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教授跟00後入殮師體驗干殯葬的一天,他服了!

63歲的彭凱平是中國積極心理學發起人。這門心理學分支倡導的正是將創傷、疾患轉換成幸福、快樂的體驗,死亡是繞不開的議題。

第一次看到00後入殮師「湯木檀澤」的影片,彭凱平就對她充滿好奇:

「一個00後女孩為什麼會選擇當‘入殮師’?」

「每天在墓園里工作不害怕嗎?墓園工作一天的日常是什麼樣的?」

「謝謝你的影片讓我不再害怕死亡」,很多網民在她抖音影片下留言,甚至主動設計起了自己的葬禮和入殮妝容。

10月9日,他來到江蘇鹽城,探訪抖音7月精選創作者@湯木檀澤 工作的墓園。在湯木檀澤的帶領下,他完整地觀摩、參與了殯葬的流程。這是一次從未有過的經歷,彭凱平說:「湯木檀澤真是把積極心理學用到了極致。」

以下便是彭凱平的自述。

我對湯木檀澤非常好奇。一個00後入殮師,能特別古靈精怪地自我調侃,在看起來陰森恐怖的墓園里找到工作的快樂、人生的意義,特別好奇她是怎麼做到的?

作為中國積極心理學的發起人,我常在接受採訪時談論生命與死亡,但其實我已經很多年沒有經歷過親人的離世,對於死亡是什麼、有哪些告別的儀式。大部分時刻我是全然的旁觀者,而且毫不避諱地講,過往經歷曾讓我對死亡有恐,也有誤解。

三歲時我的爺爺從樓上摔下來,我看他躺在棺材里,嚇得幾夜沒睡好覺。中學時和同學一起游泳,遊著遊著他突然沒了,我感到非常悲傷,再後來就是我 38 歲時在百慕達練蹼泳,下去後氧氣管漏水,肺都要炸了,幸虧抓住救急的紅繩子才逃過一劫。上岸時我已經不省人事,等再睜眼,忽然就覺得天這麼藍,活著真好,對死亡有一種從恐懼到悲傷再到自由的感覺。

相比而言,湯木檀澤的影片卻好像直接越過了前面那些負面情緒,直抵這種自由。她的抖音影片「背景板」是一排壽衣和骨灰盒,用的都是輕鬆幽默、百無禁忌的語言:打車回墓園,和司機說送到第幾行、第幾列,演練工作流程時用自己的照片當遺像,自己躺在板上給同事當化妝模特……這讓我很意外,又覺得在情理之中。

意外是因為中國人通常是不願意談論生死的,我們強調人情、家庭、血緣,具體的死亡代表一段關係的中斷,所以我們不喜歡「死亡」,有種本能的保護機制。情理之中則是因為我之前在國外參加葬禮和追悼會,那種氛圍也和湯木檀澤的影片一樣,沒有哭哭啼啼,而是會用輕鬆幽默的語言開玩笑,說這人活著的時候怎麼調皮,怎麼樂觀。從這個角度講,湯木檀澤的影片有種超越性,讓很多人意識到死亡是存在的,同時又消解掉了死亡的神秘感和恐懼感。這讓我很震撼,因為所謂的忌諱其實是一種心理魔咒,破除了就會非常坦然。

雖然我是大學老師,但在她工作的殯葬服務公司,我更像一個學生。我觀看、參與了很多江蘇鹽城本地的殯葬習俗,給逝者在草蓆上穿壽衣(由湯木檀澤同事扮演)、將逝者抬到板上停靈(由人體模特代替),聽他們講了給遺體化妝的故事和細節。以前我總覺得這是專業人士的事,但仔細想來,這也是對死亡的一種迴避與隔絕。

湯木檀澤和我講了她大二時第一次幫逝者穿衣服的經歷。逝者是一個跳樓的十八歲男孩,縫合完穿上衣服後,他變得非常重,沒人認領,他變成了一具無名屍體,沒人知道他發生了什麼,但是湯木檀澤說,她想的是「沒關係,一切都結束了,讓人幹乾淨淨來、干乾淨淨走」。

這是一種非常專業的態度,有同理心但又不過分共情。她說入學時,老師就提過從事殯葬行業的心態,越嚴肅的事越應該用活潑、樂觀的心情去做,否則每天面對悲傷,自己會先抑鬱。這種精神,我真的特別認同,我們常講走夜路要吹口哨,在墓地要唱歌,為的就是讓心情得到緩解,從這點上講,她真是將積極心理學用到了極致。

與湯木檀澤交流的一天,我原先的好奇也有了答案。因為這就是一個工作,她揭開了殯葬這個神秘的面紗,讓我們看到了面紗後面那些真實的、活生生的、有情有義的人。

人類學和考古學家瑪格麗特·米德曾說過的,考古學最偉大的發現便是在山洞里發現了人類的胯骨,因為其他動物會放棄受傷的同類,只有人類會將同胞抬去山洞,這便是人性。

人類表現出了和動物不一樣的感情,就比如湯木檀澤講她之前養的小動物去世了,或者家人去世了,她會想在土裡被蟲咬會不會痛,被火燒會不會痛,這就是人類文明的體現。很多國家做生命教育就是從動植物開始的,養的小金魚死亡或者摘的小花凋謝之後如何處置它,就是將生命教育與具體活動聯繫在一起。從這點上,湯木檀澤是生命教育的「大師」了。

探訪的最後,湯木檀澤也分享了一個生活妙招,如果擔心去世後沒辦法按照心願辦葬禮,又不想以自己的名義寫遺書,那不如設定一個虛擬人物,大家都知道是你,但又不會有詛咒自己的感覺。當然,寫遺書的話,我更建議在課堂和同學、朋友一起寫,而且要像湯木檀澤的影片一樣,開玩笑的時候寫,這樣就能和真實的情感困境分離開來了,對吧?

如何面對死亡是一個長久的課程,也是我們人類必須面對的終極命題。我想,人終將會死,而生的意義就是好好活著。

(文/李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