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居之都唐山,從一老一小到全方位保護

2024年3月,一位孕婦在家意外生產,當她的家人撥通急救電話後,調度員就開始調度救護車,並在電話中指導孕婦的母親,幫助孕婦分娩,當救護車在幾分鐘內到達時,孕婦的母親則正在幫助孕婦結紮臍帶。

2023年以來,唐山市不斷佈局院前急救網絡,推動院前急救的網格化,實現城鄉居民救護車「隨叫隨到」。與此同時,一張更大的社會保障網絡也在逐漸建成,養老、托育、大病等無不納入其中,成為唐山建設宜居之都的底層基礎。

唐山環城水系景色秀麗。 趙亮 攝唐山環城水系景色秀麗。 趙亮 攝

生命線

打通急救的最後一公里

在唐山,類似的故事還有很多,據介紹,2023年以來,唐山市不斷佈局院前急救網絡,推動院前急救的網格化,把承擔患者緊急救治的二級以上公立醫療機構、鄉鎮衛生院全部納入院前醫療急救網絡,城市地區服務半徑不超過5公里,農村地區服務半徑10至20公里。

在這個網格中,全市1000多輛救護車,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到達救護地點,而對城鄉居民來說,救護車可以做到「隨叫隨到」。

在推進急救網格化的同時,唐山市還在不斷降低急救患者的經濟負擔,從2023年6月起,唐山市對120院前救護車實行財政資金補貼,同時實現患者上車即入院,把在救護車上發生的院前急救費用,納入醫保報銷範疇,截至今年4月30日,唐山市共計免除使用救護車百姓的交通費用975.1萬元,受益人數13.16萬人次。

飛奔在城鄉之間的救護車,是每一個居民的生命線,而生命線的後方,是一張龐大的公共服務網絡,在唐山市,所有的急救系統,被統一集成在唐山市120急救指揮中心的網絡平台上,當急救電話接入時,這個平台就開始發揮作用。據介紹,2023年全年,該中心共受理急救電話110577個,派出急救車輛36952次,通過急救電話指導成功案例10例,救治急危重症病人30635人次。

保障網

讓城市擁有更多的溫情

上午10點半,90歲的祖長印慢慢走進村里的老年食堂,食堂里已經有許多老人,三三兩兩地坐在一起,這是唐山市豐南區東田莊鄉崔莊戶村一天中最熱鬧的時候。

而隨著冬季的到來,村黨支部書記董會合進城買菜的頻率變得更快了,他是崔莊戶村養老食堂的直接負責人,祖長印和數十位老年村民每天吃的新鮮蔬菜,都是董會合採購的。董會合介紹,村里60歲以上的老人,有118位,佔全部常住人口的四分之一左右,70歲以上的有20多位,80歲以上的有10多位,老人如何安居,是村莊治理中最重要的問題之一。

像崔莊戶村這樣的村莊還有許多,同時城市社區也面臨著養老的難題,記者瞭解到,唐山市連續6年將養老服務相關工作列入市委、市政府民生工程,先後出台實施一系列加大養老服務供給的政策措施,包括養老床位的增加、城市街道養老服務中心的建設、社區日漸照料機構的普及、縣鄉養老服務網絡的建設等,遍佈鄉村和城市社區的養老食堂,就是其中的措施之一。

在崔莊戶的老年食堂開飯時,唐山城區的一家托育園中,數十個3歲以下的孩子,也到了午飯的時間,他們的父母大多在上班,無法照顧他們,而在這家托育園中,有專門的護理員照顧他們,一直到他們的父母下班,接他們回去。

在唐山市,許多地方都有這樣的托育機構,唐山市民政局數據顯示,唐山市0-3歲嬰幼兒約15萬,截至2024年7月,唐山市托育服務機構1123家,嬰幼兒托位數4.29萬個,每千人口擁有3歲以下嬰幼兒托位數5.56個。

據介紹,近年來,唐山市先後實施多項推動嬰幼兒托育的政策措施,包括推動公辦幼兒園提供托育服務、探索托育服務新模式、加強嬰幼兒照護能力建設和托育人才培養等,通過政府投入、政府購買服務等多種方式,使得全市普惠式托育佔比達到80%,多數公辦幼兒園開設的托育班,月收費約為700元左右。

宜居地

全鏈條保障的醫療服務

不到三歲的黃盈嘉,是先天性唐氏綜合徵患者,在她家裡,每週都會有專門的護理員上門服務兩三次,護理員會幫助黃盈嘉的父母一起,給她喂飯、洗澡……而她的母親,也能抽出時間,做點兒自己的事情。護理費用,來自一項名為長期護理險的保險,這是唐山市針對有失能、失智人員的家庭,推出的特殊險種,目前全市累計享受長期護理險照護待遇的有57468人,正在享受該保險服務的有27533人。

數據顯示,到目前為止,唐山市長護險定點服務機構超過180家,他們在為重點人群提供護理服務的同時,也緩解了失能人群長期滯留醫院的問題,減輕了醫療機構和家庭的負擔。

另外一項針對重疾患者的普惠性醫療保險,則為那些存在「因病致貧」「因病返貧」風險的家庭,提供了更好的兜底保障。

記者瞭解到,這款名為「惠唐保」的特殊保險,保費為每年129元,平均每月10.75元,保費允許使用醫保個人賬戶支付本人及親屬保費,保險不設參保門檻,本地所有參加基本醫療保險人員均可參保。截至2024年4月底,「惠唐保」參保人數達173.61萬人,已理賠17.15萬人次,合計支付2.24億元。

一個覆蓋全社會的保障體系,一張深入到每一個角落的服務網絡,這些看不見卻直接關繫著城市文明的基礎,正在不斷展現著這座城市的溫情。

唐山市大釗公園。 趙亮 攝唐山市大釗公園。 趙亮 攝

記者手記

鋼鐵之城柔軟之心

唐山,這座鋼鐵之城和工業重鎮,正在悄然變化。傳統工業變成了綠色高質的智慧製造,煙囪林立的景象,早已經成為了歷史的記憶,繁忙的港口中,敞開的不只是商品進出的通道,更是一個城市的胸懷和希望。

從分佈全市的老年餐桌,到遍佈街巷的體育公園,從繁華的城市到美麗的鄉村,從潔淨的工廠到社區,當發展的成果惠及越來越多的普通人時,一個城市的細膩和溫暖,就越發容易被人們感知,一個城市的文明,也就越加深沉和豐富。

記者:周懷宗

編輯:韓雙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