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國專家聚首,共繪「中國人道智慧」與國際人道理念融合新願景

新京報訊(記者彭鏡陶)10月25日,「中國人道傳統與國際人道理念——應急救援倫理學討論」活動在北京舉行,來自紅十字國際委員會、紅十字國際學院、北京大學等機構的國內外專家學者,以及來自中國紅十字會、國家消防救援局、應急總醫院等一線單位的人道工作者,就中國人道傳統與國際人道理念的內在契合與現實價值展開深度對話。

與會代表們合照。 圖源:應急總醫院與會代表們合照。 圖源:應急總醫院

新京報記者瞭解到,本次討論活動由國家應急醫學研究中心、紅十字國際委員會東亞地區代表處、中國紅十字會總會賑濟救護部聯合舉辦。蒙古、緬甸、阿富汗等駐華使館高級外交官員以及來自應急管理系統、紅十字系統、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預防醫學科學院等機構的專業人員,共計60餘人參加了研討活動。

與會專家學者普遍指出,中國傳統文化中蘊含的仁愛、和諧、平衡等理念,以及溫和務實的傳統,為國際人道法的應用提供了寶貴視角。2024年恰逢中國紅十字會成立120週年和日內瓦四公約頒布75週年,在此背景下探討將中國傳統文化融入國際人道主義,對促進國際人道主義跨文化融合具有重要價值。

活動現場。 圖源:應急總醫院活動現場。 圖源:應急總醫院

國家應急醫學研究中心主任呂國忠在開幕致辭中指出,中方基於傳統文化中「和」「義」「融」等精神,積極參與國際救援與人道主義行動,將中國人道傳統理念轉化為對人的生命和尊嚴的尊重,為世界和平與發展貢獻中國智慧與中國方案。

紅十字國際委員會東亞地區代表處副主任紀博瑞發表致辭時表示,國際人道法的核心理念是尊重人的生命和尊嚴,它與中國傳統文化中的許多價值觀產生共鳴。對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倫理觀念和行為準則與國際人道法進行比較分析,不僅有助於豐富和完善國際人道法理論體系,也將為中國在國際人道事務中發揮更大作用提供有益指導。

中國紅十字會總會賑濟救護部部長邊曉發表致辭時指出,中國是國際人道主義事業的積極擁護者、參與者和貢獻者。將中國人道傳統與國際人道理念融合,將帶來新的視角、觀點,啟發我們更好地為國際人道援助貢獻中國力量。

紅十字國際委員會駐曼穀全球事務區域經理Charlie Dorman-O’ Gowan、駐斯里蘭卡顧問Kaushalya Karunasagara,中國醫師協會人文醫學專業委員會首任主任委員高金聲,紅十字國際學院國際人道法與人道政策教研中心副主任徐詩淩則圍繞會議主題進行了主旨演講。在紅十字國際委員會東亞地區代表處法律顧問劉欣燕的主持下,來自應急總醫院、中國紅十字會、國家消防救援局、北京大學、紅十字國際學院等機構的國內外專家學者、一線人道工作者們,就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人文精神、將國際人道法與中國人道傳統相結合、援助倫理學的生成等話題,進行了廣泛的理論探討與實踐經驗交流分享。

編輯 彭衝 校對 趙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