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讀|想得諾獎要等多久?盧保經濟學獎獲得者平均需要35年

1969年至今,盧保經濟學獎共頒發56次,從發表學術成果到獲獎需要多久?

香港時間10月14日下午5點45分,2024年盧保經濟學獎揭曉,獎項花落三位美國教授——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教授Daron Acemoglu(達龍·阿傑姆奧盧)、Simon Johnson(西蒙·莊臣)和美國芝加哥大學教授James A.Robinson(占士·魯濱遜),他們因「研究制度如何形成並影響繁榮」理論共同獲獎,該理論解釋了為什麼有些國家富裕,而有些國家貧窮。

2024年,盧保經濟學獎全額獎金為1100萬瑞典克朗,約合人民幣748.4萬元。

盧保經濟學獎全稱為「瑞典中央銀行紀念阿爾費特·盧保的經濟學獎」, 自1969年首次頒獎以來,盧保經濟學獎共頒發56次,共授予96位經濟學家,其中有26次為1位獲獎者、20次為2位獲獎者、10次為3位獲獎者。

從首次發佈關鍵成果,到獲得諾獎需要多久?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統計曆屆盧保經濟學獎得主初次發表相關研究成果及獲獎時的年齡數據發現,從首次發佈關鍵成果到獲得諾獎的平均時間超過34年。

從首次發佈關鍵成果,到獲得諾獎需要多久?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統計了曆屆盧保經濟學獎獲得者初次發表相關研究成果及獲獎的年齡數據發現,想要獲得盧保獎,除了在所在領域有突破性的成果和建樹外,還需要足夠的耐性。截至2024年,53.1%的獲獎者初次發表關鍵研究成果的年份早於1969年,目前所有獲獎者初次發表關鍵研究成果的年份均在2000年之前——盧保獎是一個高度「滯後」的獎項。

統計數據顯示,盧保獎獲得者開始發表關鍵研究成果的年齡中位數為32歲,有88.5%的獲獎者在25至39歲開始發表關鍵研究成果;但到了獲獎時,經濟學家們的年齡中位數已經達到了67歲,有80.2%的獲獎者在獲得此項榮譽時年齡超過60歲。

截至2024年,獲獎時年齡最小的經濟學者為埃絲特·迪費奧(Esther Duflo),獲獎時46歲,與阿比吉特·班納吉(Abhijit Banerjee)、米高·基爾默(Michael Kremer)因在「減輕全球貧困的實驗性方法」上的貢獻於2019年共同獲得該獎項。年齡最大的獲獎者為里奧尼德·赫維克茲(Leonid Hurwicz),他在2007年與艾力·馬斯金(Eric S. Maskin)、羅渣·美亞森(Roger B. Myerson)共獲該獎時年齡已達到90歲。

然而,赫維克茲並非等待時間最長的人。從初次發表相關研究成果的年份到獲獎,盧保經濟學獎獲得者平均要等待34.4年。等待時間最長的獲獎者為洛伊德·沙普利(Lloyd S. Shapley)。1953年,沙普利在《博弈論的貢獻》上發表論文「A Value for n-Person Games」,引入夏普利值(Shapley value),用於衡量合作博弈中各參與者對整體勝利的貢獻度。直到2012年,他才與阿爾文·路斯(Alvin E. Roth)共同因對「穩定分配理論和市場設計實踐」的貢獻獲得盧保經濟學獎,為此他等待了59年,獲獎時已經89歲。而等待時間最短的獲獎者仍為埃絲特·迪費奧(Esther Duflo),作為最年輕的獲獎者,從初次發表關鍵研究成果到獲得盧保經濟學獎,她只用了19年。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發現,無論是獲獎年齡還是初次發表關鍵成果的年齡,分佈特徵有所變化。整體而言,獲獎者的年齡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發散。在盧保經濟學獎設立的前22年,獲獎者的年齡均分佈在50至80歲之間,直到1991年,朗奴·科斯(Ronald H. Coase)以81歲的年齡獲獎,距離他初次發表關鍵成果「公司的本質」已經過去了54年。另一方面,隨著時間推移,獲獎者初次發表關鍵成果的年齡分佈則有明顯收縮,2007年以後,該年齡集中分佈在25至39歲之間,「少年天才」和「大器晚成」者均不再常見。

統籌:任嬌

記者:任嬌

數據分析師:董怡楠

設計:任婉晴

校對:柳寶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