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明:做公益就是要站在場上,持續「往下看」

公益到底是什麼?2008年成立姚基金之後,這個問題姚明思考了很久。

16年,他帶著支教誌願者不斷走進中國的鄉村學校,走近孩子們,再帶領他們走上賽場。球場上的聚光燈下,姚明保持著清醒的頭腦——他的目光投向場下的角落,思考怎麼帶著那些沒有走上賽場的孩子動起來。

16年,近540萬人次的貧困地區青少年受到姚基金的幫助。姚明也想明白了那個問題:公益的付出不僅僅是捐助物資,更重要的是拿出時間,把更多的人連接在一起。

不管是籃球還是體育,對於孩子來說只是一個面,重要的是讓他們發現自己身體里的巨大潛能。孩子們的潛能被激發後,會像燈塔一樣照亮他們未來前進的方向。

姚明、葉莉與孩子們開心的聊天。圖源:姚基金姚明、葉莉與孩子們開心的聊天。圖源:姚基金

通過籃球,觸摸到更大的世界

新京公益:為什麼創辦姚基金?為什麼選擇把鄉村體育教育作為落點,並堅持了十幾年?

姚明:2008年姚基金剛剛創立的時候,我們的目標是重建那些在四川汶川地震中被摧毀的學校和其他在貧困地區中缺乏修繕的一些學校。

但久而久之,我不由得思考,什麼樣的地方可以稱之為一個學校,是一棟房子,還是一個老師?我們決定從硬件建設逐步過渡到軟件知識教育。我們的專長在體育教育方面,而籃球課自然也是體育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姚基金最初只是想做比賽,但很快我們發現籃球就是一個載體,一個讓孩子們聚到一起的機會。通過籃球他們看到了更多的風景,觸摸到了更大的世界。

新京公益:你之前分享過,體育能夠讓我們成為更完整的人,更具有世界眼光的人,為什麼這樣說,能展開聊聊嗎?

姚明:體育的展現形式是競爭,參加體育的人經常在兩個層面上交流:一方面是自我鬥爭,你不斷地努力,戰勝自己;另一方面由於競技的存在,你一定有一個對手,這個對手可能是跨地區的,也可能是跨國的。對同一個項目,不同地區的人理解是不一樣的,你可以獲得不同的體驗,自然而然就擴展了眼界。

這就像看一個水晶球一樣,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角度,看上去的感覺是不一樣的。

新京公益:你曾說,始終去問「為什麼」才是體育的真正意義。你期望孩子們問哪些「為什麼」?現在接觸的這些孩子裡,問出「為什麼」的孩子多嗎?

姚明:舉一個跟體育關係不大的例子吧,我們舉辦了不少比賽,孩子們需要跨區域去參基比賽。這時候有的孩子會問,「坐飛機和坐火車的程序為什麼不一樣?」我們大人可能覺得這些都是順其自然,孩子就會把看似很平常的東西問出「為什麼」。

你說這東西和體育有關係嗎?好像沒有關係,但是如果沒有這些跨地區的活動,他可能不會產生這種為什麼。

姚明與籃球季隊員們為比賽加油。圖源:姚基金姚明與籃球季隊員們為比賽加油。圖源:姚基金

要站在場上,持續「往下看」

新京公益:2015年3月,你到四川省廣安市白市鎮第二小學進行了為期兩週的支教。回顧2015年的支教之旅時,你經常用「非凡的體驗」來形容這段時光。現在還能記得哪些非凡的體驗?

姚明: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我和老師學生們在地上用油漆刷出小籃球場的邊線,這是我從來沒有過的體驗。

那兩週時間里,我看到了很多留守兒童,他們膽怯、自卑、理解力差、學習不夠主動,困擾他們的不僅僅是條件落後、物質匱乏,更重要的是來自於精神層面的貧困無助。正因為生活在這種環境下,他們需要一些快樂的正能量的東西來改變、引導他們。

當時學校里沒有籃球隊,我們到了之後才組建的。那也是我第一次當體育老師,短短兩週的時間,我從原來參與體育運動的個體,變成組織體育項目的人,這個角度完全不一樣。

當一群孩子在場上同時參與運動的時候,他們一定是參差不齊的。他們天賦不一樣,而我要把尺子量在什麼位置上?有時候我們幹競技體育的都喜歡精益求精,都喜歡往最好的看,但恰恰在上體育課,或者開展一場活動的時候,你要學會「往下看」,而不僅僅是「往上看」。

新京公益:你指的「往下看」是什麼?

姚明:我們會發現,組織一場比賽,喜歡足球、籃球的孩子每次都會參加,不喜歡的依舊站在場外。其實我們並不是讓孩子們一定要參與到籃球或者足球中來,而是讓他們動起來。我們需要關注那些還沒有產生興趣、被冷落在一邊的孩子,找到他們的興趣點。也就是說,站在場上,往四處多看看。

我覺得孩子願意參加體育運動,有幾種可能:首先是他在這項運動上有天賦,有成就感;第二是覺得這個規則好玩;還有一部分孩子會覺得,如果大家都在玩,我不玩那可能就離群了。實際上我們需要根據每個孩子的特點,邀請他們加入體育運動。

新京公益:通過姚基金的「籃球季」項目,有沒有孩子在體育這條路上更進一步?

姚明:我們辦了10多年的活動,不斷有各種各樣的專業體育組織到這裏來看比賽。我們也知道有一些孩子後來通過參基比賽去了專業機構訓練,我們其實都樂見其成。但是我們基金會做的是一個普及性工作,希望不斷看到角落里沒被發現的孩子們。

姚明在場邊鼓勵場上球員勇於做自己。圖源:姚基金姚明在場邊鼓勵場上球員勇於做自己。圖源:姚基金

慈善是要通過時間,建立起人與人的聯繫

新京公益:從2008年姚基金成立到現在,你會覺得社會對於青少年體育發展的認知有什麼變化嗎?

姚明:這一代青少年的父母基本都是「80後」了,大家的觀念已經有了一些改變,更願意重視學校課程之外的其他教育,比如體育。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認知,我們也希望能為這些家長提供一些幫助。

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認知,我覺得家長對孩子的影響還是巨大的,我們也希望公益項目能為這些家長去提供一些幫助。同樣,依舊需要注意到,還有很多家長必須為了生計外出務工,孩子們只能在老家留守。這些孩子的狀況需要被大家看到。

新京公益:未來姚基金有什麼新規劃嗎?目前把籃球的項目已經成功複製到足球了,還打算複製給其他體育運動嗎?

姚明:我覺得這個模式很重要,我非常高興自己的模式會得到中國足球發展基金會的認可。我們還在摸索,也希望通過這個方式為鄉村地區的孩子們提供更多的幫助。

做了十幾年公益,我明白了,公益的付出不僅僅是捐助物資,更重要的是拿出時間,也只有通過時間,我們才有可能建立人與人面對面、眼對眼、心對心的這種聯繫。

我希望更多組織或個人能夠加入公益行業里,我相信籃球或者體育,對於孩子來說只是一個「面」,只能給他們帶來一部分益處。我希望孩子們能夠多去接觸不同的東西,發現自己在某方面是有潛能的。體育或許只是一種選擇,更多的內容需要整個社會投入力量去做。

新京報記者 郭懿萌

編輯 楊海 校對 劉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