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湖伴水,武漢逐「綠」向「新」競未來
初冬的武漢,暖陽高懸空中,澄淨藍天為幕,只為等待金燦燦的銀杏閃耀登場。東湖之畔,水天相映,磨山密集而挺拔的樹木,舒展著紅、橙、黃、橘、綠的葉子,五彩斑斕,好似大自然打翻的調色盤。
「一城秀水半城山」,得天獨厚的生態資源優勢,是大自然對武漢最好的「餽贈」,也是武漢推動綠色發展最豐厚的基礎。近年來,武漢堅定不移走好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全面實施綠色低碳轉型,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積極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
綠意滿城
生態之美不可缺「濕」
推窗見綠,出門入園,綠色生活已融入武漢的城市肌理。
每天晨曦微露,武漢東湖綠道上就有人在活動了。湖光水色相伴下,人們在此跑步、騎行、晨練……綠道已成附近居民家門口的大花園。今年6月,隨著武漢東湖綠道三期書香道的正式開放,全長105公里的東湖綠道成功「畫圓」,成為全國城市核心區最長的
環湖綠道。
武漢東湖綠道工作人員介紹,開通8年來,已有超過一億人次到東湖綠道打卡。每逢節假日,這裏更是會被遊客擠爆。
東湖綠道只是綠色武漢的一個縮影,這個擁有百湖的城市正在「逐綠之路」上奮力奔
跑,努力打造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城市。目前,武漢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43.12%,綠道總里程已達2400餘公里,大小公園串珠成鏈、織鏈成網,在今年內將達到1000座,實現「300米見綠、500米見園」的詩意生活。
10月15日,來自中國、法國、日本等7個國家的200餘名專家學者,在山東參加「2024國際濕地城市市長圓桌會議」,武漢市園林和林業局副局長柯豔山在會上分享了武漢的濕地保護經驗。
早在2022年,武漢就成為了全球首個人口過千萬的國際濕地城市。近年來,武漢市設立的1469名陸域河湖長和2330名林長,實現了流域管理全覆蓋,並通過率先為濕地保護立法、全面編製保護規劃、優先實施生態補償,構築了濕地保護「三重保障」。
目前,武漢已建成全國領先的智慧濕地管理系統,200餘個前端物聯感知設備可完成物種識別、生態監測、威脅預警等重要功能,形成覆蓋4萬公頃重要濕地和8.7萬公頃湖泊的「空—天—水—岸」一張網。
綠色轉型
傳統產業「老樹發新芽」
逐「綠」而行的,不只生態,還有產業。
高爐煉鐵、轉爐煉鋼,看似不變的工藝流程,其間卻藏著許多「門道」:更多廢鋼被投入冶煉流程,在高溫中「浴火重生」,化為新鮮的鐵水和鋼水,從回收到加工再到冶煉,鋼鐵循環材料綜合使用量大於30%。今年3月,國內首批低碳排放的矽鋼產品在寶鋼股份武漢鋼鐵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武鋼」)成功下線。
眼下,在位於武漢青山區的武鋼生產基地內,投資50億元的全球最大取向矽鋼製造基地已開工半年,正衝刺2025年初實現投產。項目建成後,可年產22萬噸高端取向矽鋼,每年減少碳排放約200萬噸。
武鋼相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公司聚焦極致能效、綠色能源、低碳冶金和循環經濟,爭做行業綠色低碳轉型發展先鋒。2017-2023年,累計投資超150億元用於綠色低碳環保改造,產品噸鋼綜合能耗、碳排放強度連續7年下降,為武漢市其他產業發展騰挪出大量能耗與碳排放空間。
作為我國重要的工業城市,武漢傳統產業基礎雄厚。隨著新型工業化的快速推進,綠色逐漸成為這座工業重鎮的「生態底色」。今年初,工信部官網發佈2023年度綠色製造名單,武漢24家企業入選綠色工廠,位居全國同類城市前列,累計綠色工廠總數達50家。
武漢還推出專項資金讓更多企業享受「減碳紅利」。武昌沙湖之畔的「中碳登」大廈是全國首個雙碳產業特色樓宇,2022年10月啟用至今,已吸引57家國內外龍頭企業、研究機構、組織入駐,初步形成「一棟樓就是產業鏈、上下樓就是上下遊」的產業生態圈。碳交易、碳評級、碳認證、碳核算、碳資產管理……一個千億級碳產業集群正強勢崛起。
綠色賽道
新興產業「青苗長成林」
傳統產業改造升級,新興產業加快開展。
「作為全球首個兆瓦級品牌超快充樁,‘嵐圖VP1000’最快可實現‘充電1秒鍾,續航1.7公里’的超充速度。其兼容性亦全球第一,對200-1000V車型全覆蓋,可兼容市面上所有的主流充電協議。」在嵐圖汽車科技有限公司的首座智慧超充站中,用戶服務中心經理李傑向記者介紹著這款9月底才上市的新產品。
「這座智慧超充站同樣‘內有乾坤’,是基於‘逐日光伏+電池儲能+超級充放電’三合一的充電解決方案,也是車網融合的最佳實踐。」李傑解釋,「裝配的光伏板,可以像向日葵一樣實時追蹤太陽位置,將陽光最大化轉為電能;配備的儲電系統,實現了用電低谷期儲存電能、用電高峰期釋放電能,極大緩解了充電高峰期的用電壓力;超級充放電系統,不僅可以對車輛進行‘綠電’的快速補充,也具備把‘綠電’反向輸出到電網的能力,讓用戶不僅能慳錢還可以賺錢。」
創立於2019年的嵐圖汽車,是東風汽車旗下高端智慧新能源品牌,最新數據顯示,從年初至10月底,嵐圖汽車累計銷量達62705輛,同比增長87%。
2023年,武漢全市經濟總量邁上2萬億元台階。而這一發展能級的新躍升,與新能源汽車等新興產業的發展密不可分。目前,武漢市已經形成了光電子信息、汽車及零部件、大健康三大千億級產業集群。在做大做強集成電路、新型顯示器件、下一代信息網絡、生物醫藥等4個國家級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的同時,正著力培育壯大商業航天及北鬥應用等兩個省級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
【名詞解釋】
國際濕地城市:長江與漢江相遇之處,武漢依水而生、因水而興,境內145公里長江岸線蜿蜒曲折、165條河流交錯縱橫、166個湖泊星羅棋布,1624平方公里濕地美景如畫、佔全市國土面積的18.9%。2022年,武漢成為全球首個人口過千萬的國際濕地城市,也是全國首個舉辦《濕地公約》締約方大會的國際濕地城市。
記者 揭明玥
編輯 袁國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