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民意彙民智,立法討論會開在「家門口」 | 共建人民城市,共享美好生活

潘晶(右)正與同事溝通一款專業手術室智能洗手台的技術改進方案。本報記者 袁婧攝 潘晶(右)正與同事溝通一款專業手術室智能洗手台的技術改進方案。本報記者 袁婧攝

講述人:市人大代表、上海鈦米機器人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潘 晶

整 理:本報記者 王嘉旖

洗手台上方有一面「智能鏡」,用數字量化著洗手步驟。從時長到角度,一旦發現動作不規範,系統會立刻提醒醫務人員,也便於院方管理記錄。「未來醫院」是何模樣?坐落於浦東張江的上海鈦米機器人股份有限公司總部大樓,入口處的展示區域生動還原醫院場景。作為市人大常委會基層立法聯繫點之一的浦東新區工商聯,將多場立法調研會延伸至企業「家門口」,與會者近距離感受新技術新應用,也從產業發展角度建言獻策。

分秒必爭的創新創業「獨角獸」企業,緣何騰出時間舉辦立法調研會?「未來的競爭賽道就在數據應用領域,誰能率先出擊,誰就掌握了主動。」潘晶相信,加強新興領域立法,需要對可能產生的倫理和法律風險劃好邊界紅線。作為立於技術前沿的創業者,他不僅能為法律製定提供參考,也能從立法建言互動中明晰底線紅線,反哺企業發展。

近年來,上海把深入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理念與人民城市理念更加緊密結合起來,奮力建設屬於人民、服務人民、成就人民的美好城市。基層立法聯繫點一路鋪設至居民區、產業園區等,人民群眾不只是「建言者」,更成為「受益者」。

賽前分析立法,破解醫療數據應用難

如何理解「重大改革於法有據」?在潘晶看來,這不僅意味著及時把改革成果上升至制度層面固化完善,更要主動跨前一步,賽前分析性地「預見」可能製約產業發展的難題,明確地告知企業「不能做什麼」。有了法律紅線作為有力支撐,企業才有動力大膽試、大膽闖。

在多場立法調研會上,潘晶道出現實困難——醫療數據應用難。以醫學影像數據為例,患者拍片時使用了醫院設備,支付環節用上了醫保基金。醫院、醫保單位、設備廠商,看似各方都與數據緊密相關。但企業想要數據時,各方紛紛自認「沒有權利出讓」。究其根源,正是邊界未釐清。哪類醫療數據能交由企業使用、哪些醫療數據屬於消費者隱私……最終,《上海市促進人工智能產業發展條例》吸納了潘晶提出的相關建議,並明確製定了公共數據開放機制,在經濟發展、民生服務、城市治理等領域建立公共數據動態開放清單。

《條例》施行兩年來,鈦米機器人已在醫療數據應用領域率先探索,針對手術室環境研發了自動識別手術室耗材的智能設備,並將其與醫保支付相關聯。這不僅實現了醫保基金的實時監管,也避免了人員接觸,降低了可能存在的交叉傳染風險。

維護人民根本利益、凝聚廣泛共識、保障充分參與、實現高效治理,從一部法規的全過程參與中,潘晶更深刻體悟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巨大優越性。

擴大參與,形成有表達有回應的閉環

被吸納成為基層立法聯繫點專家顧問,「空中飛人」潘晶即便身處海外洽談業務,也能在雲端見縫插針地參與立法討論。他拿到的通常是「劃重點版」法規草案,基層立法聯繫點工作人員把與其專業領域、業務相關的法規法條重點標明。每條建議提出後,相關部門都會「聯合會診」,研究建議的可行性。倘若因種種原因短時間內無法落地,潘晶也會收到詳細答覆,清晰列明相關部門的計劃安排。

「把工作做得更深更細,才能不斷拓展全過程人民民主參與的廣度和深度。」在潘晶看來,從線下座談會、影片會議到書面意見徵詢,從「劃重點版」法規草案到企業「點單」,多元豐富的參與渠道載體,有表達、有回應的全過程人民民主參與閉環,逐步點燃著他的參與熱情。立法建言中,潘晶將企業的共性困擾帶到會場。「看似納入立法建議徵集網絡的是一家企業,其實是一條完整的智能醫療產業鏈。」

文:王嘉旖

圖:袁婧

編輯:範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