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誌廣:不是所有數據都能稱為「數據要素」

▲國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產業發展部主任、智慧城市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單誌廣▲國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產業發展部主任、智慧城市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單誌廣

新京報訊(記者肖隆平)10月26日,「2024大江數據治理研討會」在安徽蕪湖舉行,國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產業發展部主任、智慧城市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單誌廣出席併發表了主題為「數字經濟與數據要素價值化」的演講。單誌廣從數據要素的內涵、數字經濟的本質及其發展趨勢、數據基礎制度、可信流通設施等多個角度,闡述了數據治理與城市高質量發展的緊密聯繫。

單誌廣表示,數據作為生產要素的重要性愈發突出,但並不是所有數據都能稱為「數據要素」。他強調,只有以電子形式存在、能夠通過計算的方式參與到生產經營活動併發揮重要價值的數據資源,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數據要素。

在談及數據要素的價值化時,單誌廣指出,數字經濟並不僅僅是傳統要素的賦能作用,它更像是一種「核裂變」和「核聚變」式的能量釋放,能顯著加速社會經濟的增長。比如,像「京東跑步雞」這樣的通過物聯網、雲計算和電子商務等數字化手段重塑的養殖模式,「過去都是30天喂藥催大的,如今一隻雞跑了多少步都能看見,賣的價格高一點,很合理嘛,這就是消費升級」,由此使得產品價值比傳統模式高出五至八倍,「這充分體現了數據對傳統產業的放大、疊加和倍增作用能力」。

對於數據治理,單誌廣提到當前實踐中仍面臨諸多未解難題。儘管「數據20條」已經為數據治理構建了「四梁八柱」,但數據確權和流通問題依舊存在阻礙。他表示,目前國家提出的「三權分置」是一種暫時性的過度措施,不迴避對擁有權問題的繼續討論,但先強調使用權,以便數據流通,本質上還沒有完全解決數據確權問題,也沒有明顯促進數據流通,這使得數據治理的道路並不平坦。尤其是未來在數據價值逐漸提升後,數據產權的爭議勢必會加劇,如何在法律框架內找到平衡點仍是巨大的挑戰。

單誌廣建議,數字經濟是網絡經濟、平台經濟和價值網絡的結合體,未來應更多地從「價值網」的角度構建產業結構,而不是沿襲傳統的產業鏈思維。

單誌廣呼籲,各方在推動數據要素價值化過程中,應關注數據可信流通基礎設施的構建。區塊鏈帶來了新型數據通信和信息系統架構,區塊鏈代表了數智時代的新型「生產關係」,通過分佈式技術構建多方公共信息化系統,可以將過去分散於各部門、各行業的「私有」「私域」數據通過上鏈實現「公有」「公域」,從而構建起更加透明和可信的數據基礎設施,支撐實現數據要素價值化的基本前提,即數據要素的個體可辨識性、用途可跟蹤性和價值可衡量性。同時,在數字經濟的發展過程中,有些概念的大方向雖然正確,但實現方法仍需要持續探索,必須行穩致遠,高質高效,從而以數據要素價值化推進全要素數字化轉型,助力中國式現代化的高質量發展目標。

編輯 鄭偉彬

校對 劉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