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窗見綠,「莫奈的花園」就在家門口

小朋友與家長在西岸自然藝術公園的「竹節蟲」鞦韆項目上玩耍。

「拿著探索植物的‘秘密武器’放大鏡對準莖葉觀察,我看到了花瓣上的紋路像公主裙襬一樣漂亮。」5歲的王卓之在徐彙西岸自然藝術公園與各種各樣的植物交上了「朋友」。

「以前都不好意思說自己住在這裏,現在環境好了,推窗就是蘇州河美景,我便經常喊上朋友來家中小聚,他們都誇這裏環境老靈額。」中遠兩灣城居民邱浩慶說。

記者在昨天的「我們的人民城市」專題採訪中發現,自2020年底「一江一河」貫通以來,沿岸地區不僅生態環境持續改善,濱水步道、生態公園、便民驛站、水上遊船等設施也如雨後春筍般湧現。自此,市民「遛娃」有了好去處,油畫中「莫奈的花園」就在家門口,小修小補、社區食堂等便民服務更是觸手可及,「一江一河」已成為上海人民城市建設的生動註腳。

開設「樹籬學堂」,濱江公園成遛娃好去處

週末「遛娃」去哪裡?打開社交平台,徐彙西岸自然藝術公園的分享帖子頻繁出現。「蠶寶寶」樂園、「千足蟲」躺椅、「竹節蟲」鞦韆、「刺蛾繭」探險洞……每一處都讓小朋友們心動不已,引得大量親子家庭前來打卡。「自開園以來,公園的人氣一直居高不下,節假日的單日遊客量已突破3萬人次。」市公共綠地建設事務中心主任張瑩萍說。

是什麼讓西岸自然藝術公園在短短幾個月間迅速躥紅?原來,這裏從設計之初就採納了不少孩子們的「金點子」,公園的建設也讓他們的暢想變為現實。據項目主創設計師賀文雨介紹,早在設計階段,公園所在地徐彙區華涇鎮就成立「童言無忌」議事會,以「召集令」集合華涇鎮小學、初中、高中40名青少年,利用暑假期間到公園實地考察、進行問卷調查並分析後,就遊樂設施、園林景觀等提出一系列建議與構想。

在徐彙中學上六年級的張秩禎指著公園內的一個滑梯說,這就是他向公園提議設置的,「因為有同學反映想滑滑梯,但之前這附近都沒有滑梯。」他說,非常驚喜看到自己一個小小的建議也能被採納並實現。

不僅如此,開園後,園區還不時舉辦豐富多彩的活動。其中,以樹籬學校、森蟲秘境為核心的3公頃綠地,將自然體驗、研學教育、兒童娛樂和親子互動融為一體,成為最受市民歡迎的活動區域,人氣頗高的「樹籬學堂」就開在這裏,開放式的階梯教室和懸挑連廊將5個單體教室連接起來,孩子們在這裏上課更像是春遊。家住楊浦的袁旺堯特地帶孩子來打卡,「樹籬課堂上的觀察活動和科普講解都十分生動有趣,讓小朋友們在動手中理解植物生長的全過程,不僅收穫知識,還培養熱愛自然的興趣。」她說,以後還會常帶孩子來西岸自然藝術公園,這是個寓教於樂、親近自然的好地方。

據悉,上海正著力構建「一江一河一帶」藍綠生態網絡,並計劃在2025年底將環城生態公園帶上的公園數由14座提升到50座,建成約105公裡外環綠道、37座以上綠道驛站。截至去年年底,已有32座環上公園建成開放。

岸線貫通,也打通群眾服務「最後一百米」

貫通中,「一江」與「一河」定位各有側重,黃浦江沿岸致力於打造世界級濱水復合功能帶和「世界會客廳」,蘇州河則定位為特大城市宜居生活的典型示範區。這一變化在被蘇州河穿行而過的特大小區中遠兩灣城里得到生動闡釋。

「2006年我搬進中遠兩灣城的時候有點覺得上當了。」邱浩慶告訴記者,彼時蘇州河上還有貨輪航行,每天叮叮咚咚響個不停,小區環境又吵又亂,居民們都調侃自己住的是「中遠兩灣村」。而讓「中遠兩灣村」重新變回「中遠兩灣城」,正來自於蘇州河貫通工程。

據中遠兩灣城第三居民區黨總支書記惲梅介紹,中遠兩灣城的蘇州河貫通岸段長達1690米,也是最難啃的「骨頭」,因為要想實現貫通開放,必須得到小區業主集體投票同意。「在一輪輪的磋商、交流、上門溝通後,最終同意票佔建築物總面積比例以及佔業主人數比例均接近80%。」惲梅說,得到居民支持後,接下來要思考的就是如何回饋大家,把小區治理得更好。

今年年初落成的半馬蘇河驛站·1690黨群服務中心便是一份答卷。這裏有功能集成、空間寬敞的社區一站式綜合服務大廳,居委會、業委會、物業、社區治理顧問「四位一體」常態化駐點辦公,居民辦事不再「跑斷腳」;價廉物美的兩灣餐廳可為周邊居民提供一日三餐,還能滿足老年居民的送餐需求;中醫特色的社區衛生服務站,讓小毛小病在家門口就可以「藥到病除」;藏書豐富的蘇州河書房,兼具展覽、閱讀、休閑等多種功能,讓市民在家門口就能飽嚐精神食糧。

「如今,不僅優美的環境讓人幸福感滿滿,社區齊備的服務更讓人獲得感滿滿。」邱浩慶說,更重要的是,居民們的存在感也更高了,「從倡議小區安裝監控到黨群服務中心把門開在哪,現在我們反映的事情立即就能有回應,身為這裏的居民讓人自豪。」

文:本報記者 張天弛

圖:邢千里

編輯:施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