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米之鄉」牡丹江,邁向特色農業強市

每年11月,黑龍江省牡丹江東寧市的木耳種植戶就要忙起來了,他們要開始製作菌包,為明年的收成開個好頭。在這個以黑木耳產業為支柱的小城里,這是關係到許多人收入的大事。

11月也是響水大米收穫的季節,「新米下來了」。一年只收穫這一季稻,賣得好,這一年才算沒白忙活。

與此同時,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年青人返鄉創業,種水稻、賣山貨、發展鄉村遊,沉寂許久的村莊又熱鬧了起來。

這邊收穫,那邊播種,牡丹江的土地上總在生長著「魚米之鄉」的新故事。

寧安市國際稻米公園空中鳥瞰圖。 寧安市委宣傳部供圖寧安市國際稻米公園空中鳥瞰圖。 寧安市委宣傳部供圖

科技加持

小木耳撬動30億元大產業

郭雯,東寧市食用菌研發中心主任。每年這個時候,她都要下鄉指導農戶,解答他們的技術問題,再組織幾場專業培訓。菌包生產是種植黑木耳的第一步,這個環節搞好了,明年的收成才有指望。

一般來說,菌包生產從現在開始,一直持續到明年2月,種植戶把鋸末、麥麩、豆餅粉等按照一定配比放到袋子裡,消滅掉不需要的雜菌,再接入黑木耳菌種,經過30到40天的培育,等到黑木耳菌種幾乎長滿,菌包就製成了。

種植戶要將菌包碼放到地上或者一個挨一個地掛進大棚里,地擺栽培和掛袋栽培是目前兩種主流的黑木耳培育方式。在東寧北河沿國家級黑木耳標準化栽培示範園區,一排排整齊排列的菌包煞是壯觀。

人們接下來要做的是等待。黑木耳在菌包里逐漸生長,直到破袋而出。一般來說,5月中旬頭茬木耳就破袋了,種植戶採摘完後,接著是第二茬、第三茬……「出耳」一直持續到7月,黑木耳會分五茬從菌包里鑽出來。

種植戶不用操心銷路,木耳曬乾後,就有木耳經理人主動上門來收。多數情況下,他們會將收來的木耳運往東寧綏陽黑木耳大市場,這裏是全國最大的黑木耳交易市場,佔地144公頃,光商舖就有520個。

在東寧這個以黑木耳產業為支柱的小城里,菌農有2.8萬人,佔農民總人數的28%,每年黑木耳種植規模達9億袋,所生產的木耳乾品超過4萬噸,產值超過30億元。

現在,郭雯所在機構與高校開展合作,引進了「西藏六號」和雜交菌種,通過技術革新,讓栽培出的黑木耳肉質更厚,口感更好。當地企業還推出了即食木耳、凍乾脆片、木耳醬等深加工產品,高附加值的木耳飲品也正在研發中。

直播帶貨

把響水大米賣出響亮價格

距離東寧約200公裡外的寧安也進入了水稻收穫的季節。這裏以出產響水大米而聞名,這種大米的特別之處在於,它是生長在石板田上的。

對水稻來說,石板田是極為難得且難以複製的優渥土壤。上萬年前的一次火山噴發,岩漿外溢形成熔岩台地。在之後的漫長時間里,岩石經歷了風吹日曬、雨水衝刷、生物破壞而逐漸風化,表面堆積起了一層腐殖土,腐殖土營養豐富,後又演變成了獨特的「石板田」。

渤海鎮上官地村就是一個以「石板田」聞名的傳統村落。據說,石板大米在唐代渤海國時期就是珍貴的貢米。

陳雨佳出生在這裏。在外求學、工作幾年後,2016年,陳雨佳回到上官地村,擔任玄武湖大米專業合作社銷售經理。

銷售經理要時刻想著的,就是如何把大米賣出去,還要賣個好價錢。到底是年青人,很快,陳雨佳就嘗試起了直播賣貨。

她喊來村里的年青人跟著她一起幹,從水稻育秧、田間管理到秋收的各個環節都通過直播鏡頭展現給消費者,他們還順便科普起了有機稻米、稻田鴨、稻田小龍蝦這些「時尚詞兒」,教消費者如何「避坑」。

截至目前,上官地村合作社拉動本村及周邊農民就業500餘人。2023年,上官地村水稻種植面積達到2400畝,大米總產值突破3000萬元,社員人均收入3.5萬元。

近兩年,寧安還在打造響水·國際稻米公園,除了民俗體驗、農業觀光外,還配套建設渡假酒店等。上官地村將被打造成公園的稻作展示區。

回鄉創業

一份好事業讓人才回家

考上大學、留在城市,幾乎是每一個鄉村孩子最理想的未來。「有出息」,村里的長輩每次說到這裏時,總會一邊向陳雨佳的父母投去羨慕的目光,一邊不忘以她為榜樣教育自家的孫輩。

「為什麼要回來?」外人不理解,父母很反對,連她自己也不是完全沒有猶豫過。

受父母務農影響,她自小就對莊稼感到親切,長大後又接觸了不少新觀念、新事物,認知早已在父母之上,她不甘心鄉親們辛苦勞作的成果只能勉強維持一年的生計,她覺得有些事,她可以做。

2016年,陳雨佳辭掉了寧安市第一中學體育教師的工作,回到了家鄉。不到十年的時間,合作社的大米賣出了銷量,賣上了價錢,鄉親們的收入也有了保障。

和陳雨佳一樣,今年是郭雯回家的第十年,她是東寧人,在哈爾濱度過了本科和研究生的時光。2013年,東寧市成立食用菌研發中心,第二年就招錄了8名研究生,專門從事黑木耳研發、技術推廣等工作,學習食品專業的郭雯是其中之一。

「畢業的時候也想過走出去,但剛好趕上家鄉有這樣的產業,又給科研人員提供了這麼好的平台,還能陪在家人身旁」,專業對口的郭雯當即決定回家。

十年之後再看當初的選擇,郭雯覺得「挺好的」。她說,她不是選擇城市,而是選擇了一份事業,「跟一群誌同道合的人為一件事去努力,很有意義。」

林口縣柳樹鎮沙棘種植基地,黃澄澄、金燦燦的沙棘果簇擁枝頭。 林口縣委宣傳部供圖林口縣柳樹鎮沙棘種植基地,黃澄澄、金燦燦的沙棘果簇擁枝頭。 林口縣委宣傳部供圖

數說牡丹江

4.2%

2023年,牡丹江地區生產總值952.6億元,同比增長4.2%。截至2023年末,全市戶籍人口238.1萬人,其中鄉村人口95.4萬人。全年城鎮新增就業28510人。

410.9億元

2023年,牡丹江農林牧漁業總產值410.9億元,比上年增長1.7%。全年糧食總產量295萬噸。其中,食用菌產量(干鮮混合)22.5萬噸,同比增長4.4%。全市綠色有機食品企業達到88家、207個產品,全市綠色有機認證面積達到532萬畝。

記者:薑慧梓

編輯:朱麗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