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上世界領獎台的技校生們

植物造景的部分搞掂,比賽作品就算完成了。在法國裡昂歐洲展覽中心的賽場里,李華濤抬起頭,周邊圍滿了人,觀眾席上到處都是五星紅旗,「加油」的母語聲穿透場館內的各國外語,「震耳欲聾。」李華濤未曾想到,自己能有今天。

廣東人李華濤今年22歲,2017年初中畢業時成績不佳,覺得自己就算去了普通高中,也未必能堅持得下來。跟家人商量後,他填報了廣州市公用事業技師學院的建築工程管理專業。姐姐是初中老師,哥哥讀了大學,一個家庭里三個孩子,只有李華濤讀了技校,「比較失落,感覺就是混日子了。」

7年後,在當地時間2024年9月15日落幕的第47屆世界技能大賽上,李華濤與搭檔閆誌廣一起代表中國參賽,在園藝項目中奪得銅牌。世界技能大賽兩年一屆,是當今世界競技水平最高、規模最大、影響力最廣的職業技能賽事,被譽為「世界技能奧林匹克」。

中國代表團共獲36枚金牌,位居金牌榜和團體總分首位。園藝、剪頭髮、刮膩子、數控銑……像李華濤一樣,身懷各種技術的選手登上世界舞台,而他們大多都是技校生。

曾經迷茫的少年李華濤,脖子上掛著獎牌,身披五星紅旗,站到了領獎台上,他覺得自己終於找到了價值感,「讀書是一條好出路,學習技能也是一條好出路。」

巴黎時間2024年9月16日,田飛鴻(居中執旗者)所在的中國代表隊入場。受訪者供圖巴黎時間2024年9月16日,田飛鴻(居中執旗者)所在的中國代表隊入場。受訪者供圖

迷茫少年

2017年,填報技校誌願時,「建築工程管理專業」這幾個字,讓李華濤想到了農民工。他出生於廣東建築之鄉——湛江吳川,很多親戚朋友都在這一行。戴著安全帽的民工給他留下的印象就是在塵土裡穿行,汗水裹著灰塵,身上沒有一處是乾淨的。也許自己將來也是做這樣的工作。

心裡非常失落,但也沒有辦法。李華濤自小頑皮,學習成績根本拿不出手,沒考上重點高中,就只能上普通的高中,繁重的學業壓力,李華濤覺得自己根本無法堅持。最終,和家人商量後,他決定就讀職業技術學校,從湛江到廣州,開始學習技術。

在今年9月的第47屆世界技能大賽上,許多像李華濤一樣,身懷絕技的選手登上世界舞台,而他們大多都是技校生,也曾經沒有任何對未來的規劃。

車身修理項目金牌得主朱俊峰來自上海師範大學附屬楊浦現代職業學校,他坦言自己當時從貴州遵義來到上海時,抱著能學就學的心態,「大不了在上海待三年,然後回貴州。」中考失利後,汽修專業是父親幫忙選的,朱俊峰對此並不瞭解,也沒有明確的目標,不知道自己到底要做什麼。

在此之前,朱俊峰覺得生活是「失控」的。小學時,父母離異,他大多數時間由爺爺奶奶帶大。初中時,朱俊峰去了縣城讀書,爺爺奶奶留在老家,他只能和姐姐相依為命。整個初中三年,朱俊峰都沒有走出家庭破裂的陰影,他無心學習,「我認為自己沒辦法去應對生活中的很多事情。」

今年22歲的田飛鴻在本屆技能大賽中奪得美髮項目金牌。他出生於貴州銅仁農村,是全省曾經貧困程度最深的地區之一。

「每天瞎玩、瞎混,什麼都沒學到。」父母常年在外打工,他大部分時間是跟外公外婆一起度過的,很小的時候,他就學會幫外公外婆幹農活,種玉米和稻穀,他最喜歡放牛,「趴在牛背上,整天無憂無慮。」眼瞅著升入普通高中的希望渺茫,他索性就沒有參加中考。家裡窮,沒有電視也沒有手機,田飛鴻迫切地想去賺錢,買一個屬於自己的智能手機。

2018年,15歲的他懷著賺錢的渴望,跟著表哥去了一家建築工地,他沒有技術,只能賣苦力。田飛鴻從最基礎的活兒幹起,學著扛鋼管、搭架子。七月酷暑,烈日當空,滾燙的鋼管灼傷了他的肩膀,「脖子上的皮膚基本上都是全脫了皮的。」但哪怕曬傷了,也只能回到工地臨時搭建的工棚里簡單處理一下,第二天接著幹。晚上,在那個用集裝箱改造的十幾平米的工棚里,田飛鴻被曬得生疼的後背都沒法平躺,在這裏,他第一次體會到真實的生活。

如此往複大半個月,終於掙夠了買手機的錢,田飛鴻和初中同學聯繫,發現身邊朋友馬上都要去上學了,有的上高中了,有的去學技術,他開始感到後悔。

李華濤的日常訓練。受訪者供圖李華濤的日常訓練。受訪者供圖

技術

一次偶然,田飛鴻刷到第四十三屆世界技能大賽的短影片,重慶五一職業技術學院老師聶鳳參加美髮比賽並奪冠,「我當時覺得不可思議,美髮也能站在世界的舞台上,還能拿世界冠軍。」

田飛鴻說,在他的老家,美髮一直被認為是「剃頭匠」,「美髮無非就是剪短就好了,剪短也是很簡單、粗糙,沒什麼技術含量。」這一影片徹底顛覆了田飛鴻對美髮的認知。他開始意識到,「原來美髮不僅僅是剪頭髮,還可以燙染、造型,甚至能夠帶來自信與美麗。」也是在這個時候,他決定學習美髮,「打算以後靠這個技能來養活自己。」

田飛鴻鼓起勇氣給父親打電話,說自己想回學校學一門技術。話還沒說完,就被父親打斷了,父親認為他吃不了苦,只是為了逃避幹活。他哇地一下就哭了出來,「後來爸爸才願意聽我說。」最終,父親默許了這個想法。

放下磚頭,拿起剪刀,田飛鴻走進了重慶五一職業技術學院。那是他第一次出遠門,他不懂怎樣乘坐公共交通,手機導航也不太會用,在路人的幫助下才抵達學校。

剛一入校,田飛鴻就聽了聶鳳的演講,並報名加入學校的美髮梯隊。這是專門培養競賽選手的班級,基本功練習時,經常一站就是一天。為了鍛鍊大家的體能,競賽隊要求每天早上六點晨跑,有同學起不來,只能自動退出。但田飛鴻堅持下來了,並順利拜入「偶像」聶鳳的門下。

田飛鴻在這裏學習了半年,才第一次拿起剪刀,嘗試給真人剪髮,他的手止不住發抖,「到底能行嗎?」剛開始,田飛鴻很不自信,但他選擇了「死磕」。有一次盤髮練習,田飛鴻做了8遍都做不好。淩晨兩點,周圍一片安靜,整幢樓就他一個人了,他一遍遍重覆著動作,只有一個念頭:「我今天可以不睡覺,可以不吃飯,但是要先把它做好。」

田飛鴻在比賽中。受訪者供圖田飛鴻在比賽中。受訪者供圖

相比田飛鴻的目標明確,李華濤的經歷更為曲折。

剛入學的第一節專業課上,李華濤就展現出清晰的製圖思路,授課老師劉柏辰看中了他的建築空間感,邀請他參加學校世賽園藝基地的選拔。李華濤不瞭解園藝,一聽就拒絕了。後來跟師兄聊天,聽說參基比賽可以去別的城市,獲獎有豐厚獎金,李華濤又心動了。可這次,老師沒有輕易答應,而是找了一個項目,讓他先試試水。

李華濤被要求先參加一個學校外的美化項目,當時他什麼也不會,只能給師哥們打下手,拌水泥、搬磚、拉材料……在半山腰上,他把石頭搬到小車上來回運,水泥一拌就是四五車,每天頂著大太陽,皮膚曬得通紅。

那個夏天,李華濤作為美化項目的輔助人員,看著一堆爛泥一天天發生變化,他突然覺得這門技術如果做好了,也是一門藝術,「通過自己雙手的創造,荒蕪的沙地加上植物的搭配,變得有生命力。」

李華濤加入集訓隊之前接受「考驗」,參與的園藝項目。受訪者供圖李華濤加入集訓隊之前接受「考驗」,參與的園藝項目。受訪者供圖

挑戰

要讓技術抵達頂尖的水平,就要做到分毫不差。

田飛鴻進入國家集訓隊後,訓練愈發艱苦,經常加練到深夜。「那個髮型做得不好嘛,我就一直重覆,重覆做了十幾遍,一直做到淩晨一兩點。」實在是太累了,覺得自己快要練吐了,他會跑到廁所透透氣,回來繼續做。「世賽不僅是技術的比拚,還有體能的考驗。比賽持續四天,站著工作八個小時,每個細節都不能出錯。」

也是因為努力,田飛鴻先後在第一屆「全國鄉村振興職業技能大賽」美髮項目獲得金牌,在第四屆”全國美髮美容行業職業技能大賽”榮獲全能組冠軍,參加了澳州挑戰賽美髮項目獲得銀牌。2023年,在「第二屆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技能大賽」上,田飛鴻斬獲銀牌。

朱俊峰在訓練時,曾聽教練說過,一名優秀的車身修復人員只要用手一摸,就可以找到面板表面的細微誤差。於是在漫長的6年里,每天早上7點半到晚上10點,朱俊峰都在訓練,鋸割、銲接、打磨、膠粘……他白天做分模塊流程練習,晚上針對性強化基本功。一天下來,朱俊峰還得去找教練團隊複盤。由於修復車身時特定部位的接觸,一兩個月後,工服的下襬和膝蓋就有了明顯磨損。

一遍遍「刻意練習」,終於讓朱俊峰也有了「金手指」,只要摸到或者看到車身凹陷處,就知道損傷有多大,該怎樣應對,而他在鈑金修復時,也能讓車門平整修理控制在誤差0.5毫米內。

除了技術,各方面的能力都需要提升。

為了準備世界技能大賽,李華濤需要從原來含蓄的中式園林植物空間佈局手法向歐洲的對稱、規則、自然散植手法轉變。為此,他和隊友不斷地去欣賞歐式園林,並將其融入反復的訓練中。「學習一門技術,就是要鑽研每一個技術難點,精益求精地去完成,這樣才能在這個領域里做到拔尖。」

「比的是技能,美的是傳承。」田飛鴻牢記著師父聶鳳的這句話,苦練技術終究不只是為了比賽,能在生活里真正落地才是最重要的。美髮依靠著雙手進行創作,看似輕輕一剪,卻需要對剪刀角度、頭髮落點有精準判斷,為了掌握這門技藝,田飛鴻練習過的頭模已經不計其數,他將頭模也視作真人,反復練習。

有時候,他還在老師的帶領下走進社區,為老人提供免費理髮服務。在重慶,從虎頭岩社區、解放碑到龍洲灣社區、龍苑社區,甚至在合川區、西彭產業園、龍洲灣養老服務中心,田飛鴻都去過,為那裡的老人義剪。

田飛鴻奪冠後與中國國家隊美髮項目專家組組長吉正龍教授(右一)、教練組組長聶鳳教授(左一)合照。受訪者供圖田飛鴻奪冠後與中國國家隊美髮項目專家組組長吉正龍教授(右一)、教練組組長聶鳳教授(左一)合照。受訪者供圖

「學習技能也是一條好出路」

2024年9月,穿著印有「China」字樣的紅色比賽服,選手們走進了賽場。

田飛鴻深吸一口氣,試圖放鬆自己的心情。可在賽場上,他遇到了並不擅長的真人板塊,即給真人模特做髮型。在女士向上盤髮的項目中,田飛鴻發現模特的發量非常少,只能使用填充物,他將假髮發墊製作出合適大小,再用鋼夾鎖在特定的位置。

上場之前,田飛鴻從未給外國人做過造型,不知道歐洲人和亞洲人的髮質有什麼不同,為此,學校的團隊還幾經周折,找來了兩個本地模特給他練手。

在賽場上,李華濤也遇到了鋪草皮時草皮不夠的情況,所幸經過溝通,問題最終得以解決。

當地時間2024年9月15日,第47屆世界技能大賽在法國裡昂閉幕。在全部59個項目中,中國代表團共獲得36枚金牌,位居金牌榜和團體總分首位。田飛鴻、朱俊峰等人如願獲得金牌,而李華濤與搭檔閆誌廣奪得銅牌。

直到現在,李華濤仍然難以忘記這一幕。他們身披五星紅旗,走上領獎台,耳邊是中文的加油呐喊聲。領獎現場歡呼聲震天,而他們的家人也在電視機前守候,淩晨五點,貴州銅仁的那個小村莊里,田飛鴻的家人們一同見證了這一刻。他的父親得知了消息,終於在電話裡對他進行了肯定,「兒子,你真棒。」像六年前一樣,田飛鴻在電話那頭再次落淚。

「很多人認為上職業學校就是成績不好,以後沒前途。」馬宏達是2022年舉辦的第46屆世界技能大賽特別賽的抹灰與隔牆系統項目的冠軍,被網民稱作「00後刮膩子小夥」。他坦言社會上確實存在對職業教育的偏見,「但事實並非如此。我們的學生畢業後就業率很高,只要技術過硬,工作機會是不會少的。」

如今,馬宏達已經是浙江建設技師學院的老師和學校世界技能大賽訓練研發中心的教練,主要負責抹灰與隔牆系統項目,「一開始想法比較單純,我只是希望能把自己的技能傳遞給年輕一代。讓他們明白,即便學習成績不好,依然可以通過技能找到屬於自己的榮耀。」他說,他自己就是這條路上的受益人。

成為教練後,馬宏達一邊帶選手,一邊帶學生,他說這是兩個完全不同的體系。作為教練,他面對技能尖子生,注重培養創新和自主發揮,要求選手不僅要掌握傳統技藝,還要勇於打破常規。「技能大賽不僅要求按部就班,還要激發創新,選手們需要打破常規思維,找到更快更好的工藝方法。」作為老師,馬宏達更側重於基礎技能的傳授和實踐能力的培養,要讓大部分學生們能理解吸收並掌握知識。

在教學中,馬宏達越來越覺得,學技能的意義不僅在於謀生,「有些學生覺得技能學了沒用,將來不會從事這個行業。」但是學習技能的過程中鍛鍊的不屈不撓的精神將使他們無論從事什麼工作,都會有所收穫。「希望學生們能學會在遇到困難時堅持下去。」

他堅信隨著越來越多的技能人才湧現,也會讓人看到,「職業教育同樣能培養出頂尖人才,而這些技能人才對社會的貢獻是不可忽視的。」

賽後,李華濤也回到了學校,他將留在學校里任教,想把自己的經驗傳授給學生們,讓他們登上更大的舞台。

有時,他會去看自己當年入隊前參與的那個作品,圓形的小水池和綠色植被砌得相得益彰,在這裏拌水泥、搬磚,彷彿就發生在昨天。李華濤慶幸自己堅持下來了,未來,他還將繼續鑽研這項技術,現在他可以說,「讀書是一條好出路,學習技能也是一條好出路。」

新京報記者 汪暢 實習生 朱陽慧

編輯 陳曉舒

校對 李立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