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國行·新文化「興」青年|90後清華畢業生愛上「玩泥巴」

0:00

The media could not be loaded, either because the server or network failed or because the format is not supported.

Transparency

Opaque

Semi-Transparent

Transparent

Transparency

Transparent

Semi-Transparent

Opaque

ResetDone

「小時候一直看長輩做」「長大以後想法很多」「血脈覺醒好像是一瞬間的」……90後的陸超飛是個標準的「紫N代」,他出生於宜興一個紫砂名門世家中,從小的耳濡目染讓他對紫砂熟得不能再熟了,但他卻在長大後毅然選擇了攻讀管理專業和玻璃專業。什麼時候「愛上玩泥巴」的?陸超飛說,這是一段很奇妙的心路歷程。

從「叛逆」到熱愛

算起來,陸超飛已經是家族中第四代陶藝傳承人了。他的外婆是紫砂界鼎鼎有名的曹婉芬,父親陸君是江蘇省陶瓷藝術大師,母親範建華是江蘇省工藝美術大師,他們家曾被評為「全國文明家庭」。

陸超飛(右一)與父母向外婆曹婉芬學習製壺陸超飛(右一)與父母向外婆曹婉芬學習製壺

然而,強大的基因並沒有「硬控」住陸超飛,大學就讀了管理專業,碩士考上了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玻璃藝術專業,都和紫砂沒有直接關係。「好像人總有叛逆的時候。玻璃好像一個晶亮亮的、彩色的夢,它環繞著我,讓人想拚命地抓住。」

但陸超飛的老師告訴他,傳統與現代不可分割,無論是學習做玻璃還是紫砂,他們都是文化長河中的一片霓虹。畢業設計上,陸超飛將紫砂與玻璃結合製成作品《魚悅》,晶瑩玻璃下是紫砂的素面素心,它彷彿是厚重的基石,托舉著一顆熱忱的心。

陸超飛的作品《魚悅》(2018年被中國美術館收藏)陸超飛的作品《魚悅》(2018年被中國美術館收藏)

「那一刻我好像理解了它,最樸實的也是最真誠的。」畢業後,陸超飛回到家鄉,決定加入長輩的隊伍中,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貢獻力量。

回到家鄉研究「泥巴」

回到宜興後,陸超飛跟著外婆、父親學習全手工製壺技法,跟著蔣才源老師學習雕塑工藝。「外婆還送了我一套製壺的工具,鼓勵我再接再厲。」6個月後,陸超飛製出了第一把紫砂壺,被外婆和父親評為「可圈可點」。陸超飛說,它不是那麼完美,卻存著他的初心。

陸超飛正在與父親學習、討論製壺陸超飛正在與父親學習、討論製壺

從2019年回到宜興,短短5年,陸超飛的進步飛速,但也才算一隻腳踏進了門。從掇只、仿古、石瓢等經典器型入門,他慢慢尋找感覺,「時代的進步給我們提供了更多的可能,以往陶瓷是陶瓷、玻璃是玻璃,現在陶土、瓷土、玻璃都可以結合在一起。」陸超飛說,目前只是將紫砂和玻璃結合在一起做雕塑,他正在嘗試將兩者結合起來,製出新的紫砂壺門類。

掇只壺 上面刻有「學藝步新」掇只壺 上面刻有「學藝步新」

做壺之餘,陸超飛還有意識地記錄和整理製壺資料。「小時候,我很愛聽外婆講故事,大師輩出,從土裡淘金、從火中取栗,是紫砂的黃金時代。我也想把這些珍貴的口述資料、製壺資料記錄下來,讓更多人瞭解非遺,瞭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陸超飛陸超飛

在陸超飛看來,技藝傳承不僅是守住技藝,更是傳遞真、善、美,讓人感受到美和藝術的價值,陸超飛常常與天南地北的同學、朋友互通著信息見聞和藝術見解,為紫砂尋找更多機會的同時,也拓展著自己的無限可能。他說,守護與創新同行,希望古老的非遺能在與年輕的思維碰撞下,綻放出更多火花。

現代快報/現代+記者 桑治經緯/文 陸則宇/編導 何劉 張浩然 顧煒/攝 倪鈺/影片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