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問解棋局:中國雙航母首次合練,意味著什麼
來源:直新聞
千呼萬喚,雙艦合璧,遼寧艦與山東艦終於官宣合練。10月31日,新華社正式官宣:海軍遼寧艦編隊近日圓滿完成年度遠海實戰化訓練,安全順利返回母港。訓練期間,編隊轉戰黃海、東海、南海等多個海域,開展實戰背景下多個科目綜合演練,官兵全程保持高度戒備、隨時反應的作戰狀態。在南海某海域,遼寧艦、山東艦編隊首次開展雙航母編隊演練,錘煉提升航母編隊體系作戰能力。
官方通稿有何玄機?遼寧山東CP緣何此刻相聚?雙航母意味著什麼?直新聞高級主筆、特約評論員吳蔚採取「自問自答」的方式,圍繞輿論關切與官方釋放的權威信息進行深入解讀,以「七問」回饋廣大直新聞讀者觀眾。
一、官方通稿有何玄機?
新華社於10月31日下午2點34分發佈《遼寧艦編隊完成遠海實戰化訓練》通稿,從標題就能看出這組報導的新聞主體是海軍遼寧艦。也就是說,「雙航母雙艦合璧」的信息增量是以遼寧艦圓滿完成年度遠海實戰化訓練為主線「看似不經意間」帶出來的。於無聲處聽驚雷,人民海軍的從容淡定躍於紙上,輿論場自會捕捉重磅信息增量。
通稿的發佈時機也有講究。從「新華社青島10月31日電」的報頭可見,新華社軍分社、《解放軍報》丁增義、黎雲老師兩位資深大拿的這組報導是在遼寧艦順利完成演訓任務,返回青島母港之後才發出來的。遵循了重大軍事演訓任務報導主要基於「事前、事中、事後」三個節點的慣例,兼顧了重大涉軍信息披露與軍事保密的時度效。
回看遼寧艦此次遠海實戰化演訓的航跡,出島鏈、入西太、繞菲律賓、歸南海、圍台島、回青島,曆時將近兩個月時間。官方對外披露相關信息分別是四個節點:9月19日國防部新聞發言人張曉剛就日本炒作遼寧艦訓練活動答記者問、10月14日東區戰區披露遼寧艦航母編隊位台島以東參加「聯合利劍-2024B」演習、10月15日國防部介紹遼寧艦編隊訓練情況、10月31日新華社通電遼寧艦編隊完成遠海實戰化訓練。
航母是國之大者、國之重器,承擔力量展示、軍事威懾、海權維護等國家戰略使命,承載軍威所向、航跡所至、捍衛和平的人民期盼,是一張王牌也是一張名片。圍繞航母動向的主動宣發與適時披露,既是內宣也是外宣,對內提振民心士氣是強心劑,對外震懾宵小之徒是工具箱。這些年我們已經逐漸形成一套成熟的航母宣發策略,這是新時代以來各條戰線工作者共同奮鬥出來的重大成果。
二、遼寧艦與山東艦為何才聚首?
遼寧艦於2012年9月25日入列服役,山東艦於2019年12月17日入列服役,可能有朋友會問:這倆姊妹艦為何要等到2024年底才首次實現雙航母編隊合練?這個提問很典型,充分展現了人民群眾對海軍建設的高度關注。筆者綜合考量,認為有以下幾個主要原因。
首先是遵循航母戰鬥力生成的科學規律。航空母艦是「超大型系統」,集技術研發、裝備製造、系統集成、人才培養、戰法研究、後勤保障、體系構建於一身,環環相扣、環環相依、缺一不可。毫不誇張地說,一艘全新航母的戰鬥力生成週期要以3~5年計。橫向對比而言,中國作為此前毫無航母建造、使用經驗的國家,吃透遼寧艦、山東艦所花費的時間已經很短了。
另一方面,衡量航母戰鬥力的角度是綜合性的,比如單艦各系統能力、艦機融合能力、海上補給能力、編隊作戰能力、岸艦協同能力。走過的每一步必須遵循科學進程、尊重客觀規律。某種意義上看,雙航母編隊作戰是一個進階科目,是遼寧艦與山東艦均以艦隊核心的身份各自執行過多次航母戰鬥群實戰化演練之後的「水到渠成」。是中國海軍航母戰鬥群從「單核引領」向「雙核驅動」迭代的標誌性跨越,絕不是簡單的「1+1=2」,而是技藝嫻熟之後的「1+1>2」。
其次是遵照解放軍年度演訓的總體規劃。遼寧艦隸屬於解放軍北部戰區海軍,以青島某基地為母港,山東艦隸屬於解放軍南部戰區海軍,以三亞某基地為母港。從指揮隸屬關係的角度出發,遼寧艦與山東艦本就肩負著不同戰略方向上的任務,這與各自所處戰區的練兵備戰使命高度相關。因此,「單航母戰鬥群」的運用是常態,「雙航母戰鬥群」的聚首才是十分罕見的。
另一方面,在「仗怎麼打,兵就怎麼練」的核心宗旨下,「雙航母編隊合練」肯定是海軍航母部隊與海軍艦載機航空兵部隊的必修課。至於這堂課什麼時候上,課程表應該是由中央軍委頂層設計、軍委各部門合帳研究、各戰區緊密協同、各單位壓茬推進實施。
再者是因應國家周邊安全形勢的最新變化。正如上文所述,航母是國之大者、國之重器,既是一張王牌也是一張名片。那麼如何打響這張王牌、遞好這張名片,也需要綜合考慮國際形勢、因應國家周邊安全形勢的最新變化,出牌時機同樣應該講究「時度效」。在筆者看來,遼寧艦與山東艦此次「雙艦合璧」,既是和平年代的年度計劃演訓,也是備戰發條越發擰緊的「實際使用兵力」。其正面意義,自有大儒為我辯經,其震懾作用,自有宵小徹夜難眠。
三、雙艦為什麼在南海出鞘?
自遼寧艦、山東艦先後入列人民海軍以來,我們逐漸形成了以大型軍港、海軍航空站為依託的「一北一南」兩大航母作戰保障體系。從兩艘航母的航跡上看,黃海、東海、南海以及台島周邊的西太平洋海域都是我們駕輕就熟的戰力投射方向。
如果從岸艦協同的角度出發,在黃、渤海與南海實施雙航母合練會是更加方便的海區。黃、渤海與南海的部分相關海域是我們的「堡壘海域」,岸基、水面、水下、區域綜合電磁環境於我更有利。
進一步講,筆者認為在黃、渤海實施雙航母合練更像是「關起門來暗暗努力」,在南海展開艦隊則更有「打開天窗說亮話」的鬆弛感。人民海軍誌在深藍,航母戰鬥群駛出海南某基地的那一刻起,就已進入南海海域,在這個戰略方向上,雖無「島鏈纏身」,卻多有宵小進犯。從航母的戰略發展上看,南海也是更有實戰參考價值的水域。
四、遼寧山東航母戰鬥群的兵力構成有什麼特點?
根據官方披露的大航拍全家福照片,遼寧山東雙航母戰鬥群的陣容可謂豪華。艦隊雙核心自然是遼寧艦與山東艦航母,負責掩護的驅護兵力由3艘055型導彈驅逐艦、5艘052D型導彈驅逐艦、1艘054A導彈護衛艦構成,負責後勤保障的是兩艘901型快速戰鬥支援艦,也被網民親切地稱呼為「航母奶媽」。
攤開來說,筆者認為還呈現出以下幾個特點。
首先是編隊總體噸位與彈藥投射量巨大。已有軍事愛好者通過開源信息計算出了這支雙航母編隊的總噸位將近30萬噸。若將「帶刀侍衛」驅護編隊所有艦艇各類口徑的垂髮系統計算在內有將近700個,這意味著這支航母編隊的防空、反艦、對陸攻擊實力將是驚人的。完全具備發起「艦隊決戰」規模的製海權、製空權爭奪,對特定對象實施「外科手術式打擊」等戰役的能力。單個編隊的總噸位恐怕超過了一些國家海軍的總噸位。
其次是艦載機數量空前增加。大航拍時,12架殲-15及其改進型戰機以雁形陣掠過艦隊上空,這是一個標誌性的「豪橫」畫面。航母數量的增加當然首先意味著艦載機數量的增加,這同樣加大了編隊的彈藥投射量,進一步豐富了航母戰術的可行性。
再者是編隊內角色大幅增加。就以這支戰鬥群為例,可以圍繞航母為核心實施航母威懾任務,也可以圍繞055萬噸大驅為核心實施區域防空反導任務、對陸打擊任務,甚至還能將個別艦艇單獨前置,作為防空反潛哨艦,進一步拓展編隊抗擊打能力。
最後是編隊保障能力進一步提升。在「航母奶媽」的加持下,航母戰鬥群的續航力、生活自給能力、彈藥持續性都有進一步提升。航母編隊從來就不是近岸使用的兵力,是誌在遠海、戰在深藍的決戰兵器。因此,海上補給成為航母編隊能走多遠的關鍵門檻。
五、哪些要素沒有出現在「全家福」里?
航母戰鬥群是體系化作戰的典型代表。如今的航母戰鬥群不僅有「帶刀侍衛」,還有更多的掩護兵力、保障兵力在人們「看不見的地方」,自然也不會出現在大航拍的「全家福」里。
天上一定有「千里眼」俯瞰大地。航母戰鬥群是海洋權益維護、海權博弈鬥爭的重要一環,自然少不了周邊態勢感知、氣象海況條件把握、超長距離通信等保障力量的協同助力。從這個意義上看,航母作戰絕不僅僅是「海軍自己的事情」,也是陸軍、空軍、火箭軍、軍事航天部隊、網絡空間部隊、聯勤保障部隊全力協同的共同事業。
空中一定有「順風耳」耳聽八方。對於一些西方傳統海軍強國而言,在展現航母戰鬥群英姿的「全家福」大航拍中,艦載機編隊的核心一定是艦載預警機。作為艦載航空兵作戰的「千里眼」、「順風耳」與「中軍帳」,預警機是力量倍增器。目前為止,遼寧艦與山東艦主要採取預警直升機與艦載大功率相控陣雷達的方式「過渡」。在不遠的將來,隨著福建艦入列服役,我們的航母戰鬥群將首次擁有固定翼艦載預警機。「三航母」合練時的大航拍,一定驚豔世人。
水下一定有「靜默殺手」引弓待發。防空與反潛是大型水面艦艇編隊作戰的世界性難題,為航母戰鬥群配屬核潛艇兵力已經成為通行慣例。航母戰鬥群的平均航速較高,又經常深入遠海,常規動力潛艇往往無法伴隨作戰。因此,航速快、航程遠、靜音性能更好、火力更強的攻擊型核潛艇是航母戰鬥群的最佳CP。此次我們沒有在「全家福」里看到中國海軍核潛艇部隊的身影,但這並不一定意味著他們「缺席」了這場盛大的軍演。
六、「雙航母」的戰術優勢是什麼?
艦載機是航母作戰的核心要素,因此航空母艦戰術的運用主要是圍繞艦載機的使用展開的。雙航母首先意味著艦載機數量的成倍增加,手裡的牌增加了,出牌的順序與戰術自然也就豐富起來。對於一艘航母而言,放飛艦載機存在「波次」的概念,事關出拳的力度與頻次;也存在「角色」的概念,哪些艦載機負責前出進攻,哪些艦載機負責伴隨掩護,哪些艦載機負責在甲板上待命應變。
就以此次官方披露的航拍照片來看,12架殲-15戰機掠過編隊上空時,遼寧艦的飛行甲板上僅剩少數幾架戰機,航母甲板調度正處於「準備回收戰機」的待命狀態。筆者推測,這幾乎是一次「全甲板攻擊」的姿態,也就是一次性放飛甲板上可以調度的幾乎全部戰機。另一側的山東艦甲板上則密密麻麻停滿了戰機,1號2號3號起飛位置上均有殲-15戰機處於準備起飛狀態。筆者認為,遼寧艦與山東艦聯袂上演了一次生動的「全甲板攻擊」演示,遼寧艦負責第一波次進攻,山東艦負責第二波次進攻與艦隊防空警戒任務。這是「雙航母」組合拳的淩厲拳法。
雙航母的戰術優勢是「更多、更快、更強」的簡單邏輯,卻有著千變萬化的戰術變種,讓對手應接不暇,是「1+1>2」。
七、「雙航母」的戰略優勢是什麼?
關注國際安全形勢與戰爭史的朋友應該都聽過一個說法:對於美軍來說,派出一艘航母表達嚴正關切,派出兩艘航母表示嚴重警告,聚齊三艘航母代表準備動手。話糙理不糙,翻看美國海軍自冷戰以來的航母兵力使用,確實大致遵循了這個邏輯。
航母數量與戰役規模從來正相關。上文已經展開講解航母數量帶來的戰術運用變化,戰術運用的豐富自然會提升戰役的規模、戰爭的烈度。
航母數量與軍事施壓從來正相關。在西方列強普遍遵循的「帝國主義語境」里,炮艦外交(Gunboat diplomacy)的核心工具從巡洋艦變成戰列艦,在美國總統的手中又變成了大家更為熟悉的航空母艦。正如剛剛提到「三艘航母意味著什麼」的那套嗑,「航母叩關」與「陳兵邊境」的政治語境是類似的,甚至更容易以新聞為載體廣泛傳播。因此,航空母艦的數量早已超脫軍事範疇,上升到國際關係、大國博弈的戰略高度。
筆者並不癡迷「炮艦外交」這套陳腐落後的帝國主義列強話語,但中國擁有雙航母乃至三航母的意義卻是非凡的。在筆者看來,這是一種戰略對衝,是大國間重新找到戰略平衡的重要手段,是「用列強聽得懂的語言勸他收斂」。
當帝國主義者妄圖再次向中國傳遞「三航母意味著什麼」的威懾話語時,我們可以鬆弛地回敬:「才三艘,你以為你能幹什麼?」
筆者不禁回憶起一段航母往事:當年在黑海造船廠,烏克蘭工程師望著「瓦良格」號航母尚未竣工的身軀對一旁的中國人感慨道:「只有偉大的國家才能完成它」。
「七問」在此停筆,屬於中國人自己的「航母傳奇」仍在續寫。
作者丨吳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