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西南州興義市清水河鎮雨補魯村:天坑裡有座「石頭村」

「石頭的村寨石頭的房,石頭的路面石頭的牆,石頭的桌凳石頭的磨,石頭的碓窩石頭的缸。」

黔西南州興義市清水河鎮雨補魯村是一個充斥著石頭元素的村寨,也是當地有名的「石頭村」。

雨補魯村位於興義市清水河鎮東北部,地處馬嶺河峽穀上遊,坐落於自然形成的天坑中,坑底地勢平坦、四面環山,高差600米,是元末明初從江西遷徙來的古村落。寨內有參天古樹、百年老宅、古井、溶洞、泉眼等寶貴的人文和自然資源,被《中國國家地理》雜誌讚為「天坑裡的鄉愁」。

行走於清晨的村落,空氣中瀰漫著淡淡的泥土味,陽光懶洋洋地灑落大地,農閑時村中的老人多聚於陳氏宗祠的大樹下,或閑談,或靜坐,樹下,還有村民支上小攤,嚮往來遊客兜售自家栽種的板栗、花生、果子。

村民陳明高老人是樹下的常客,樂觀好談的他偶爾也兼當導遊,與來來往往又充滿著好奇的遊客攀談一二。

「老人家,你們村都是姓陳的嗎?」

「以陳姓為主,也有其他的姓,我們這個寨子已經有600多年的歷史了。」

「你們在天坑中,不會被水淹嗎?」

「不會,我們村的地底下有4條暗河。」陳明高老人一臉的風輕雲淡中自帶一份悠閑自在,樂此不疲地回答著各種各樣的問題。

因地處喀斯特地區,雨補魯村曆代居民的建設便多取用石材。他們用石頭建起了厚重壯觀的古寨門,以及青瓦石牆穿鬥式結構的民居,這些石頭建造的房子冬暖夏涼,為村民提供了安居之所。

在村里的「天坑地縫」打卡點,來此的遊客爭相拍照,在他們的鏡頭下,以石頭為主的「天坑地縫」呈放射狀,極具空間感。

依託雨補魯村獨特的自然風光與建築風貌,當地以「天坑秘境尋故事,雨補魯村覓鄉愁」為形象定位,以天坑秘境為特色、以傳統文化為載體、以山水田園風光為拓展,將雨補魯村建設成為「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傳統村落。

為了更好地保護這些傳統民居、提高居住舒適度,當地政府對傳統建築進行分類保護,針對部分建築質量較差的傳統風貌建築和其他傳統建築,以不改變建築立面、建築高度為原則,特別是保護好具有歷史文化價值的細部構件或裝飾物,對內部進行更新,以改善居住和使用條件,使得傳統建築更適應現代的生活方式。

如今,雨補魯村已成為到黔西南旅遊的熱門打卡點。2016年12月,該村被評為黔西南州生態村;2018年7月獲評「中國最美休閑鄉村」;2018年9月成功申報AAA級旅遊景區;2019年列入中國傳統村落保護名錄。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楊瑤

編輯 段源興 楊羽

二審 趙昆 桑治潔

三審 陳俎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