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媒:美國應接納多極世界到來

【港媒:#美國應接納多極世界到來#】#美國大選暴露內部分歧# 香港亞洲時報網站10月19日刊登題為《中美大談判的時刻到了》的文章,作者是李察·禾夫。文章摘編如下:

社會理論中的一個古老主題認為,對於財富分配極不均衡的社會來說,只要總財富在增長,其社會凝聚力就能維持。

從1820年到1980年,美國的資本主義支持並促進了總財富的增長。

相比之下,過去40年則代表了美國國內的一個轉折點。總財富的增長放慢了,中等收入人群和窮人的財富要麼增長不多,要麼根本沒有增長。

美國財富增長放緩的原因主要包括資本主義動力中心的利潤驅動型遷移。工業生產從西歐、北美和日本轉移到中國、印度、巴西等地方。而在被留下的資本主義中,金融化開始盛行。

與此同時,在生產、技術創新和對外貿易水平上,中國及其金磚國家盟友日益趕上甚至超過美國及其七國集團盟友。美國對競爭的回應——通過徵收關稅、貿易戰和製裁表現出的日益增長的保護主義——引發了越來越多的報復,從而使美國面臨的形勢變得更糟。

這一過程仍在繼續,目前還看不到盡頭。美元在世界經濟中的作用正在下降。在地緣政治方面,美國看到巴西、印度和埃及等前盟友轉向中國,或者採取對美國和中國來說更中立的立場。

總財富增長放緩,企業和靠這些企業致富者的份額增加,這削弱了美國內部的社會凝聚力。

美國內部的政治和文化分歧在特朗普和哈利斯的競爭中暴露無遺,這種分歧已進化為社會敵對情緒,從而進一步削弱了美國的全球地位。

白人至上主義死灰複燃,變得更加公開,並助長了日益分裂的地區主義和種族主義。當帝國衰落、增長放緩、社會凝聚力瓦解時,被長期延遲的圍繞社會狀況的抗議活動就會激增。

按照平行邏輯來看,中國的情況截然不同。過去幾十年里,中國的經濟增長速度遠高於美國。中國的平均實際薪金增長速度也比美國快得多。這種差異是顯而易見的,並且已經持續了一代人。

中國因此能夠分配其快速經濟增長的成果——其不斷增加的財富——以支持內部社會凝聚力。

中國通過提高實際薪金並將數億人從農村和農業轉移到城市和工業崗位的政策實現了這一目標。對於那些中國人來說,這是從貧困到中等收入的歷史性轉變。

美國決策者將中國的全球舉措描繪成咄咄逼人的舉動,稱其威脅到了美國,進而可能威脅到美國資本主義本身。中國決策者認為,美國的做法(保護主義關稅和貿易限制、南海演習、外國軍事基地和戰爭)旨在減緩或阻止中國經濟發展。

在烏克蘭和中東戰爭導致許多人呼籲立即停火和談判解決問題的時候,歷史是否會給美國和中國帶來類似的啟示?英國曾兩次(1776年和1812年)試圖用戰爭來放緩或阻止其北美殖民地的獨立和增長。在兩次失敗後,英國改變了政策。

為什麼美國和中國之間不能達成類似的協議,將七國集團、金磚國家合作機制和全球南方納入其中呢?有了真正的全球參與,這樣的協議最終能終結帝國嗎?

世界現在面臨的真正危險——既有生態也有地緣政治上的——鼓勵就多極世界達成某種談判協議。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這樣的目標啟發了國際聯盟的誕生。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又帶來了聯合國。這些目標的務實主義當時受到了挑戰。它現在不能再遭受這種侮辱。我們現在能在不發生第三次世界大戰的情況下實現這些目標嗎?(編譯/王笛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