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國春城 一田一隅皆活力
進入十一月,長春已基本完成秋收工作。作為全國重要的商品糧生產基地,長春市的農業發展取得了顯著成就。糧食產量穩步增長,現代農業設施廣泛應用,農業科技創新不斷突破。
「中國人的飯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裡。」如今的長春,持續推進高標準農田的建設,是一個集農業生產、農產品加工、農業觀光等多元化產業於一體的現代農業城。在這座「北國春城」,可以看到保護性耕作、病蟲害綠色防控、測土配方施肥等一系列先進農業技術,可以感受「稻蟹種養」模式下的田野風光,還可以擁有「長春大米」「長春鮮食玉米」等糧食品牌帶來的味覺體驗。
端穩飯碗
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
長春被稱作「北國春城」,氣候條件優越,晝夜溫差大,溫度適宜,能夠滿足一年一季農作物的生長需要,這是長春能夠成為重要的商品糧基地和黃金玉米帶上產量大市的基礎。
近年來,長春糧食連年豐收,糧食產量穩步提升。根據長春市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發佈的數據顯示,2023年長春市糧食產量達到254.91億斤,增幅2.59%,對吉林省的糧食貢獻率達30.4%。這一成績的取得離不開長春在農業生產上的努力。在農業現代化進程中,長春把高標準農田建設作為重要抓手,截至2024年6月底,全市累計建設高標準農田1249萬畝,佔永久基本農田面積的56.39%。
雙陽區齊家鎮高標準農田示範區項目是吉林省第一批工程化試點項目,以曙光村、長泡村、廣生村、管家村四個村落為建設地點,總建設面積達2萬畝。長泡村黨支部書記王海波曾表示:「過去一到汛季雨水過大,水稻田就會內澇,稻田周邊的路沒有硬化,村民們只能依靠人工進行耕作維護,成本高,產量也上不去。」
2023年,長泡村建設了高標準農田,原來零散的小塊田、溝渠和田間道路被連接成了集中的大塊田,實現了渠、溝、路全配套,大幅提升了灌溉和耕種條件。「現在稻田里排水方便了,路也修好了,收糧、運糧、賣糧的成本都降下去了,村民的收入都增加了。」王海波說。
行走在長春廣袤的田野上,可以看到田成方、林成網、路相通、渠相連的現代化農田景象,這些精心打造的高標準農田,成為長春推進現代化農業進程的重要體現。通過擴良田、用良機、育良種、施良法,長春,實現了從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華麗轉身。
不斷探索
稻蟹種養助力農民增收
長春的土壤類型多樣,其中黑土、黑鈣土、黑甸土是長春境內最主要的土壤資源,地力肥沃,重金屬等點源汙染極少,可以說長春擁有發展農業的良好基礎。
良田也需要良法,長春不斷探索種植模式,「稻蟹種養」模式就是探索路徑之一。近年來,長春依託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與農業基礎,採用稻蟹種養模式,不僅實現了稻穀與河蟹的雙豐收,還拓展了農民增收空間。在長春德惠市,稻蟹種養模式已經成為農民增收的新途徑。
李長義是德惠市岔路口鎮長義家庭農場的負責人,從事農業工作近十年。2021年,在相關部門的支持下,李長義到山東省、遼寧省等地學習,將稻蟹種養模式搬進自家農田。「以前我在水稻田里養鴨子,能夠改善水質,但是對稻米的產量影響不大。學會稻蟹種養之後,我的水稻增產了,還收穫了河蟹。」
稻蟹種養模式是利用稻田濕地資源,在保障水稻穩產的前提下,開展水產養殖,形成季節性的農漁種養結合生產模式,這種模式具有不與糧爭地、一水兩用、一田雙收的特點,能夠極大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
稻蟹種養模式的成功離不開科技的支撐。長春積極引進和推廣先進的農業技術,破解優質扣蟹成本高、體質差、成活率低等難題,同時還加強了與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共同開展稻蟹種養技術研究,為農民提供技術指導和培訓,推動稻蟹種養模式的普及。
李長義回憶,種養的第一年,稻田里的河蟹經常「出逃」,造成了不小的經濟損失,「後來專家走進田里指導,幫助我們農戶發現問題,解決矛盾。」踩實田埂,加高蟹田的塑料布,田野拐角設計從直角變成圓角,李長義慢慢摸清了稻蟹種養模式的經驗,如今他1350畝的水稻田預計能收穫19000斤水稻。「幫助我們掙到錢了」,是李長義對稻蟹種養模式樸素的評價。
長春還持續探索多種「水稻+」農業模式。據德惠市農業農村局相關工作人員介紹,德惠市全市種養面積已經達到10萬畝,現已形成稻田養蟹、稻田養魚、稻田養蝦、魚蟹混養、蝦蟹混養等五種模式有機融合的局面。
品牌建設
擦亮糧食品牌「雙金名片」
提到農產品,大米、鮮食玉米等糧食都與長春這座城市牢牢綁定。長春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長春十分重視農業品牌建設,通過在全國範圍內宣傳推介長春糧食品牌和糧食企業,提升長春農產品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2024年,長春市在北京、杭州、無錫、福州、太原、武漢等地開展多次糧食產銷對接和宣傳推介活動,通過產銷對接和宣傳推介,推動企業在糧食貿易、代收代儲、加工銷售等方面開展深度合作。截至目前,長春已經先後在全國近30個大中城市宣傳推介長春糧食品牌和糧食企業,「長春大米」和「長春鮮食玉米」已成為全市的「雙金」名片。
新時代下的長春,農業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作為黃金玉米帶、水稻帶上的農業大市,長春市把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擺在首位,實施「藏糧於地、藏糧於技」戰略。在這片土地上,農業生產模式更新,智能化農業場景多樣,無人農場、智慧農業等新興業態正在蓬勃生長。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長春市也將繼續堅持生態、高效、多元化的農業生產方式,為農業現代化和農村經濟發展貢獻長春力量。
【名詞解釋】
稻蟹種養:
稻蟹種養是一種生態循環農業模式,在長春市得到了廣泛應用。這種模式基於稻蟹共生的理論,河蟹在稻田中活動能清除雜草和害蟲,其排泄物又能肥田,能夠促進水稻生長,而水稻則為河蟹提供豐富的天然餌料和良好的棲息條件。
長春市的稻蟹種養模式,利用了當地的水稻種植資源和河蟹養殖經驗,形成了良性的生態循環,提高了土地和水資源的利用率,實現了農業的高產、高效和可持續發展。
記者:陳璐
編輯:賈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