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讀|國博鳳冠冰箱貼賣了8萬個 哪些博物館文創躋身頂流?
當逛博物館成為熱門旅遊方式之後,博物館文創也颳起一陣風。文創周邊中的「打雜」——冰箱貼更是成為其中「頂流」。
近期,中國國家博物館推出的一款以明孝端皇后鳳冠為靈感設計的原創鳳冠冰箱貼,引發排隊搶購熱潮,被網民稱為「當下北京最想擁有的文創產品」。上架兩小時就賣出1700個,上市三個月就賣了近8萬個,帶火同系利雲創銷售總額突破1000萬元。作為北京最炙手可熱的冰箱貼之一,鳳冠冰箱貼也被大家稱為文創冰箱貼的收藏「天花板」。
為了一個冰箱貼,打卡一座城,成為2024年的文旅新潮流。各家博物館推陳出新,出圈作品不斷,冰箱貼不僅拿捏了消費者的心,也為地方文旅文創加速,多地博物館近年文創收入超億元。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用數據解讀文創冰箱貼中有哪些「網紅」,小小「冰箱貼」背後有怎樣的大產業。
1.9月以來冰箱貼搜索熱度增3倍
國博鳳冠位居榜首 山西冰箱貼上榜最多
博物館文創千千萬萬,今年終於讓冰箱貼當上了「頂流」。9月以來,冰箱貼在社交平台上的搜索熱度持續走高,同比增長349.42%,環比增長32.31%。
誰才是冰箱貼中的「頂流」?抖音近半年熱門話題搜索指數顯示,國博推出的鳳冠冰箱貼問鼎第一。國博鳳冠冰箱貼以明孝端皇后九龍九鳳冠為原型,部分串珠部分需手工製作,8月一經推出就被搶購一空。9月,國博對鳳冠冰箱貼全新升級,在原有木質版本的基礎上打造了一個金屬版本,還用上了AR特效技術,目前仍是脫銷狀態。
憑藉《黑神話:悟空》出圈的山西,多款文創產品受到遊客喜愛,其中最出圈的便是懸空寺流沙冰箱貼。將現實場景和遊戲人物結合,悟空站在對岸,看著流沙緩緩落下,看清懸空寺的真面目。此外,雲岡石窟的佛像冰箱貼、華嚴寺合掌菩薩雕塑冰箱貼也成為許多遊客的「心頭好」。
杭州博物館的影青釉里紅冰箱貼也是文創界的「老網紅」了,參照了「鎮館之寶」元代影青釉里紅高足瓷杯的粉青配色,還複刻了文物裂紋和「粉面胭脂」的暈染效果,深受大家的喜愛。
除了將這些冰箱貼帶回家,如何展示擺放也是一門學問。在社交平台上,圍繞冰箱貼的相關話題還有「冰箱貼佈置創意」「冰箱貼展示板」等。除了裝飾冰箱,部分網民用冰箱貼DIY成背景板,記錄自己的旅行軌跡,打造日常生活的儀式感。
2. 冰箱貼都是誰在買?
24-40歲人群最關注冰箱貼 最看重情緒、文化價值
冰箱貼作為文創界的「打雜」,受眾年齡範圍廣。巨量算數數據顯示,24-40歲是關注冰箱貼的主要人群。其中,24-30歲和31-40歲群體的佔比均為30.6%,相比之下,24-30歲人群對冰箱貼的偏好度更高。此外,18-23歲的年青人群體佔比達23.1%,不過他們對冰箱貼的偏好度最高。
冰箱貼的火熱一方面是因為消費者對文創產品有濃厚的興趣。據Mob研究院發佈的《2024年文創行業報告》,超過95%的受訪者會購買文創產品,74.1%的受訪者會出於收藏擺設的目的購買文創產品,僅有1.5%的受訪者表示對此完全不感興趣。
而影響消費者是否購買文創產品的第一因素,是文創產品能否提供情緒價值和文化價值,61.7%的受訪者表示,文創產品的附加價值是最能促進其消費的爽點。其次,能促進消費者購買的因素則是與眾不同的設計和是否具有紀念意義,均有超過半數受訪者認為這兩點會影響自己的消費決策。
縱觀這些文創冰箱貼「網紅」,它們的走紅都離不開情緒價值和文化價值——設計獨特的同時,又兼具紀念意義。
北京古代建築博物館的天宮藻井冰箱貼被譽為「北京最難買的冰箱貼」之一,其根據館藏文物「萬善正覺殿天宮藻井」設計而成,共分為五層,每一層都按照藻井的真實結構設計繪製,展現出古代建築的精細與複雜。
北京古代建築博物館館長薛儉在接受採訪時介紹,天宮藻井最獨特的地方是上面用的蓋板,是一個星象圖,記錄的是宇宙星球的位置。「根據我們的理解,當時的設計者和建造者,意在讓人的思維穿過天空以後,深入到宇宙太空。」文創設計團隊便在冰箱貼底層設計了星空夜光效果,夜幕降臨,冰箱貼便能發出柔和的光芒,為產品再添神秘感。不少網民發現這一巧思後,感歎其複刻了文物的精髓。
此外,對於許多年青人來說,冰箱貼不僅僅是裝飾品,更是一段旅行的紀念。一些網民將冰箱貼看作「走過世界的腳印」,它記錄著每次旅行的回憶。
3.冰箱貼背後的大產業:
多地博物館2023年文創收入超2億元 今年新註冊文創企業超25萬家
除了冰箱貼,各地文博也頻頻湧現爆款文創產品。比如,甘肅省博物館打造的本土版「Jellycat」麻辣燙玩偶,蘇州博物館推出的吳王夫差毛絨劍……
博物館文創事業正步入快速發展階段,多地博物館文創收入超億元。2023年,北京各博物館文創產品營業額超2億元,上海全市博物館文創總收入達2.3億元。此外,四川全省博物館文創收入達2.37億元,同比增長150%,其中四川廣漢三星堆博物館文創收入就達1.18億元。
故宮博物院引領博物館文創爆火,各大博物館紛紛效仿。經過數年迭代,博物館文創從簡單「複製」,轉向「整活」階段。他們不再局限於文物的簡單複製,而是通過深入挖掘文物背後的故事和文化內涵,結合現代審美和趣味,貼近年青人的生活和喜好。
除了自主研發外,博物館還會採用IP授權的方式與品牌合作。比如,國家博物館文創品牌「國博衍藝」,自2016年已發佈近400個文物IP資源,已與90餘個品牌開展授權合作,500餘款授權商品面市銷售,這些產品涉及多個品類,涵蓋人們的衣、食、住、行等多個方面。
2021年5月,國家九部委聯合發佈《關於推進博物館改革發展的指導意見》,鼓勵社會力量參與博物館展覽、教育和文創開發。隨後文創企業數量快速增長,2021年全國文創相關企業註冊量超12萬家,同比增長93.0%。2021年-2023年,新註冊文創企業數量持續增長,今年前十月,全國新註冊文創企業數量超25萬家。
天眼查數據顯示,截至10月28日,我國文創相關企業超過百萬家,其中廣東相關企業數量最多,超過14萬家。廣東作為文化創意產業的重要陣地,2023年規模以上文化及相關產業企業實現營業收入2.25萬億元,佔全國比例超過六分之一。與此同時,廣東、浙江等製造業相對發達的地區,文創企業相對集中。
隨著「文創熱」持續升溫,一些後發城市也積極佈局。近些年,海南推動文創與旅遊的深度融合,設立了「文化產業專項扶持資金」,舉辦文創活動和論壇,目前海南文創企業數量達8.2萬家。
值得注意的是,文創產品行業上遊為內容創作產業,其內容的原創性和創新性是產業鏈的核心部分。博物館雖手握多個大IP,但是如何花樣迭出,不斷「上新」,仍是一直需要思考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