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D三季度營收68億美元,2024年AI芯片收入超50億美元|鈦媒體AGI
香港時間10月30日淩晨,AI 半導體巨頭AMD公司(NASDAQ:AMD)發佈2024財年第三季度財報。
財報顯示,三季度,AMD營業額達68億美元,同比增長18%,環比增長17%,市場預期67.1億美元;毛利率為50%,經營收入7.24億美元,淨收入7.71億美元,攤薄後每股收益為0.47美元。基於非GAAP標準,毛利率為54%,淨收入15億美元。
AMD公司董事長、CEO蘇姿豐(Lisa Su)表示,第三季度的業務表現強勁,實現創紀錄的季度營業額,主要得益於EPYC(霄龍)處理器和Instinct系列數據中心產品的銷售增長,以及市場對Ryzen(銳龍)PC處理器高漲的需求。展望未來,在巨大的AI算力需求推動下,我們看到了在數據中心、客戶端以及嵌入式業務方面顯著的增長機遇。
此外,儘管AMD的三季度總營收和最重要的數據中心收入齊創新高,但對四季度的營收指引區間中點略遜於市場預期,AMD管理層在財報會議上將2024年AI芯片收入預期調漲至超過50億美元。而四季度營收預計為72億至78億美元,區間中點為75億美元,環比增長約10%,分析師預期75.5億美元,AMD盤後股價跌超7.6%。
年初至今,AMD股價漲近20%,低於英偉達漲幅。
具體來看,AMD收入主要來源包括數據中心、消費AI PC、遊戲、嵌入式(FPGA)業務。
- 數據中心事業部:三季度,AMD數據中心營業額創季度新高,達35億美元,同比增長122%,環比增長25%,收入連續三個季度創新高,且增速在今年逐季提高。一季度時的數據中心收入曾同比增80%、環比增2%。主要得益於AMD Instinct GPU出貨量的大幅增長和AMD EPYC CPU強勁的銷售增長。
- 客戶端事業部本季度營業額為19億美元,同比增長29%,環比增長26%,這主要得益於對「Zen 5」架構的AMD銳龍處理器的強勁需求。全新的銳龍AI PRO 300系列移動處理器可為面向企業級的下一代AI PC提供動力,AI性能超過50 TOPs,並提供領先的性能、電池續航、安全性和可管理功能。
- 遊戲事業部本季度營業額為4.62億美元,同比下降69%,環比下降29%,主要原因是半定製業務營業額減少。
- 嵌入式事業部本季度營業額為9.27億美元,同比下降25%,主要由於客戶對庫存水平的調整。營業額環比增長8%,主要由於部分終端市場的需求增長。
同時,第三季度,AMD宣佈收購全球最大超大規模計算公司ZT Systems,包括現金和股票在內,總交易額達49億美元,預計將在2025年上半年完成,具體取決於監管部門的批準和其他常規交割條件;而AMD也完成了對Silo AI的收購,以加速AI模型在AMD硬件上的開發和部署。
此外,AMD和英特爾宣佈與博通、Dell、Google、HPE惠與、HP、Lenovo、Meta、Microsoft、Oracle、Red Hat以及業界知名人士Linus Torvalds和Tim Sweeney共同成立x86生態系統諮詢小組,就架構互操作性和簡化軟件開發進行合作。
財報會議上,蘇姿豐表示,「對於 AMD 來說,這是一個無比激動人心的時刻,因為我們廣泛的技術和產品組合、深厚的客戶關係以及我們所針對的市場的多樣性,為我們執行下一個戰略並使 AMD 成為端到端 AI 領導者提供了獨特的機會。」
展望未來,AMD本月初推出了下一代 MI325X APU,並擴展內存容量和帶寬優勢,與 H200 相比,MI325X推理性能提高20%,並且具有競爭性訓練性能,生產出貨計劃於本季度開始,戴亞、惠普、聯想、超微等公司將從 2025 年第一季度開始廣泛提供系統。
「從長遠來看,我們已成功加快產品開發速度,每年都會推出新的 Instinct 產品。我們的下一代 MI350 系列矽片看起來非常出色,有望在 2025 年下半年推出,屆時 AI 性能將實現有史以來最大的代際提升。」蘇姿豐稱。
目前市場都在等待PC、嵌入式、遊戲等市場的復甦。蘇姿豐透露,公司對 2025 年的 PC 市場持樂觀態度,預計上半年會出現一定程度的季節性,也許會增長中等個位數。
「就客戶而言,我們的客戶參與度實際上正在擴大。我們還與許多大型雲和企業客戶密切合作,他們正在積極與我們合作並優化工作負載,我們預計這些也將是公司未來幾個季度的好機會。」蘇姿豐認為,預計客戶對AMD大部分產品組合仍將集中在 MI300 上,MI325 將在本季度末投入生產,而且產量將在第一季度逐漸增加。
不過,由於AMD四季度營收指引欠佳,市場最擔心的是暗示了AI需求放緩,台積電曾在7月份警告稱,一直到2025年,全球AI芯片的產能都將非常緊張,這標誌著這些先進製程半導體的供應面臨重大障礙。
蘇姿豐透露,就2025年來看,公司對市場感到非常樂觀,在嘗試構建所有 AI 工作負載所需的基礎設施方面投入了大量資金。「在此基礎上,我們的產品組合隨著年度節奏而變得更加強大,因此,隨著今年底到來,我們將對此會有更清晰的瞭解。」
(本文正選於鈦媒體App,作者|林誌佳,編輯|胡潤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