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學鄉村振興論壇:因地製宜創新體制機制,推動城鄉融合發展

新京報訊(記者王思煬)11月11日,新京報記者瞭解到,北京大學2024年鄉村振興論壇在京舉辦。論壇由北京大學新農村發展研究院、北京大學現代農學院主辦,以「全面深化農村改革,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為主題,探討完善農業農村基本制度、促進城鄉融合發展、構建農業新質生產力的體制機制等重大發展問題。

北京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董誌勇表示,北京大學學科體系中,農學是歷史最為悠久、近年來發展最為迅速的學科之一。鄉村振興領域的研究與實踐在當前具有前所未有的廣闊前景與重大使命,呼籲專家、學者為鄉村振興和農業農村現代化提供更多創新視角和實用建議,推進國家鄉村振興戰略深入實施。

農業農村部總畜牧師王樂君指出,從業者要錨定建設農業強國的目標,聚焦農業農村重點領域深化改革,鞏固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堅持農業農村優正選展。

論壇上,第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農業與農村委員會主任委員陳錫文作題為「鞏固和完善農村的基本經營制度」的主旨報告。他指出,農村基本經營制度是堅守我國農村社會主義性質的制度,未來要繼續堅持和完善這一制度,為推動農業現代化、促進鄉村振興和維護農民權益提供強有力支持,為農村發展和共同富裕奠定堅實基礎。

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農村發展研究所所長魏後凱作「新時代城鄉融合發展的體制機制」報告時,詳細闡述我國城鄉融合發展的現狀、難點及未來改革方向,並指出在城鄉融合發展大潮中,通過體制機制創新推動城鄉融合發展是我國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根本保障。

北京大學現代農學院院長、新農村發展研究院院長黃季焜在「因地製宜發展農業新質生產力的體制機制」報告中指出,以前多數農業政策是圍繞著耕地發展,但草地、林地、湖泊同樣值得關注。當前要踐行大食物觀,發展大農業,還需要與之相適應的制度安排、科技創新、政策創新和投資創新。在黃季焜看來,用新質生產力發展農業,必須釐清新質生產力的內涵和外延,為實踐提供理論指導。農業是自然再生產與經濟再生產的結合,必須因地製宜建立與農業新質產品、新質生產要素和新質生產方式發展相適應的的體制機制。

論壇還就大食物觀與大農業發展、農業綠色發展與低碳轉型、數字技術與農業產業融合、農村人力資本與農民發展等方面的現狀、潛力和挑戰展開圓桌討論,交流科技、制度、政策、投資等領域的改革創新對農業農村發展的關鍵作用,為推進鄉村振興提供深度思考。

北京大學2024年鄉村振興論壇。 北京大學新農村發展研究院供圖北京大學2024年鄉村振興論壇。 北京大學新農村發展研究院供圖

編輯 李嚴

校對 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