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1+1>3」中塑造發展新優勢

湖北日報評論員 付勤

科技創新靠人才,人才培養靠教育,三者內在一致,相互支撐。

跑出新質生產力發展「加速度」,實現生產力三要素的躍升,離不開教育發展、科技創新和人才培養,需要發揮「1+1+13」效應,塑造發展新優勢。

湖北是科教大省、人才大省,是全國三大智力密集區之一,是首批國家創新型省份,獲批建設武漢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在國家創新體系佈局中處於重要位置。

新時代以來,優質科教資源加速在鄂集聚,科教興鄂深入發展。以「用」為導向、以用戶為主體、以科技創新供應鏈平台為載體,全省科技創新體系加快構建,荊楚大地創新力、創造力不斷增強,為「鄂」版新質生產力發展提供了更加有力的支撐。

以「湖北所能」服務「國家所需」,需要進一步暢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環。推動中國式現代化湖北實踐行穩致遠,需要統籌推進教育科技人才體制機制一體改革。良性循環重在相互關聯、互為依託、共同促進。一體改革重在系統謀劃、協同佈局、整體效能。把科教優勢、人才優勢轉化為創新優勢、發展優勢,湖北用奮鬥贏得了收穫。開闢未來發展新賽道,激發創新創造新動能,我們還要用奮鬥贏得更大的收穫。

4月22日,在武漢國家航天產業基地,一名工作人員走在快舟火箭總裝廠房內。(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任勇 攝)4月22日,在武漢國家航天產業基地,一名工作人員走在快舟火箭總裝廠房內。(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任勇 攝)

1月9日,武漢禾元生物植物源重組人血清白蛋白智能化工廠原液車間里,機器人正在忙碌著運送原液。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朱熙勇 攝)

5月22日,武漢量子技術研究院,科研人員調試量子衛星地面站。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魏錸 攝)5月22日,武漢量子技術研究院,科研人員調試量子衛星地面站。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魏錸 攝)

2023年6月8日,湖北港口集團陽邏港二期集裝箱堆場,無人駕駛集裝箱搬運車正在作業。陽邏港加快推進全智能化轉型升級,實現了「智慧港口2.0」模式運營。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柯皓 攝)

2月19日,中鐵科工軌道公司的盾構機制造與再製造車間里,一片熱火朝天的生產景象,200餘名工人開啟「奮鬥模式」。盾構機被譽為大國重器和鋼鐵巨龍,是中鐵科工的王牌產品,該公司的「盾構機制造與再製造」被認定為湖北省單項冠軍產品。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朱熙勇 攝)

2023年3月29日,武漢依迅北鬥時空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技術人員在測試拖拉機上安裝的北鬥高精度農機自動駕駛終端。(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魏錸 攝)

4月14日,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金銀湖院區質子醫學中心裡,技術人員正在質子治療艙和迴旋加速器室內安裝調試設備。質子治療系統是目前國際最先進的放射療法,俗稱「質子刀」。武漢協和醫院質子醫學中心設置有4個質子治療艙,是全國首批、中南唯一的質子中心。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朱熙勇 通訊員 趙國琴 攝)

2023年10月19日,黑芝麻智能科技有限公司里,工作人員正在緊張忙碌地測試芯片。該公司已經成長為行業領先的車規級自動駕駛計算芯片和平台研發企業,研發及銷售中心遍佈全球多個國家。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何宇欣 攝)

2022年1月24日,TCL華星武漢基地生產的柔性摺疊屏顯示效果讓參觀者驚歎不已。(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柯皓 攝)2022年1月24日,TCL華星武漢基地生產的柔性摺疊屏顯示效果讓參觀者驚歎不已。(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柯皓 攝)
近日,武漢格藍若智能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研發人員在調試人形機器人。(湖北日報通訊員 張希祉 攝)近日,武漢格藍若智能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研發人員在調試人形機器人。(湖北日報通訊員 張希祉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