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讀|盧保經濟學獎得主本科專業多元 經濟學僅佔三分之一

香港時間10月14日下午5點45分,2024年盧保經濟學獎揭曉,獎項花落三位美國教授——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教授Daron Acemoglu(達龍·阿傑姆奧盧)、Simon Johnson(西蒙·莊臣)和美國芝加哥大學教授James A.Robinson(占士·魯濱遜),他們因「研究制度如何形成並影響繁榮」理論共同獲獎,該理論解釋了為什麼有些國家富裕,而有些國家貧窮。

2024年,盧保經濟學獎全額獎金為1100萬瑞典克朗,約合人民幣748.4萬元。

盧保經濟學獎全稱為「瑞典中央銀行紀念阿爾費特·盧保的經濟學獎」, 自1969年首次頒獎以來,盧保經濟學獎共頒發56次,共授予96位經濟學家,其中有26次為1位獲獎者、20次為2位獲獎者、10次為3位獲獎者。

盧保經濟學獎得主都是經濟學博士嗎?他們本科學什麼專業?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統計曆屆盧保經濟學獎得主的高等教育經歷發現,盧保經濟學獎獲得者在本科階段的專業里,經濟學僅佔三分之一。

受到20世紀時戰爭干擾,少數盧保經濟學獎得主並未在學術研究初期順利獲得博士學位,但所有的獲獎者最終都擁有一個或多個博士學位。從專業領域上看,盧保經濟學獎96位得主中共有76人擁有經濟學博士學位,加上「農業經濟學」「產業經濟學」等更為細分的博士學位,共有79人的博士學位屬於經濟學大類。

很多經濟學領域的科研人才來自數學領域。在目前所有的盧保經濟學獎得主中,有4人擁有數學學位,9人的博士學位處於數學大類(如「應用數學」「統計學」等)。相對冷門的學科如政治學、心理學博士分別有2位和1位——首位女性盧保經濟學獎得主埃莉諾·奧斯特羅姆(Elinor Ostrom,2009年獲獎)及赫伯特·西蒙(Herbert A. Simon,1978年獲獎)為政治學博士,丹尼爾·卡尼曼(Daniel Kahneman,2002年獲獎)則是目前唯一獲獎的心理學博士。

儘管博士期間諾獎得主們的專業領域相對集中,但在本科的興趣探索時期,他們的專業則十分多元,其中以經濟學學士學位畢業的獲獎者佔比只有35.4%。數學仍然顯示了其在經濟學研究中的優勢,21.9%的獲獎者本科學位為數學。其餘的獲獎者的本科專業各有特色:2013年獲獎的尤金·法瑪本科學習拉丁語,1994年獲獎的約翰·海薩尼在匈牙利先拿了一個藥理學學位,1995年獲獎的朗拿甸奴伯特·盧卡斯在芝加哥大學獲得了歷史學學士學位。

儘管盧保獎評獎委員會近年來已經逐步考慮獲獎者及領域的多元性,從結果來看,盧保經濟學獎得主獲得博士的高校仍集中在9個歐美國家,其中美國佔比高達75%。如果將獲獎者的本科學校所在國納入考慮範圍,國家數量會擴大至17個,但在美國仍非常集中,佔比超過六成。僅有3位獲獎者在非歐美國家取得學位,其中2位來自印度,1位來自以色列。

獲獎者的研究成果對現實社會產生了深遠影響,在政策製定和實際應用中發揮了重要作用。2022年,盧保經濟學獎授予美聯儲前主席伯南克等人,表彰他們在銀行和金融危機方面的研究成果,這些研究加深了人類對銀行在經濟中作用的理解,並為應對金融危機提供了重要的理論支持。

儘管假設一定不完美、限制總無法窮盡,但一代又一代經濟學家們仍然通過不斷地研究與探索,嘗試提升全人類對於經濟活動和發展規律的認知水平,而他們的成果也為全人類的福祉不斷做出重要的貢獻。

隨著亞當·斯密於18世紀出版《國富論》,經濟學作為一門獨立科學誕生。與其他盧保獎學科相比,經濟學得到科學化、系統化的歷史相對較短。

從誕生以來,歷經重商主義、古典主義、新古典主義、簡尼斯主義和新自由主義等多個階段,經濟學的理論不斷演變,經濟學的方法與工具日益多元。盧保經濟學獎的出現也推動著經濟學的快速發展,除了鼓勵新的理論建構,還肯定研究者在實證研究、因果分析等方面的探索與深化,這些方法論的創新也革新著社會科學領域實證研究的面貌。

統籌:任嬌

記者:任嬌

數據分析師:董怡楠

設計:任婉晴

校對:柳寶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