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中藥庫」:地圖上的富民「千金方」
編者按
作為「藥聖」李時珍的故鄉,湖北有「華中藥庫」之稱,形成大別山、武陵山、秦巴山、幕阜山、江漢平原等五大中藥材優勢產區。
二〇二二年七月,我省發佈「十大楚藥」:蘄艾、半夏、天麻、黃連、茯苓、福白菊、蒼朮、龜鱉甲、銀杏、紫油厚樸和黃精(並列第十位),共十一種;發佈「五大特色藥材」:資丘木瓜、野菊花、虎杖、金剛藤(菝葜)、馬蹄大黃,共五種。它們統稱為「鄂優十六味」。
「鄂優十六味」是湖北中藥材的代表,不僅承載著地域特色,更蘊含著中藥材文化的深厚底蘊。隨著國家對中藥材產業的高度重視和大力發展,以及湖北省委、省政府將中藥材納入十大重點農業產業鏈,湖北中藥材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連日來,湖北日報全媒記者分別深入蘄春、利川、安陸等地,採訪道地藥材如何守正創新、實現三產融合發展;邀請中藥材領域專家,為產業「把脈問診」,敬請關注。
利川黃連
林下種出超1公斤「黃連王」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魏萌葉
通訊員 陳盛虎 羅倩
10月29日,利川市齊嶽山入秋已久。沿著318國道進山,深秋的五彩林在金色陽光下格外斑斕。
「我們要去的汪營鎮黃連種植基地就在齊嶽山腹地,海拔1300多米。」湖北省農科院中藥材所研究員遊景茂介紹,齊嶽山常年溫涼多霧,濕度較大,自唐代以來就是道地藥材黃連的產區。「利川黃連王」就來自這座大山。
利川出產的黃連根莖集聚成簇,形似雞爪,乾貨切開後截面黃中帶紅,品質上乘。一週前,全國首屆黃連GAP基地共建共享暨利川市藥商大會上,來自汪營鎮的湖北女神湖林業開發有限公司選送的4號樣品當選為「利川黃連王」,總重量達1074克。
據悉,這株七年生的「黃連王」,誕生於林下黃連地。
黃連喜陰,種植黃連需要搭建遮陽棚。「伐木種連」是傳統黃連種植模式,故有「栽一畝黃連,要砍三畝森林」的說法。1958年,農業科學家徐錦堂赴利川考察,將「伐木種連」改良為「林下栽連」的生態模式,有效破解了藥材種植與農田爭地的矛盾。
「你看,相比伐木種連的模式,林下的黃連地裡雜草少多了。」在種植基地的日本落葉鬆林中,利川市農技推廣中心農藝師龍入海扒開黃連葉片,一層枯黃凋落的鬆針包覆在地面上,幾乎不見雜草。
龍入海介紹,林下栽種模式不僅無須砍樹搭棚,地裡雜草更少,還有枯枝落葉作為天然肥料,省工、省力又省肥。隨著實踐中「林下栽連」效益的展現,該模式在利川逐漸擴展開來。
「杉木林下黃連種植模式不僅能顯著提高黃連的產量,還能改變異喹啉生物堿含量。」遊景茂拿出一張最近的原藥檢測報告單,「瞧,林下產的黃連表小檗堿、黃連堿、巴馬汀、小檗堿等含量均高於國家藥典標準,屬於優質藥材。」
農業農村部中藥材生物學與栽培重點實驗室、湖北省農科院中藥材研究所、國家中藥材體系恩施試驗站栽培團隊長期開展黃連林下栽培模式及病蟲害綠色防控研究。今年6月,湖北省農科院成功選育出黃連新品種「楚連1號」。該品種對白絹病和根腐病抗性較強,填補了我省黃連選育品種的空白。
利川市地處喀斯特地貌,山地眾多,耕地較少。「目前全市黃連種植面積13萬畝,其中‘林下栽連’規模近1萬畝。利川現存適合黃連種植的林地10萬餘畝,若將這10萬畝林地都種上黃連,將節約耕地10萬畝。」遊景茂坦言,從兼顧生態、景觀、經濟效益的角度看,「林下栽連」的推廣空間還很大。
今年,利川市成立了黃連協會,研發的「利川黃連花茶」、黃連牙膏等衍生產品,進一步延長中藥材加工生產銷售鏈條。
齊嶽山又名齊藥山,除了黃連,還盛產大黃、何首烏、厚樸等名貴中藥材,入根的、入塊的、入花的、入皮的、入葉的、入莖的,應有盡有。目前,利川市中藥材在地面積穩定在27萬畝,每年採收面積穩定在9.3萬畝,產量7.3萬噸,產值23.5億元。
蘄春蘄艾
一支艾草「長」出500多種產品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汪訓前
通訊員 鮑江峰 陳鈺 徐海鵬
定穴、艾灸……一個個精湛的技藝讓人目不暇接。10月29日,來自全省的160名艾灸師齊聚「中國艾都」蘄春縣,參加全國行業職業技能競賽保健艾灸師賽項湖北省選拔賽。
蘄春縣就業訓練中心主任付小華介紹,5月21日,人社部正式頒布《保健艾灸師國家職業標準》,保健艾灸師被列入工種目錄,進入職業大典。這是「保健艾灸師」正式成為國家新職業後,各路好手首次同台競技。
打造「蘄艾」品牌,蘄春縣蹚出新路徑。
《保健艾灸師國家職業標準》由蘄春縣政府組織製定並申報國家批準,這是全國第二個由縣級政府製定的國家級技能標準。
付小華介紹,蘄春縣從2014年起舉辦「蘄春艾灸師」培訓班,10年間累計培訓輸出艾灸師近8萬人。「蘄春艾灸師」成為全國勞務品牌,分佈在全國各地的蘄艾艾灸館達9000餘家,帶動從業人員近30萬人。2021年,蘄春艾灸療法被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蘄艾是道地藥材、國家地理標誌產品,明代著名醫藥學家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340次提到蘄艾。
「千門萬戶懸菖艾,出城十里聞藥香。」行走在蘄春縣,街頭巷尾的艾灸館飄散出艾草的淡淡香味。蘄春縣被授予「中國艾都」稱號,艾草種植面積超過25萬畝,涉艾企業有428家,從業人員達14.5萬人。
「種蘄艾,有賺頭!」蘄春縣彭思鎮劉塹村艾農葉詞發種艾15畝,今年干艾葉收購價每公斤漲到15元,賣了4萬多元,畝收入達到3000元。
賣產品,更賣服務。蘄春抓住產業鏈的價值最高端,以三產促二產帶一產,摸索出一條蘄艾的全新價值鏈:一公斤干艾葉賣15元,加工成艾條可以賣45元,做艾灸服務則能增值到100元。
蘄春千年艾科技有限公司拓展蘄艾產業鏈,形成種植、加工、銷售和培訓一條龍,年收入3000多萬元。在該公司產品展示廳,精油、艾條、艾灸貼、艾膏、面膜、洗髮液、枕頭等琳瑯滿目,艾產品達500多種。「近年來,隨著人們的養生保健意識增強,蘄春艾灸療法深受追捧。」公司負責人左誌剛介紹,培訓服務成為公司一項重要業務,今年培訓艾灸師近5000人,每人培訓費2980元。「最近一期培訓班學員本科生比例達七成左右。」
近年來,蘄春縣實施蘄艾品牌戰略,建起「1+N+X」品牌矩陣:「1」是李時珍和《本草綱目》國際品牌;「N」是「中國艾都」國家文化品牌、「蘄春艾灸師」國家勞務品牌、「蘄春艾灸療法」國家非遺品牌、「蘄艾」國家地標品牌等系列品牌;「X」是蘄艾與其他品牌的創新組合。
蘄春與長白山人參研究院合作,研發「參艾」牌面膜深受市場青睞;與南陽艾、湯陰北艾等全國六大艾草主產區簽署共建倡議書;與吉林人參、東阿阿膠等共建李時珍大健康品牌聯盟,推進品牌共建共榮;發佈《蘄艾全產業鏈標準體系》,進一步確保權威性……蘄艾品牌價值達130.3億元,2023年綜合產值達128億元。
今年8月,省委農辦出台「艾七條」,將蘄春蘄艾上升為省級區域公用品牌,打造全國艾行業第一品牌。
安陸銀杏
銀杏葉做成枕頭睡得香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艾紅霞
通訊員 範錫建 程曉光 劉壯
寒風乍起秋意濃,「深秋限定」的絢爛銀杏美景即將如約而至。
驅車行走在全國知名的「銀杏之鄉」安陸,道路兩旁的銀杏樹舒展著滿身的枝條,以微醺的姿態輕輕搖曳,給這個季節帶來無盡的詩意和浪漫。
地處鄂東北部的安陸市,丘陵眾多,土壤酸性,氣候溫和,適合銀杏樹生長。目前安陸市銀杏樹有3672萬株,千年以上的古銀杏有59株,500年以上的古銀杏有1468株,百年以上的有4683株,被確定為「國家銀杏自然保護區」。
相中安陸豐富的銀杏資源,湖北申道岐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深耕安陸,專注於銀杏果的深度開發利用——將銀杏果製成銀杏粉、銀杏片等健康食品。
「提前20多天籌備‘雙11’活動,準備了近90萬元的銀杏粉、銀杏片。」10月30日,湖北申道岐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坦言,去年銷售額突破1000萬元大關,今年7月試水線上銷售,「雙11」要衝刺一把。
長成紙扇一般的銀杏葉,則成為枕頭的原料。
「每年六七月份會收購大量新鮮銀杏葉,經過篩選、曬乾、滅菌、燻蒸烘乾等多道工序後,就成了銀杏枕頭的主要填充物。」在安陸市棠棣鎮黎龍村,天宇保健品有限公司生產銀杏枕頭的歷史超過20年。公司負責人介紹,銀杏枕頭有淡淡的清香,有助於緩解精神緊張,提高睡眠質量。今年夏天,天宇保健品公司收購了5噸銀杏葉,正根據訂單生產銀杏枕。
通過科技的力量,銀杏之鄉安陸,讓銀杏樹重煥新顏。
「你看,嫁接口在樹根以上10釐米,這長出來的1米多高的樹幹筆直挺拔,多好看!」在位於棠棣鎮幸福里社區的安陸市林業科學研究所試驗田里,2000多株金葉銀杏嫁接直立苗亭亭玉立。
安陸市林業科學研究所所長楊和文介紹,這塊試驗田經過8年試驗,成功解決嫁接金葉銀杏樹幹容易長歪的毛病,該品種正在申報國家苗木新品種。
不同於普通銀杏樹到秋天才會滿頭金黃,金葉銀杏的葉片在春秋兩季都是金黃一片。在安陸市趙棚至錢衝的92.8公里紅色旅遊公路兩旁,3000多株銀杏通過嫁接改造成金葉銀杏,還有2000多株即將嫁接。「以後這條大道上,春秋兩季都可以賞黃葉。」楊和文介紹。
安陸市王義貞鎮錢衝村,擁有華中地區最大的古銀杏群落,被中國林學會授予「中國最美銀杏村落」稱號,村內的古銀杏國家森林公園是以單一樹種命名的國家級森林公園。2023年8月,安陸古銀杏群落入選全國100個最美古樹群,其中,一株歷經3000年風霜雨雪的古銀杏入選全國100株最美古樹。
再過半個月,安陸銀杏將進入最佳觀賞期。每年此時,一批批遊客紛至遝來,賞銀杏、吃農家菜,感受原汁原味的鄉村生態風情。依託錢衝古銀杏國家森林公園,王義貞鎮實現旅遊年收入1200餘萬元,帶動全鎮3000餘人從事銀杏產業鏈相關工作。
在錢衝古銀杏國家森林公園的入口處,是正在建設中的銀杏科普館。楊和文介紹,科普館的內部展陳由專業機構設計,建成後將成為安陸市又一張新名片。
藥材變藥「財」中藥材衝刺千億產業
湖北省果茶辦公室二級推廣研究員
宗慶波
中藥材是湖北省十大重點農業產業鏈之一。湖北中藥材資源稟賦得天獨厚,是炎帝神農、藥聖李時珍的故鄉,也是全國道地藥材主產區之一,擁有國家地標產品46個。
2023年全省中藥材總面積531萬畝,產量85.5萬噸,農業產值238億元,綜合產值超800億元,產業規模居全國前列。
我省是中藥材資源大省,卻不是中藥材產業強省。與先進省相比,我省中藥材產業存在新品種「保育繁推」體系薄弱、龍頭培育與生產加工技術欠缺、品牌建設與三產融合滯後等短板。
中藥材健康產業現代化如何「發力出圈」?圍繞「國家所需、湖北所要、農民所盼」,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強化科技引領,「政企協產學研」聯動發力。加強保育繁推體系建設,建立種質資源庫和科學觀測實驗站,出台我省中藥材新品種鑒定管理辦法,製定道地藥材精準品種生產佈局和配套方案。加強道地藥園提質增效,集成推廣生態種植、綠色防控、連作障礙消減、機耕機防機收等新模式,實現優質優價。加強趁鮮切製、節能幹燥、氣調貯藏等新技術應用,提升中藥材產地加工和中藥飲片炮製水平。加強龍頭培育與大健康產品開發,加快「藥材變藥」「藥材變財」步伐,促進聯農帶農。支持藥文旅、康養遊學、艾灸館、中醫館發展,促進三產融合發展,推動藥食同源、創新中藥、中獸藥、化妝品、日用品、功能性食品等大健康產品研發利用進入全國第一方陣。聚焦「十大楚藥」「五大特色藥材」,加強品牌建設與市場開拓,打造供應鏈營銷新平台,譜寫中藥材產業千億發展目標新篇章。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崔逾瑜 整理)
用好種質資源寶庫 加快推動楚藥振興
湖北省農科院中藥材研究所研究員
遊景茂
藥用植物種質資源是中藥生產的源頭。最新普查結果表明,全國中藥資源達12807種,湖北擁有中藥資源4457種,中藥資源居全國第五位。當前,湖北重點培育「十大楚藥」和「五大特色藥材」道地藥材品種,保護利用好藥用植物種質資源,對提高我省中醫藥產業核心競爭力具有重要意義。
第一,進一步提升我省藥用植物種質資源收集、保存能力。通過對湖北省及周邊地區藥用植物持續開展野生資源、地方品種、育成品種(系)的收集保存,為後續的優異種質挖掘利用提供物質基礎。
第二,進一步提升我省藥用植物種質資源鑒定評價及開發利用能力。充分利用「華中藥用植物園」「湖北省藥用植物種質資源庫」等相關科研平台,對保存的種質資源進行鑒定評價,重點圍繞抗性強、產量高、品質優等特性,發掘一批可育種利用的種質資源,為具體研究品種的重要性狀遺傳規律研究及組學研究提供科學素材,助力中藥材新品種選育。
第三,進一步提升我省藥用植物種子種苗繁育技術水平。加快推進湖北省中藥材良種繁育中心建設,通過對中藥材種子種苗質量各級各類標準、種子質量檢驗技術規程等系統標準的研製,形成覆蓋中藥材種質資源保護、良種選育和品種認定推廣、種子種苗生產經營管理、基地建設、繁育、產品質量及質量檢驗方法、儲藏和上市流通等全方位的種子種苗法規,不斷完善中藥材種子質量管理體系。加強珍稀瀕危中藥材的繁育技術攻關,為藥用植物可持續利用保駕護航。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汪彤 整理)
詳見11月1日湖北日報8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