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累計研發投入近600億元,美的集團加速AI、機器人等前沿科技創新|鈦媒體AGI

美的集團董事長兼總裁方洪波美的集團董事長兼總裁方洪波

隨著全球產業鏈格局不斷變革,中國家電領域龍頭企業開始把更多眼光轉向科學技術創新和人才創新。

鈦媒體App獲悉,10月16日第29屆美的科技月頒獎儀式上披露,過去5年,美的集團研發投入近600億元,2023年研發投入超過145億元,在全球設立了33個研發中心。同時,美的擁有研發人員超23000人,其中碩士博士超過7000人。通過打造全球化研發體系,建立全球頂尖人才引入機制,引入數十位戰略合作專家,成立多個院士工作站,聯合進行科學技術研究。截至2024年,美的科技月已累計獎勵對在科技創新方面作出突出貢獻的個人和項目超過5億元。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

美的集團董事長兼總裁方洪波表示,科技領先戰略是美的集團的核心戰略,要實現持續發展,就需要保持技術領先。美的將更加堅定地繼續加大研發投入,尋求基礎研究和顛覆性技術的突破,同時研究體系將繼續加強全球領軍專家以及高質量博士人才的引入,並在組織機制上進行大力的變革。

對於前沿技術「燒錢」話題,科技月期間舉行的美的第二屆遠見者大會上,華中科技大學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丁漢認為,美的作為大型科技企業,不能太強調應用落地,而應該有遠見地進行技術佈局,適當燒掉一些科研經費。

AI 加速機器人、儲能等前沿技術研發

前不久,OpenAI公司CEO山姆·奧爾特曼(Sam Altman)發表了一篇題為《智能時代》(The Intelligence Age)的博客文章,他提到AI正加速人類進步,超級 AI 有可能會在未來十年之內出現。

「我們距離超級智能可能只有幾千天;也許實際時間會更長,但我堅信我們將會達成這個目標。」奧爾特曼表示。

今年10月8日、9日,2024年盧保物理學獎、化學獎都頒給了 AI 領域的五位學者,被認為 AI 正在變革物理和化學方向。

華中科技大學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丁漢華中科技大學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丁漢

對此,丁漢認為,2024年盧保物理學獎獲獎者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教授約翰·霍普菲爾德 (John J. Hopfield)、加拿大多倫多大學教授傑佛瑞·辛頓(Geoffrey E. Hinton)對社會影響很大,AI對各行各業有顛覆性變化。AI 最大的進步是人形機器人能夠走進家庭,當然,現在的AI還是處理一些圖文、圖片等,但能力已經很強,諾獎將開啟未來 AI 新的時代。

「我覺得 AI 的影響是非常大的,和我們人類生活是密切相關的。」南方科技大學碳中和能源研究院院長、中國科學院院士趙天壽表示。

實際上,AI 正在加速機器人、綠色能源等前沿技術研發。丁漢表示,「機器人技術未來會成為顛覆性技術,有可能會成為第三次工業革命的切入點,近年來 AI 技術的發展,使得機器人未來的應用有很多想像空間、探索空間和應用空間。」

國內機器人研發領域主要包括工業機器人、服務機器人、特種機器人、人形機器人等。

早在2017年,美的集團完成了對全球機器人公司「四大家族」之一的庫卡(KUKA)的收購要約;2018年,美的與庫卡就設立了合資公司承接工業機器人、醫療、倉儲自動化三大領域的業務,並於2022年四季度完成全面收購併私有化。同時,庫卡將AMR(自主移動機器人)業務的中心轉向中國市場,在上海建立移動機器人全球總部,同時在順德建立移動機器人研發生產基地,聚焦汽車、新能源、芯片、家電、倉儲物流等行業。

今年科技月上,庫卡中國聯合美的中央研究院共同開發的第一款AMR全球平台產品庫卡移動機器人KMP 1500P獲得了產品貢獻獎,美的工業技術研究院電機技術研究所軟件技術研究室負責人許培林則獲得科技明星「工業技術」獎項。

庫卡中國移動機器人業務總經理馬建良博士對鈦媒體App表示,KMP 1500P可以廣泛應用於汽車汽配、一般工業、電子、食品等行業的托盤、貨架、料車搬運場景,去幫助我們的客戶提高生產線的柔性、效率、安全性及智能化;而其搭載無線充電功能,在一些汽車汽配「以車代線」場景應用中無需往返充電過程,能夠實現50%以上的效益提升。而在AI層面,KMP 1500P是行業尼馬有採用英偉達(NVIDIA)高性能算力平台的移動機器人產品,庫卡AMR也計劃在未來的產品中引入更多AI的功能,包括使用多傳感器融合定位架構,結合空間和地面特徵,融合NPU-AI算法,實現行人及車輛檢測跟蹤、車道檢測、場景識別等功能,以此大幅提升機器人的定位和感知能力。實現複雜、高動態環境下更高效、可靠、安全的自主導航,提高機器人的自主性和智能化水平。

「AI技術現在已經成為了行業的主旋律,並給各個行業和領域都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對於庫卡機器人來說,我們的AMR產品已經在市場上得到廣泛的應用,這為我們後續進一步利用AI技術升級產品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基於AI技術,後面我們將在移動機器人領域探索包括智能路徑規劃、自主學習、人機協作、預測性診斷維護等課題。希望可以打造更加智能、用戶友好的產品來服務客戶。」馬建良博士坦言,AI 確實在加速機器人技術研發,而且這一技術對於機器人領域的研發愈加重要。

如今,「火爆」的人形機器人需要與 AI 大模型、場景進行更好的結合,在製造業工業現場、養老康復護理、醫療精細手術、太空領域等都有很好的應用場景。不過,丁漢也指出,行業依然在探索,短期內,人形機器人走進家庭還有一些技術難點。

「目前行業仍處於快速發展階段,如何通過學習算法,實現 AI 和傳統組件的融合,許多人還在探索新賽道的過程中。目前走進家庭的是掃地機器人,未來幾年預計會有另一種類似的機器人走進家庭,而且人形機器人會不斷走向全自主的方式,在太空、養老等領域將有很好的應用場景,將能夠帶動中國機器人本體廠商和上遊零部件行業的快速發展,尤其在傳感器等方面。」丁漢表示。

據瞭解,美的集團先後進入工業機器人、智能建築科技、新能源光伏和儲能等產業板塊。美的集團計劃今年在香港聯交所分拆上市之後,擇機分拆機器人與自動化系統業務上市,不過沒有透露時間表。

AI 科技和出海已成為美的新「錨點」

9月17日,美的集團(0300.HK)成功登陸港交所,首日成交額達38.44億元。同時,此次IPO美的成功集資310億港元,成為今年港股最大的IPO項目,也讓香港至今的IPO集資額已經超過去年全年,更令香港交易所在全球IPO集資排名榜上,由6月底的第十名,一躍升至第四名。

美的高管在今年4月召開的2023年度股東大會上回應投資者時表示,美的集團赴港上市的原因並非募集資金,如果是為了募集資金,目前美的集團一年都要分紅200多億元人民幣,減少分紅就可以解決資金問題。赴港上市最根本的原因是港股具備突破性、便利性和快速性。

根據美的向港交所發佈的公告顯示,公司計劃實施以下戰略:保持科技領先地位;加強用戶直達,提升客戶體驗;通過數字化實現效率最大化;加強全球化佈局;以商業及工業解決方案驅動增長。

很顯然,科技領先、全球化出海將是美的未來發展的兩大關鍵戰略方向。

其中,為了保持科技領先地位,美的持續加大研發投入。2023年,美的集團營業總收入3737億元,同比增長8.10%,淨利潤337億元,同比增長14.10%。在這其中,超過145億元投入到了研發當中,約佔淨利潤的30%以上,這證明美的對於科技研發的重視程度。

今年第29屆美的集團科技月以「創新、全球本土化、轉型」為主題,並對科技創新作出突出貢獻的科研個人、項目與單位進行了表彰,今年整體規模要超越往年。個人獎方面,科技明星15人、科技新星10人以及卓越技術貢獻人才獎2人;項目獎方面,微波和清潔事業部的「射頻技術突破及產業化」等15項獲得「技術突破獎」,庫卡中國的新一代AMR等6項獲得「產品貢獻獎」。

截至2024年,美的科技月已累計獎勵對在科技創新方面作出突出貢獻的個人和項目超過5億元,今年「科技明星」等獎項的獎勵力度較往年也有大幅提升。而隨著海外市場成為美的業績增長主要驅動力,「全球本土化」研發成為該集團現階段重點傾斜方向。

美的中央研究院相關負責人向鈦媒體App表示,集團希望堅持底層創新,一個企業就是能夠基業長青,唯一的突破點在於技術創新。方洪波對於研究院的技術顛覆性、原創性等層面有比較高的期待,所以中央研究院持續定位底層技術創新,而非立馬產生經濟效益。

另外,美的集團近日在內部發文,把 AI 列為集團戰略發展方向。

美的集團副總裁兼CDO張小懿也在現場回應稱,AI基礎設施方面,美的軟件工程院已經上線第一版算力平台,而在算法平台方面,美的的策略是不做底層的大模型。「我們去用好開源的也好、閉源的也好、買進來的也好、自己訓練的模型也好,根據不同的場景進行使用,所以算法平台和接入平台非常關鍵,要解決服務化和信息安全的問題,現在算法平台也已經上線並正在使用。」

「目前美的在全球有33個研發基地,其中一半(17個)在海外。」美的集團副總裁兼CTO(首席技術官)衛昶曾表示,集團未來幾年的發展規劃包括機器人領域、公共技術領域、儲能產品等方面。為了吸引高端海外研發人才,美的集團採取本土化的管理體系,採取與當地法規、文化和慣例匹配的管理機制。

在技術創新方面,美的已經佈局大語言模型在內的AI技術、材料技術、電力電子計算控制技術等。同時,美的還關注循環經濟,在材料的再生和再利用方面進行研究。

張小懿稱,今年1-9月,美的AI平台在效率提升上有不少成果,美的員工在 AI 平台上使用畫圖、翻譯等各種工具,希望未來進一步融入到公司各個業務領域。

(本文正選於鈦媒體App,作者|林誌佳,編輯|胡潤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