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航展上,外媒最關注這些中國武器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武彥】第十五屆中國航展(珠海航展)即將於11月12日開幕,目前已經有大批參展裝備陸續抵達。這些代表中國國防先進技術的武器裝備不但讓中國人為之振奮,也引起了諸多外媒的高度關注。從外媒的相關報導中可以看出,中國先進武器不但性能已經居於世界一流,而且在設計思路、作戰理念等方面也處於領先地位。
可空中發射無人機的母機亮相?
美國「動力」網站6日注意到,一架最大起飛重量為10噸的中國國產新型超大型噴氣動力無人機已經出現在珠海航展現場。它的最大特點是機腹設有一個體積可觀的「異構蜂巢任務箱」。美媒猜測,該設計可能為了配備模塊化有效載荷,旨在發射大量小型無人機,從而讓這種代號「九天」的大型無人機成為空中無人機「母機」。
報導稱,「九天」無人機由中央機身頂部的噴氣發動機提供動力,在長長的機翼下有8個掛架,這些特徵使它在外觀上看起來像是美國A-10攻擊機和OV-10「野馬」輕型攻擊偵察機的混合體。通常以噴氣發動機為動力,可以減少往返任務區域的運輸時間。「九天」的機頭下方安裝了一個配備光電/紅外傳感器轉塔。現場展板顯示,「九天」的最大起飛重量約為10噸,相比之下,此前在珠海亮相的「彩虹-6」大型噴氣動力無人機的最大起飛重量為7.8噸,「翼龍-3」無人機的最大起飛重量為6噸,而美國MQ-9「死神」無人機的最新增程改進型,最大起飛重量略低於6噸。
美媒認為,如此強大的載荷能力讓「九天」無人機具備成為無人機「母機」的先天優勢。「出於軍事目的,現代無人機蜂群具有許多優勢,包括能在廣闊區域快速展開,根據配置方式執行各種任務,包括情報、監視和偵察(ISR)、電子戰和打擊等。蜂群中的每架無人機還可以配備不同的有效載荷執行各自任務,使整個無人機蜂群可以執行多樣化能力。這樣緊密結合的大量無人機將給防禦者帶來重大挑戰,他們很容易陷入防不勝防的困境。」
報導提到,中國發展空中無人機母機也符合發展潮流。「包括美軍在內,全球各國都在不斷加大力度開發和部署蜂群無人機,以及從空中和地面的各種平台發射它們的能力。」例如美國海軍就設想過利用P-8「海神」巡邏機從空中發射蜂群無人機。「這些先進的無人機在人工智能的大力推動下,其規模和作戰範圍將不斷擴大」。
除了發射蜂群無人機的能力之外,報導注意到,「九天」無人機機腹任務箱也可攜帶其他載荷執行空氣采樣或者運輸等使命。該無人機機翼下的8個掛架和機頭傳感器表明,它還具有典型的機載情報監視和打擊能力,可以作為多任務、遠航程和長航時的無人平台。
「中國版薩德」反導系統首度公開?
中國空軍5日在北京召開的新聞發佈會上透露,「紅旗-19」地空導彈武器系統將首次在本屆珠海航展上亮相。美國「防務博客」網站6日注意到,社交媒體上的照片顯示,「紅旗-19」導彈系統已經抵達航展現場,「讓人們得以一睹這種先進的反彈道導彈防禦武器」。
報導稱,現場照片顯示,「紅旗-19」採用8×8輪式高機動卡車底盤,每台車上配備6枚裝在圓柱形「儲運發」一體式發射筒內的攔截彈,發射方式是冷發射。從發射筒後部的自適應發射底座來看,「紅旗-19」採用的並非傳統的垂直髮射方式,而是一種近乎垂直的大傾斜角發射方式。西方專家認為,這種設計不但可以減輕發射車的壓力,戰時還可以快速撤離,提高生存性。
現場展板信息顯示,「紅旗-19」是我國自主研製的新一代地空導彈系統,主要用於對彈道導彈類目標實施區域攔截,具有作戰保護區覆蓋範圍大,對抗能力強等特點,是國土防空反導作戰的骨幹裝備。美媒由此猜測,「紅旗-19」與美國「薩德-ER」反導系統類似,主要用於攔截中遠程彈道導彈。報導認為,「紅旗-19」導彈採用動能殺傷戰鬥部,通過直接撞擊以徹底消除來襲導彈的威脅,這種技術因其精確性和有效性而聞名。除了發射裝置外,現場還展出了610A雷達,「這可能是‘紅旗-19’探測和瞄準系統的關鍵組成部分」。印度《歐亞時報》稱,雖然「紅旗-19」系統的細節仍屬機密,但該系統可能是為大氣層外攔截彈道導彈而設計的。報導引用觀察家的話稱,「紅旗-19」和殲-35A是「目前珠海航展亮相裝備的最大亮點」。
美國「軍事偵察」網站稱,除了「紅旗-19」外,中國的彈道導彈防禦體系還包括「紅旗-9」等其他多型性能各異的反導系統組成多層火力網。「紅旗-19」的相控陣雷達旨在與這些系統協同工作,提供支持多層導彈防禦的預警能力。此外,報導還認為,「紅旗-19」反導系統在珠海航展上公開亮相,暗示它將用於出口,「中東國家可能是潛在客戶」。「‘紅旗-19’的導彈攔截能力將為尋求類似防禦系統的國家提供一種新選擇。」
隱形空射巡航導彈凸顯優勢
「保加利亞軍事」網站6日稱,在本屆珠海航展上,中國空軍展出了新型AKF98A空射巡航導彈,「在隱形技術和作戰範圍方面樹立了新的標杆」。報導稱,這種先進的空射巡航導彈專為穿透敵方防禦系統和遠距離瞄準高價值資產而量身定製,「憑藉與美國AGM-158系列隱形巡航導彈和英法‘風暴陰影’巡航導彈等西方同行相當的尖端技術,AKF98A將重新定義中國的軍事能力。」
報導稱,AKF98A展示了現代隱形巡航導彈的特點,它的外形高度強調隱形設計,機身呈矩形,與「風暴陰影」和AGM-158系列巡航導彈類似。同時該導彈還採用緊湊的機身和可伸縮的機翼設計,不但可以進一步降低雷達的探測能力,而且使其能存放在更小的空間內,如戰鬥機的內部炸彈艙,從而提高部署的靈活性。
這樣的隱形特性在現代戰爭中至關重要,因為它們最大限度地減少了導彈被先進防禦系統攔截的可能。該導彈可以由中國空軍殲-16D戰鬥機和JH-7A2戰鬥轟炸機攜帶,以渦輪噴氣發動機為動力,使其具有明顯的射程和速度優勢。「雖然中國官方沒有透露其確切射程,但分析人士推測,它的射程可達500公里,能打擊敵方縱深目標而不會危及發射平台的安全。」
該報導還提到,AKF98A的製導系統在初始飛行階段將中國的北鬥衛星導航與慣性導航系統相結合,在接近目標時,導彈會切換到雷達或紅外導引頭作為末製導,極大提高命中精度。「這種分層製導模式確保AKF98A能可靠地擊中靜止或移動目標」。
報導稱,AKF98A是「技術上的飛躍」。儘管該導彈帶有西方先進隱形巡航導彈的許杜特性,但它還引入了獨特的幾何外形設計和導航系統組合,能躲避「薩德」和「宙斯盾」等導彈防禦系統的探測,增加了導彈突防的機會。再結合低空飛行能力,AKF98A可以有效地繞過導彈防禦系統,在需要「快速、出人意料的打擊」時凸顯優勢。
殲-35A不是F-35的「複製品」
中國空軍第二種隱形戰鬥機殲-35A的正式亮相,引起西方媒體強烈關注。此前西方經常炒作中國隱形戰鬥機是「抄襲美國F-35隱形戰鬥機的結果」。但美國「動力」網站仔細對比後發現,殲-35A與F-35存在明顯差別,這是兩者的作戰使用要求不同導致的結果。
報導稱,殲-35A的服役標誌著中國空軍隱形能力的增強,它與殲-20將組成中國空軍雙隱形戰鬥機的搭配與美國空軍F-22和F-35兩種隱形戰鬥機的情況類似。
長期以來,部分西方媒體和觀察家無端抹黑「中國隱形戰鬥機的研製抄襲了美國F-35項目的數據」。「動力」網站承認,這些指責沒有得到證實。此外,俄羅斯航空專家也認為,殲-35是中國自行設計的,獨立於現有的西方戰鬥機。
美媒仔細對比後認為,F-35和殲-35A有明顯的外形區別,表明它們的設計重點和潛在用途不同。例如F-35的機頭外形更圓潤、略微傾斜,而殲-35A的機頭更尖銳,基線更明顯。這種差異在座艙蓋形狀上也很明顯:F-35採用整體式曲線平滑的氣泡式座艙蓋,而殲-35A座艙蓋略有棱角,輪廓更平坦。在發動機尾噴口方面,F-35採用多邊形設計,旨在增強某些性能特徵,而殲-35A採用圓形噴口。兩種戰鬥機的進氣口設計也各不相同,F-35採用更大的直邊進氣口,靠近機身,而殲-35A的進氣口較窄,略微向外傾斜,使其具有獨特的形狀。機翼形狀和位置的區別更大:F-35的梯形機翼與機身一體化,而殲-35A的梯形機翼更大,位置也不同,「可能反映了對艦載作戰的考慮」。兩者尾翼設計也有所不同:F-35的垂尾較短,與機身緊密融合,而殲-35A的垂尾更高,向外傾斜,類似殲-20隱形戰鬥機。
由此可見,中美隱形戰鬥機的設計都體現了特定的作戰要求和設計理念,F-35和殲-35A均融入了與其各自優先設計要求和角色相符的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