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劇生產社群化,創作不止於演出丨業內說

在北京的秋日裡,漫步於東四北大街西側,若不經意地轉入什錦花園胡同,人們便會被那濃厚的老北京生活氛圍所包圍。居民們坐在長椅上,沐浴在陽光下,分享家長裡短。繼續前行,穿過百米長的胡同,在支路口便可看到一塊「紅底白字」的指示牌寫著「南陽胡同」,北京首個戲劇共享生活社區——南陽·共享際便坐落在此。

南陽·共享際希望打造一個給各位藝術家和其團體一個全方位的支持系統。

在這裏,劇場不再只限於演出功能,更是一個文化交流和創意碰撞的平台。除了提供專業的劇場設施外,南陽·共享際還囊括了戲劇辦公區、創意工作坊、商業空間,以及一應俱全的媒體、宣發和設計團隊。這些多元化的功能區域共同構成了一個全方位的支持系統,為戲劇工作坊和文化內容的培育提供了堅實的基礎。南陽·共享際的每一層都承載著不同的功能與夢想,它不僅是一個物理空間,更是一個文化生態圈。新京報專訪南陽·共享際主理人趙禹清,探討年青人參與戲劇的多種方式。

以戲劇生產為中心的「戲劇大樓」

南陽·共享際這座有著四層樓高且富有年代感的建築,自「戲劇生態」概唸成型以來,這裏承載著將傳統戲劇文化與現代創意元素融合,為年青人和文化愛好者打造一個充滿活力和創新聚集地的目標。

據公開資料顯示,南陽·共享際的前身是中國對外演出公司用於審核演出的地方,有舞台、化妝間、辦公室和食堂。至今趙禹清還清楚地記得,自己第一次來到這裏時的情景。「當我踏入這座劇場時,發現這裏仍保留著原始的風貌。精心設計的吊頂、木質的摺疊椅以及復古的地板,我感覺自己就像是走進了電影《芳華》里的某些場景。」

趙禹清後來瞭解到,當年建造劇場的時候,特別邀請了北京人藝的技術人員進行聲場設計,最初在這座劇場里演出時,老演員們不需要馬克風或音響設備,僅憑自己的嗓音就能在整個場地中實現絕佳的聲場控制,這一點深深地吸引著趙禹清。在正式接手整個項目之前,趙禹清和運營團隊非常嚴謹地研究了這座劇場的歷史背景,作為中國對外演出公司曾經的排練及彙報演出場地,他發現當時國內對外交流的很多戲劇表演項目都跟這裏有關:「戲劇與生產結合,是我在接手項目時得到的最大靈感。因此在改造和定位時,我們希望能夠將其打造成一個以戲劇生產為主的戲劇大樓。」

空間內會有配合劇目而做的各類策劃活動。

融生活、演出於一體的社群空間

趙禹清從小在東城區長大,他認為這裏的孩子享有一個特別的福利,便是可以用學生證去北京人藝等各大劇場購買學生票看演出。「這些票價格非常實惠,因此不提供固定座位,所以通常是誰先到,誰就能找到一個相對更好的觀看位置。」結合過去的切身經歷,最初在考慮項目設計時,趙禹清思考觀眾走進劇場後,到底希望從中感受到怎樣的戲劇文化?

經過改造後的南陽·共享際,已經成為一個以戲劇演出、咖啡休閑、辦公、工作坊、公寓為主的多功能復合空間,尤其是二層、三層眾多戲劇工作室的入駐,為整個空間注入了無限的創造力。趙禹清認為,這樣一種運營規劃的獨特之處在於,觀看完一場戲劇表演後,觀眾還能在這個空間里更為直接地看到自己所喜愛的劇團日常的一面,瞭解他們的辦公方式、一部戲劇的誕生過程,還有創作者平時的工作狀態,「這種對劇團幕後生活的窺探,或許是觀眾最感興趣的。因為我們觀察到,在北京的眾多綜合性藝術園區中,無論是戲劇的製作、演出還是排練環節,都未曾如此透明和公開地向訪客展示。這也讓我們更加明確了定位:這棟樓的四層空間,每層都展示關於戲劇不同的切片,我相信會吸引年青人的興趣。」趙禹清認為,在場地裡通過這樣的方式提升訪客在此停留的時間,能更進一步感受到不同於舞台上的戲劇魅力。

在與戲劇人合作,進行空間改造的過程中,趙禹清注意到大多數生活在北京的戲劇人,他們的演出通常在城市核心區,但辦公或生活環境很多會在四環以外,甚至個別劇目排練會在其他城市。趙禹清在前期進行背景調查時,許多戲劇人向運營團隊幾乎表達了類似的訴求,「擁有一個集辦公、排練、演出及生活於一體的多元空間。」這種訴求也促成了目前大樓復合型的功能,在趙禹清看來,儘管戲劇人到處演出奔波的職業屬性不會改變,但儘可能為年輕創作者長期提供一個舒適而穩定,辦公與排練相平衡的環境,也許可以極大地增強創作過程中的安全感。

訪問節目在南陽·共享際演出。

串聯東城文化空間支持青年創作

南陽·共享際在通過創新方式激活老城區活力的同時,也更進一步促進了周邊地區的文化交流和社區建設。在趙禹清看來,自己生於東城,長於東城,戲劇觀的形成得益於東城。「無論我從事文化產業還是推動文化發展,都是基於對東城區有著深刻的瞭解,我們也深知胡同里的居民們的訴求是什麼,我們不能影響到他們什麼,這也成為了南陽·共享際項目運營至今的優勢所在。」除了自有的「根據地」外,趙禹清介紹,南陽·共享際還與貓頭鷹喜劇合作,在東四北大街共同打造了以年青人為主要客群的NEST巢空間,經常吸引眾多訪問節目演員在此演出。

南陽·共享際目前已經是滿租狀態,為了滿足更多戲劇團隊以及藝術家的需求,趙禹清複製「共享際」綜合性園區以及「南陽·共享際」戲劇場域的成功經驗,與金隅集團合作,在鼓樓大街地區開設金隅金台·共享際,再度打造了一個青年戲劇孵化空間,同時結合商業和文創工作坊等內容。作為「景山文化戲劇展演季」執行策劃方,南陽·共享際還與77文創園、隆福文化中心等文化機構攜手合作,共同推動東城區的文化發展。

趙禹清認為,戲劇作為一種媒介,能夠激發不同領域的活力。在這個過程中,戲劇呈現出多種形式的變化,如市集活動、文化內容的衍生品以及影片放映等。「如果僅限於傳統戲劇內容,視野未免過於狹窄。實際上,許多內容和行為都可以被看作是戲劇的一部分。戲劇內容會隨著文化語境、經濟環境等帶給大家不同的體感,產生不一樣的文化表達。」

新京報記者 劉臻

首席編輯 田偲妮

校對 翟永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