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橋樑博物館,匈牙利媒體考察團「橋」見中國力量

湖北日報訊(記者鄭萱、見習記者沈早慧、通訊員祁琳)10月25日,匈牙利媒體記者考察團一行6人來到武漢,走進中國橋樑博物館,一睹中國橋樑建築發展史。

河北趙州橋、程陽風雨橋、四川瀘定橋……步入展廳,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各式中國古橋。橋樑是人類征服自然、利用自然的智慧結晶。浮橋、索橋等古代橋樑既展現了千百年前中國古人的精湛工藝,又體現了中式美學與實用價值的高度結合。

匈牙利媒體考察團觀察中國古代橋樑構造樣式匈牙利媒體考察團觀察中國古代橋樑構造樣式

從外國專家幫助建造的武漢長江大橋,到完全自主建造的南京長江大橋……近代以來的中國橋樑發展,昭示了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人自立自強、中國基建發展騰飛的歷程。

匈牙利媒體考察團參觀武漢長江大橋部分展示匈牙利媒體考察團參觀武漢長江大橋部分展示

「這些工程真的很神奇,通過克服各種環境建造橋樑。不管是汽車還是火車,人們都可以通過橋樑,在很短的時間內到達目的地。」《今日匈牙利》副主編恩若爾·埃妮可說。

《今日匈牙利》副主編恩若爾·埃妮可接受採訪《今日匈牙利》副主編恩若爾·埃妮可接受採訪

隨著參觀的深入,越來越多不同造型和建築環境的橋樑開始出現:跨海連接三地的港珠澳大橋,飛躍深山峽穀的矮寨大橋,甚至是幫摩洛哥、孟加拉國等國家修建的橋樑……隨著中國基建實力的騰飛,中國橋樑也開始走出國門、走向世界。

「中國橋樑的建造超越了我的想像,其針對不同的環境會採取不同的設置。即便是非常惡劣的環境,(中國建設者)依然能夠找到解決方法。這是中國創新實力的體現。」《匈牙利民主主義者》週刊總經理兼執行總裁本卓克·大衛說。

《匈牙利民主主義者》週刊總經理兼執行總裁本卓克·大衛接受採訪《匈牙利民主主義者》週刊總經理兼執行總裁本卓克·大衛接受採訪

本卓克·大衛在接受採訪時表示,橋是一個很好的象徵,它的發展也映射了武漢發展至今走過的歷程。

「很高興看到中國橋樑在採用先進技術、奔向22世紀的同時,仍然使用中國傳統的花草鳥獸等符號,這意味著中國的發展是與傳統文化攜手並進的。」大衛說,這正是中華文明和中國社會的獨特之處。

匈牙利媒體考察團瞭解橋樑建造情況匈牙利媒體考察團瞭解橋樑建造情況

據悉,10月26日至30日期間,該考察團還將走進湖北大學、漢歐國際物流園、黃石華新1907文化遺址公園、黃岡蘄艾產業發展示範園等地,全方位、多角度感受湖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