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顆珍珠售價等於現在50萬,《珠簾玉幕》歷史顧問揭秘計價方法

優酷古裝傳奇劇《珠簾玉幕》正在熱播中,並上線海外流媒體Netflix。該劇講述了中國古代商業世界畫卷中的女性創業傳奇,採珠奴端午(趙露思 飾)為不受淩辱逃出珠場,偶遇西域商人燕子京(劉宇寧 飾)和謙謙君子張晉然(唐曉天 飾),隨後一同西行經商,最終成長為一代女商人。日前,《珠簾玉幕》歷史顧問,河南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曹建墩接受採訪表示,本劇參考了《中國歷史地圖集》等著作,對唐代絲綢之路做了詳細的考證。「唐代運輸以水路為主,劇中從南珠產地廣西合浦和廣州,到達長安的路線,按照唐代的交通路線進行了規劃。」此外,劇中採珠奴集聚在一個孤島上採珠,深潛入海,曹建墩表示,這是一種相當危險的採珠方式,很多採珠人因此喪命大海。

劇中出現了很多貴價珍珠。

路程:對唐代絲綢之路做了詳細考證

《珠簾玉幕》將古代珍珠生意作為切入點,端午、燕子京、張晉然等主人公闖西北、下揚州,輾轉於各地珠寶生意。觀眾隨幾位主人公視角從合浦一路走過廣州、韶州、西域、揚州,歷經人生起落,最終見證他們在商海浩蕩里初心不改、成就屬於自己的珠光傳奇。從海上絲綢之路(合浦、廣州)到陸上絲綢之路(河西走廊),該劇也開啟了古代經商「公路片」。為了展現中國古代絲綢之路,以讓經商劇情更加真實、落地,曹建墩透露,《珠簾玉幕》參考了嚴耕望《唐代交通圖考》以及張星烺《中西交通史料彙編》、譚其驤《中國歷史地圖集》以及相關的研究成果,對唐代絲綢之路做了詳細的考證。本劇中,廣西合浦(南珠產地)到長安的路線,按照唐代的交通路線進行了規劃。唐代運輸以水路為主,水運相對安全方便,官員陞遷、放任,拖家帶口的,細軟眾多的,就會首選船運。特別是大批漕糧和大型軍械的運輸,更非水路不可。

此外,關於本劇的交通問題,對劇中的出行方式和行程時間長短也做了估算,曹建墩以陸路舉例,大概一天60里,再結合路途的距離,大致可以推算行程天數;水路的話,考慮順水還是逆水、水文等綜合因素,稍微慢些,50里一天,那麼本劇中的水路日程也可以推算出來。此外,騎馬或者馬車,綜合各種因素,一天80里,也大致可以推算時間。

珠寶:嚴格按照唐代的名稱和樣式來複原

劇中,通過女主角的經商故事,該劇演繹了中國古代珠寶行業從生產、物流到營銷各個環節的運作。劇中各類古代珠寶同樣奪人眼球,包括珍珠、硨磲、玳瑁指甲、金銀寶瓶、琉璃鎖。對於在珠寶文化方面做的考據,曹建墩介紹,主要參考了大量的考古材料,比如李靜訓墓、何家村出土的文物以及《中國古代首飾史》等研究成果。劇中的珠寶,都按照唐代的名稱和樣式來複原。很多參考了美國著名漢學家和語言學家薛愛華《撒馬爾罕的金桃:唐代舶來品研究》一書(有的出版社書名是《唐代的外來文明》),這本書專門有一章涉及很多珠寶方面的知識,書中對傳入到大唐的珠寶做了認真的考證,劇中也多有參考。

該劇展現了中國古代的珠寶文化,從白珠寶到彩色珠寶;從珍珠到琉璃、玉石;從平雕工藝到圓雕工藝。

為了構建一個真實的商業世界,曹建墩表示,關於南珠以及相關珠寶的價格銷售,本劇對唐代各個時期的物價水平做了詳細的研究,參考了《唐代農產品價格問題研究》等論著。同時對唐代各時期的官員收入狀況也做了考察,便於比較。本劇中的珠寶的價格,都是經過大致核算來的,比較符合常理。關於唐代珍珠價格,文獻記載不詳細,大致可以參考桑治代。曹建墩舉例,桑治仁宗時期,米價是六七百文一石,而今天普通散裝大米,超市的價格是三四塊錢一斤。桑治代的一石約合今天的118.4市斤,一石米在今天值450元左右,所以按此算下來,一文錢差不多是0.7元,一貫錢差不多合現在的700元。北桑治的1000貫錢,相當於今天約507000元人民幣,而在桑治徽宗登基後,迅速縮水到約118000元人民幣。一斤珍珠600多貫,大約等於今日42萬元。昂貴的珍珠,1顆北珠(東珠,東北鬆花江下遊及支流產的珍珠)就值1000貫,大約等於今日的50萬元,南珠更貴。那麼推測唐代的南珠價格,考慮各種經濟因素,一般的應不低於今日的50萬元,更好的上等南珠,價格更高。

採珠:潛水采撈法令很多採珠人命喪大海

《珠簾玉幕》展現了合浦珠場真實的經營狀態,採珠奴集聚在一個孤島上,為了採珠,深潛入海,讓觀眾感受到採珠的不易。曹建墩表示,關於南珠(合浦)的採珠方面查閱了很多歷史資料,比如晉劉歆期《交州記》、唐人劉恂《嶺表錄異》、南桑治範成大所編的《桂海虞衡誌》、明代桑治應星《天工開物》等歷史資料,對古代採珠人的相關衣服、採珠方式、採珠用具等做了詳細的考證,並在劇中有所呈現。比如,明代《天工開物》記載在珠池釆珠的幾種改良方法:揚帆採珠法、竹耙沉底釆珠法、沒水採珠法、擲薦禦旋採珠法。古代原始的採珠方法是潛水采撈法,就是有採珠人下水進行採摘,這是一種相當危險的採珠方式。

曹建墩表示,古代的採珠船是一種特製的木船,像漁船那樣以風帆作為動力,但船尾是平的,狀若梭子。採珠船的船頭和船尾都是圓的。採珠船上必備的工具有繩子、陶缸、草薦、木桶、木盆、竹簍、採珠刀等等。採珠船航行到珠池海面時,船上的採珠人便分成兩組,有分工、有合作地開始了海上作業。年輕力壯的一組人潛入海底採珠,這組人先用長繩縛住腰,一手攜帶竹簍、一手持採珠刀,入海前深呼吸,憋足一口氣,潛入海底睜大眼睛尋找珠貝,拾到的珠貝放到竹籃裡,如遇到一些吸附在礁石上的珠貝,並且很難用手撿拾,就用採珠刀割斷珠貝在礁石上的附著物,再拾入到竹籃裡。待憋不住氣時,採珠人便搖動身上的繩子,告訴海面上的人拉繩子。船上負責拉繩子的人一般為歲數較大且採珠經驗非常豐富的長者,一看到繩子在晃動,便迅速拉起繩子,將採珠人拉出水面,讓採珠人換氣,並從採珠人手中接過竹籃,然後把採集到的珠貝放到裝有海水的陶瓷罐里先養著。潛水采撈法非常危險,很多採珠人為此喪命於大海中。本劇中也體現了這一點。

商業:對揚州的城市佈局以及建築場景做了考證

《珠簾玉幕》講述了女主角端午憑藉自己的聰明才智和不懈努力,從採珠奴成長為一代成功女商人的勵志傳奇,描繪了中國古代商業世界畫卷。劇中展現的揚州作為隋唐時期時尚都市,更是全國貿易集散地,有著豐富的生活場景,商品經濟高度發展,商業活動繁榮昌盛。曹建墩坦言,在這方面配合劇情需要,對揚州的城市佈局以及建築場景等做了考證。其中參考了《唐代兩京考》《唐風建築營造》以及一些揚州考古發掘資料,大致對揚州的佈局做了考證。比如,揚州城在城市佈局和里坊制度上模仿了唐洛陽城,但是揚州城屬於商業城市,與長安、洛陽兩京的政治城市不同,但在里坊制度上並不嚴格照搬兩京規製。洛陽城里坊呈方形,坊周設牆,開四門,坊內設十字街,將坊分割為四塊,每塊內再設十字小街,構成更小的區域。揚州城里坊面積較小,每坊大小可以確定為長方形,東西寬600米,南北長330米,未發現坊牆和大小十字街。

另外,從文獻上看,揚州城似乎不設置夜禁,這也是導致文人騷客喜歡「下揚州」的一個原因。因此,本劇中的人物晚上出場活動,就很正常。關於揚州城的建築與佈局,本劇則參考了一些古建資料與壁畫資料。

此外,曹建墩表示,關於劇中的商業拍賣活動,據哈佛大學楊聯陞教授研究,中國最早的拍賣活動在魏晉寺院中就已出現。到了唐朝初年,寺院中流行著「唱衣」做法,類似於現在的拍賣,也就是這個時期出現了「拍賣」這個新詞。在唐高祖武德九年就有道宣法師抨擊在寺院中進行拍賣有悖佛門戒律的記載,桑治代《釋氏要覽》也提到此類批評。市井商販通常將衣物展示出來的同時,也會唱出衣物的性質、價格等信息以引人注意,這叫「唱故衣」,《東京夢華錄》里就有這樣的稱謂。唐代的商品經濟發達,長安城內東西市內有很多商戶。本劇對於唐代的商業活動也根據歷史記載做了一定的呈現。

新京報記者 劉瑋

編輯 佟娜

校對 趙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