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老城煥發新生,三所首都高校師生打卡隆福寺園區

古老的隆福寺如何迎來新生?老城保護與城市有機更新如何平衡?隆福寺園區里有哪些年青人喜歡的網紅打卡地?10月23日,來自北京理工大學、北京工商大學和中國傳媒大學的近50名師生走進隆福寺園區,瞭解園區建設運營情況、業態佈局規劃,在遊覽中近距離感受隆福寺地區這張「北京老城複興金名片」的獨特魅力。

此次活動是由北京市委宣傳部、市委教育工委主辦,市委網信辦、新京報社等單位承辦的「‘京’彩文化 青春綻放」2024年「園區行」主題日活動的第八站。

10月23日,首都三所高校近50名師生走進隆福寺園區。新京報記者 王遠征 攝10月23日,首都三所高校近50名師生走進隆福寺園區。新京報記者 王遠征 攝

沉浸式打卡隆福寺,站在頂層看北京

「大家知道這個地方為什麼叫隆福寺園區嗎?因為這裏原來有一座寺廟,叫隆福寺。大家現在站立的位置就是當年第一進廟的廟口山門位置。」當天下午,北京新隆福文化投資有限公司辦公室負責人徐岩向學生們詳細介紹了園區的發展歷史。

徐岩(前中)向學生們介紹了隆福寺園區的歷史。新京報記者 王遠征 攝徐岩(前中)向學生們介紹了隆福寺園區的歷史。新京報記者 王遠征 攝

記者瞭解到,2012年8月,北京國資公司與東城區委區政府合作,啟動隆福寺地區風貌保護和城市更新項目,由北京國資公司和東城區屬企業共同成立的北京新隆福文化投資有限公司負責推進項目建設、運營等工作。其中,項目一期於2019年8月29日正式開業運營,已成為彙集共享辦公、美術館、精品書店、特色餐飲等多種業態於一體的文化創意園區,獨具古都風韻的隆福文化中心也成為了舉辦高品質文化藝術活動的首選地。

隨後,徐岩還帶領學生們走進了北京最美書店更讀書社、福氣小菓、滑雪用品商店等特色商戶,並走上了隆福文化中心頂層, 在東、西側平台俯瞰隆福寺項目全貌。

大學生們站在隆福文化中心頂層拍照留念。新京報記者 王遠征 攝大學生們站在隆福文化中心頂層拍照留念。新京報記者 王遠征 攝

瞭解了園區的發展歷史,再在園區里轉一轉,來自北京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的學生李嘉錫被園區內傳統與現代交融所吸引,「園區本身就是在一個非常傳統的寺廟上建設的,同時園區內不僅有中國的特色產品,還有國外飲食特色的餐館,這種文化衝擊與碰撞讓我對這個園區印象深刻。」

李嘉錫表示,作為新時代的青年,面對未來發展,既要有歷史的眼光,同時也要有開放的胸懷,「這樣才能更好地面對各種衝擊,不斷開闊自己的眼界。」

古老的寺廟、紅色的圍牆,能夠俯瞰北京的獨特視角……中國傳媒大學文化產業管理學院藝術管理專業大二學生郭子楠十分喜歡隆福文化中心頂層露台,「園區一層是非常現代的,但是露台上就特別有北京特色,京味兒十足。不管是來打卡的外地遊客,還是在北京生活過一段時間的人,都會覺得十分新鮮。」

記者瞭解到,隆福寺地區風貌保護和城市更新項目二期也已提上日程,二期包括隆福寺東院(原地鐵東四站織補項目)、隆福寺南坊(原隆福廣場改造項目)、長虹影城以及公共空間街區提升改造項目,總建築規模約11萬平方米,致力於挖掘歷史文脈底蘊和文化資源,將中國與世界、傳統與現代、皇城古都與市井文化進行充分有機融合。區別於其他商業項目,項目二期延續「煥新融合」的思路,更加註重體驗感、個性化和情感消費,彙集多元演藝空間、特色品牌、老字號品牌等元素,打造國際視野下的文化和商業的融合、形成以生活方式為核心的城市文化藝術街區。

邊看邊思考,引導大學生們在實踐中學習

「哇,居然還有人形立牌。我真的忍不住要消費了。」跟隨徐岩的腳步,剛剛走進更讀書社的北京工商大學注會242班學生張悅馨就看到了書店中間擺放的各種二次元動漫周邊,忍不住和身邊的同學一起熱烈地討論了起來。更讀書社是入駐隆福寺園區的眾多店舖之一,被稱為「北京最美書店」。

張悅馨(左)和同學被更讀書社的各種動漫產品所吸引。新京報記者 王遠征 攝張悅馨(左)和同學被更讀書社的各種動漫產品所吸引。新京報記者 王遠征 攝

張悅馨告訴記者,自己很喜歡動漫,「看國產動漫、買動漫周邊,我覺得這是我支持我們國家文化產業發展的一種方式。」

像張悅馨一樣,年輕的大學生們被隆福寺園區各種業態吸引。他們在各種網紅餐廳前駐足,看一看菜單,記下自己想品嚐的菜品,期待以後有機會和小夥伴兒一起來嚐一嚐;拍下各種造型的糕點,發朋友圈;抑或和園區內的卡皮巴拉合照,記錄下開心一刻。

徐岩表示,園區發展定位就是面向年青人的,園區里有年青人喜歡的各種展覽、藝術空間、演藝空間,希望借助園區行的機會吸引大學生們多多走進隆福寺園區。

大學生們在隆福寺園區邊走邊看。新京報記者 王遠征 攝大學生們在隆福寺園區邊走邊看。新京報記者 王遠征 攝

在北京工商大學商學院教師吳玥看來,此次活動是一次特別好的實踐學習,「新的消費場景,包括城市更新跟商業的結合、新商業新體驗,都是商學院學生們特別關注的問題。但是我們在學校的理論學習是沒有場景的,學生們能夠走出課堂,看到一些老舊的結合、網紅打卡店,這是思考理論如何與實踐相結合的好機會。」

記者瞭解到,該校學生在探訪隆福寺園區之前,已經確定了自己想要調研的方向。「比如是從消費者的視角去調研,還是從園區經營者的角度看商業模式等等。他們需要帶著發現的眼睛,再結合學校學習的理論知識,展開調研。」吳玥透露,此次調研只是一個開始,後續學生們還會結合初步調研的情況設計調查問卷採集數據,或者與相關商業網點的主理人進行深度研討,最後才會形成一份完整的調研報告。

中國傳媒大學文化產業管理學院兼職輔導員黃靖奇提到,此次前來參觀的學生都是藝術管理專業的,「他們學習或工作的內容主要是關於演出、策劃等,這次來可以探訪園區在場地佈置、活動選址等方面有哪些優勢。就像我們參觀的露台,在這裏也舉辦過T台活動。學生們可以現場感受到,表演不只可以在劇場進行,也可以在開放的露台,這也是一種比較新的形式。」

北京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學工辦主任汪夕人也表示,園區行可以讓學生們親身感受到北京經濟發展、文化建設的現狀和構思,「讓他們更好地理解國家的戰略發展部署,思考未來個人科研學術中的發展方向。今後很多同學可能會致力於思政課的建設,這種實踐活動就可以很好地融入到思政課中,比如大中小一體化思政課建設,豐富課程內容。」

新京報記者 楊菲菲

編輯 繆晨霞 校對 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