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創設的「扶青計劃」邁入新十年!全鏈條加持,讓年輕力原創力奔湧

現代芭蕾《玉簪記》將崑曲的精神內核融入到舞者的肢體里。(演出方供圖) 現代芭蕾《玉簪記》將崑曲的精神內核融入到舞者的肢體里。(演出方供圖)

金秋十月,年輕力、原創力奔湧在申城藝場。昨晚,「扶持青年藝術家計劃」(以下簡稱「扶青計劃」)委約作品、現代芭蕾《玉簪記》亮相上海國際舞蹈中心實驗劇場。舞台上,青年舞蹈家敖定雯翩躚起舞,崑曲的婉轉邂逅芭蕾的輕盈,讓古老故事煥發全新活力。「40天前我剛生完孩子,今天是‘藝術寶寶’的誕生。‘光速’回歸舞台,有壓力,更有期待。」身兼製作人和女主角的雙重身份,敖定雯表示,「在全情投入、享受舞台的同時,我更希望通過創新表達,去展示當代青年心裡的新中式美學。」

青年藝術家的創作是全球經理人、藝術機構最關心的主題之一。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創設的「扶青計劃」持續深耕藝術人才培育,為青年藝術家提供從孵化、創作、演出到「走出去」的全鏈條扶持,今年邁入新的十年。記者瞭解到,2024年「扶青計劃」面向全球青年藝術家徵集作品,歷經多輪專家評審,從近300份報名材料中,遴選出9部舞台藝術委約作品、2個視覺藝術項目,並特設「一帶一路」專題推介項目,展現多元文化風貌,促進深度交流融合。

大膽探索,開創獨特的藝術視角

現代芭蕾《玉簪記》以明代高濂的崑曲為藍本,講述桑治朝南遷時期,身陷動盪中的少女陳妙常與書生潘必正掙脫時代命運的桎梏,用生命詮釋愛的故事。從舞動時代故事到融入傳統文化,敖定雯一直探索著東方美學與芭蕾舞的融合創新。《玉簪記》是她對中國戲曲文化的初探,亦是她對芭蕾成長之路的深耕。借用扇子、古琴等道具,結合芭蕾的身段、步法,敖定雯將崑曲的精神內核融入到舞者的肢體里。「這是一場用芭蕾足尖進行的跨古越今之旅,崑曲的細膩之美與芭蕾的優雅之韻相得益彰。」敖定雯表示,希望這部作品能夠激發年輕觀眾對傳統文化的興趣與共鳴。

一次偶然邀約,敖定雯走進劇院,觀看了崑曲《玉簪記》。這場不到三個小時的演出,卻讓她用了整整三年來沉澱自我、潛心探索。「走出劇院時,我就在想,那麼多海外編導將外國文學著作改編成芭蕾,我什麼時候能創作一部屬於中國的、能展現東方美學的芭蕾作品。」敖定雯說,「‘扶青計劃’給我更大的創作勇氣,最終將芭蕾《玉簪記》呈現在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的大平台上。」

今年「扶青計劃」委約作品緊扣「新」的內核,展現年青人的獨特思考與時代精神。先鋒理念和尖端技術攜手,開創獨特的藝術視角。舞台藝術方面,7位來自上海音樂學院的學生共同創作電子音樂會《聽覺喚醒》,利用AI技術在虛擬與現實之間尋找聲音的錨點;鄭小凡·上海體育大學藝術學院的舞蹈劇場《人格畫廊3.0》借助類Sora文生影片技術,打造亦真亦幻的沉浸式體驗。

東方哲思與西方文化碰撞,迸發澎湃的創新活力。桑治楊與法國斯特拉斯堡打擊樂團聯袂創作新音樂戲劇《雨果與東方精靈的音樂之旅》,詩歌與音樂交互呈現東西方審美之異同;上海視覺藝術學院FDC的街舞劇場《借東風》以街舞講中國意象與哲學,觸碰東方文化的「神」與「魂」;來自草原的蘇都爾與呼德勒以話劇《最後一杆獵槍》講述蒙古族故事,展現生命的真實力量。

青年藝術家在創作中回望歷史、關照內心,激發著思想與靈感的共振。金世佳帶領尤古立劇團打磨話劇《嘗試集2.0》,致敬文學經典,尋求當代思想出路;錢敏、呂敬秋打造舞蹈劇場《在時間的島嶼上》,從個人生命體驗出發,描繪鄉愁尋求過往的意義;話劇《聲聞於天》劇組穿越百年時光,對話時代先鋒,喚起關於成長與生命的當代思考。

在視覺藝術方面,由呂東昆和陳伶俐首次聯合策展的群展項目《虛構的貿易:拒絕以物換物的故事複寫》,以白莉鴻、程新皓、童義欣、毛晨雨、覃鈺玲、吳雨航等藝術家的創作為質料,以當代視角展現新絲路貿易中「物」的故事。

從上海起步,優質原創走向世界舞台

彙聚全球新生力量,推動藝術創新發展,「扶青計劃」打造跨文化語境下深度交流的大舞台,發掘藝術創新思維多元融合的新可能。迄今,「扶青計劃」已委約105名青年藝術家,呈現了89部原創作品,並曾先後29次赴美國、匈牙利、英國、澳州、挪威、羅馬尼亞、南韓、德國等國家和地區進行交流。其中,「扶青計劃」委約藝術家鄭傑的舞蹈劇場《訓誡三則·山月》經過去年藝術節首演、演出交易會兩次亮相後,於今年6月成功亮相羅馬尼亞錫比烏國際戲劇節。由此,世界看見了中國青年的原創力量,讓中國故事以一種易理解、能共情的方式走進海外觀眾心中。

站在新十年征程的起點上,「扶青計劃」邀請丁乙、丁設、葉小綱、田沁鑫、沈偉、楊麗萍、黃豆豆、黃昌勇、龔彥、廖昌永、譚盾、濮存昕等擔任新一屆藝術委員會成員,攜手挖掘創作潛力,培育優秀人才,孵化先鋒作品,助力更多青年藝術家圓夢舞台。

與此同時,今年的「扶持青年藝術家計劃」——「一帶一路」專題推介將推出6台共9場演出和1個展覽,由來自中國、法國、羅馬尼亞、塞爾維亞、俄羅斯、阿美尼亞的青年藝術家參與創作及呈現。其中,羅馬尼亞錫比烏國家劇院的話劇《羅密歐與朱麗葉》重構經典愛情故事;中國音樂家則以東方風土人情、民族文化為靈感之源,徐徐展開《聲生不息》的藝術之旅。業內人士指出,該項目搭建了新平台,促進青年藝術家在多元文化的碰撞融合中更新藝術觀念、加強交流。

文:宣晶

圖:演出方供圖

編輯:範菁

責任編輯:邢曉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