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治更「慧」治 繪就茶鄉好「楓」景

(信陽市溮河區董家河法庭萬欣供稿)

董家河人民法庭位於信陽市溮河區董家河鎮,其轄區覆蓋了中國十大名茶「信陽毛尖」的核心產區,90%以上的群眾以茶為生,大小茶企超2000家,又被稱為「茶鄉法庭」。沿紅色大別公路—茶源綠道,途經山水相融的「五雲兩潭一寨」,再到承載詩與遠方的茶鄉九灣,它是法律與茶文化的完美結合,更是老百姓「喝茶話理」的好去處。為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法庭幹警們用腳步丈量著每一寸土地,用心傾聽著每一個聲音,用法律守護著每一份權益,努力繪就茶鄉的最美「楓」景。

 法庭幹警茶園普法系列,發放《涉茶法律知識實用手冊》 法庭幹警茶園普法系列,發放《涉茶法律知識實用手冊》

一、非訴引導「e杯茶」 ——從「末梢」到「前哨」。

「架也吵了,都消消氣了,來嚐嚐我這茶味道咋樣?」2024年10月9日上午,法庭負責人萬欣把怒氣衝衝的老張和老李喊到「e杯茶」調解室。原來兩個月前因他們因為茶山交界問題發生肢體衝突,在推撞過程中老張摔倒受傷,今天過來庭前調解,雙方一大早就在法庭門口吵的不可開交。法官一邊倒茶,一邊寬慰他們。。。。。。。。。。。經過近一個小時的喝茶交談,雙方最終握手言和並達成協議。

董家河人民法庭堅持將非訴機制挺在前面,注重矛盾源頭化解,秉持以文化涵養法治的精神,依託茶鄉特色,創立了特色調解品牌「e杯茶」,通過線上智慧雲調、線下喝茶解紛,多維度參與基層治理。法庭搭建了集訴源治理指導與訴調對接為一體的信息平台,群眾通過「e解紛」掃碼登記訴求後,糾紛即時上傳到鄉鎮平安辦及司法所的「雲上調解」平台,工作人員完成審核後即可通過平台自主排期化解,自下而上受理群眾糾紛。同時法庭終端亦可同步共享所有糾紛的卷宗資料、調解記錄與調處結果等數據,法官可隨時提供法律支持與調解指導,或在糾紛調解失敗需要轉入訴訟時提前介入,儘可能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狀態,在源頭上減少訴訟案件增量。

非訴在前、訴訟斷後,訴前調作為最後一道化解防線,在「茶話角」跟法官喝茶已經成為當事人的必修課。在各地案件數量逐年增長的大背景下,董家河法庭兩年來受案數量年均下降超12%,努力實現小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以司法智慧守護茶產業發展。

法庭負責人萬欣與當事人「茶話角」喝茶解心結,案件成功調解並簽署協議。法庭負責人萬欣與當事人「茶話角」喝茶解心結,案件成功調解並簽署協議。

二、多元解紛「法庭+」 ——從「一個人」到「一群人」

董家河人民調解員老王是法庭的老朋友,每週四他都會早早的來到法庭,把一週以來法院委派調解的案件與法庭對接溝通並交接司法確認申請材料。遇到較為複雜的案件,他也會把當事人約到法庭訴調對接中心進行調解,他說在法庭工作人員的指導下,我也更有底氣了。

網格化管理作為基層社會治理的主要架構,「網格事務長」才是掌握矛盾源頭的「關鍵少數」。董家河法庭搭建了直接對接網格事務長的「法律直通車」,通過信息平台實質性指導調解或進行法律答疑,避免矛盾因多次轉交而激化成訟。轄區近20名網格事務長通過直通平台進行過法律諮詢,法庭業務指導覆蓋了90%以上的行政村居。董家河鎮陶街道居委會綜治主任陶成良發出感慨:以前覺得群眾糾紛就是我們綜治主任的事情,現在有法庭、司法所、還有鄉鎮的包村幹部都一起給我們想辦法、做工作,我們心裡踏實多了。

為推動糾紛高效化解,形成多元解紛新合力,董家河法庭創建了「閉環自治、人民共享、網格指導、司法聯動」為一體的「法庭+」大調解解紛新模式,將25個行政村居黨支部書記培養為「法律明白人」,提升基層自治組織用法治思維化解糾紛的能力。整合社會治理資源與力量,增加茶葉協會、商會等涉「茶」調解元素,從法官獨自辦案到多方聯動聯調,共同融入基層治理。2024年以來,法庭參與多方化解60餘次,70%的糾紛在訴前能得到有效解決。

董家河法庭法官通過「網格直通車」線上指導網格事務長調解糾紛董家河法庭法官通過「網格直通車」線上指導網格事務長調解糾紛

三、司法延伸「兩平台」——從「審判庭」到「家門口」

「這是我們的血汗錢,一年就靠這兩個月,你們憑良心嗎!」「倉庫壓了多少茶葉,你們看不到嗎,為什麼收你們的茶葉,你們心裡沒點數嗎?」

4月28號下午3:00,董家河法庭負責人萬欣準時來到了溮河港鎮郝家衝村「法官驛站」,裡面早已經坐滿群眾,幾個人爭執的面紅耳赤。原來某茶葉合作社與三名茶農之間的買賣合約糾紛今天在這裏進行調解,考慮到正值春茶農忙季節,法庭提前邀約村幹部就化解,分頭做群眾工作,最終三個案件都達成了協議。

為作好群眾的貼心人、滿足群眾對法治的新期待,董家河法庭延伸司法職能,堅持「走出去」,在試點村部設立「法官驛站」,共享村部辦公場所及黨員幹部、鄉賢五老等人力資源,對有代表性或群體性的典型案件集中調解或巡迴審理。在重點企業設立「法官流動服務站」,零距離為企業提示法律風險與法律諮詢,為企業紓困、助力營商。 截至2024年9月,法庭組織驛站調解30餘次,向轄區茶企及小微作坊發放《涉茶法律知識實用手冊》20000餘冊。董家河鎮樓畈村作為首個驛站試點村部,三年來無一起糾紛進訴訟,其「有事找村幹部」的工作經驗也被當地傳為佳話。「一庭兩站」不僅是糾紛化解的前沿陣地,更讓群眾感受到了法治的力度與溫情。

董家河法庭工作人員在樓畈村法官驛站為群眾化解糾紛董家河法庭工作人員在樓畈村法官驛站為群眾化解糾紛

四、產業助推「三通道」——從「走新」到「走心」

作為董家河鎮的綠色名片,茶產業是鄉親們的致富之路。為護航茶產業的健康發展,董家河法庭為涉茶糾紛開闢「法治綠色通道」,在50天的黃金採茶期全周無休,針對買賣合約、人身損害、勞動報酬三類涉茶件,實行容缺受理機制,優先調處化解,打造從採茶、運輸、銷售等各個環節全方位維權新模式。2024年6月,黃龍寺村茶場經營者朱某給法庭送來了錦旗,因為在3月初法庭高效便捷地為其解決了一起涉茶機械租賃糾紛,從受理到審結耗時僅僅15天,保障其春茶期間設備的正常運轉,有效避免了潛在的擴大損失。

作為信陽茶產業的中堅力量,轄區中小型茶企與家庭作坊佔比超過80%,法庭為茶企業開通「法治問診通道」,對企業經營存在的問題與風險「把脈開方」,指導企業「對症下藥」,增強企業合規及維權意識。對已經受理涉茶企糾紛,簡化活化程序性措施,最大限度降低訴訟成本,為企業紓困,助力營商。信陽文新集團董事長劉文新對法庭惠企舉措給予高度評價,他指出:「好的法治環境培育好的市場,企業才能有好的生存空間和長足的發展。」

每至春茶季,數十萬採茶工湧入茶鄉,法庭貼心地為採茶工開通「法治優待通道」,提供協助查詢、即時受理、優先送達一等站式訴訟服務,用真正惠民、暖民、便民的措施,守護法治沃土,更為後期茶鄉用工提供堅實法治保障。

基層安則國安,基層強則國強。在這片茶韻深厚的土地上,小小的茶鄉法庭會繼續堅守法治初心,承載著捍衛公平正義的重任。讓「楓橋」之花,結出「法治」之果,為茶鄉的繁榮與穩定貢獻司法智慧,繪製出法潤茶香、和諧共融的最美「楓」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