰八景中的西峰古道、古藤纏柏、古樹濃蔭、殘碑古韻等景色,利用地形優勢,佈置了亭廊、平台等休憩設施。

征名要求

1.名稱應著重體現該水系當下的人文自然環境特徵,結合當地歷史底蘊、自然風情、居民生活環境等因素,通俗易懂,朗朗上口。

2.名稱用字須準確規範,避免使用生僻字、同音字。每人限投1件。

3.名稱須符合國家相關命名標準的規定,可參考。

4.投稿須有命名思路及含義。

5.應徵名稱如有重覆,按照提交時間順序以先提交者為準。

6.投稿須註明投稿人姓名、聯繫電話等信息。

投稿方式

投稿地址:mtgzmhd@163.com

投稿內容:投稿可選擇五水中的一條、部分或全部進行命名,郵件主題為:五水征名+作者+手機號。內容包括五水名字,命名思路,名字含義解讀。

征名時間:即日起至2024年10月31日

評選程序

征名截稿後,將進行兩輪評選,首先邀請專家團隊,評出入圍作品。其次,對入圍作品進行合議,之後進行專家團隊匿名投票,選出優勝者,成為五條水系的新名字。

新京報記者 周懷宗

編輯 張樹婧 校對 劉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