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變化的「雙十一」,看經濟新活力
來源:北京網民說
史上最長的「雙十一」購物節,今年你買了點什麼?
網絡時代的一大特點是,不管什麼事情熱度起來得快,降得也快,要保持熱度就要不停地出新出彩。
「雙十一」購物節,是人們一年中集中消費的重要節點,其實這些年一直面臨著消費環境的變化,挑戰和變革從未停過。
打破「深溝高壘」
以往一提到網絡購物節,人們首先就想到了便宜二字,為了湊滿減,消費者不得不買一些不需要的商品,以致於很多年青人被奇葩的滿減政策惹火了,喊出了「不買立減100%」來抵製套路。
各大電商平台敏銳地覺察到了人們的消費心理變化,今年大家正在逐漸走出片面追求低價競爭的陷阱。價格戰少一些,商家就不必為了走量而引導網民為湊滿減買一堆沒用的東西,「購物節」的整體口碑也就會提高了。
不打價格戰,並不意味著消費者得不到實惠,今年「雙十一」的一個最大特點是政府補貼首次入場「加持」。
今年以來,財政部積極推進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工作,國內各地區家電以舊換新補貼政策陸續落地,各大電商成為補貼政策的執行平台。在國家補貼的基礎上,天貓聯合品牌再追加60億補貼,部分家電的價格將降低至6折。今年預售開始的第一個小時,天貓大家電成交同比去年大漲765%。
此外,今年阿里巴巴、騰訊、京東三大平台積極響應,打破支付、物流的壁壘。淘寶支持微信支付,在微信里也可以直接打開淘寶,減少了支付環節中的操作困難,而京東和淘寶天貓的物流系統也互相接通。
這一進步,既能優化網民的消費體驗,還破除了網絡經濟中的「深溝高壘」,使得各種數據、資源更加自由流動,加速網絡經濟統一市場的形成;使得競爭更為充分,活力進一步增強,有那麼點「三通一平」的意思。
積極信號正在增多
「雙十一」的變遷背後,其實反映了全社會消費觀念和消費環境的深刻變化。廣大消費者已經逐漸走出對價低量大的迷戀,而更注重商品和服務的質量。與之相適應,商家的盈利模式也從走量向提質增效過渡,這本質上是消費理念和商業形態升級的表現。「雙十一」不一樣了,深層原因是發展方式正在潛移默化改變。
拿這些年最火熱的文旅行業舉例,各地文旅部門因應消費者的最新需求,不斷提高服務質量,看上去是在「內卷」,其實帶動了行業競爭力的整體升維,消費者得到了更好的體驗,自然願意買單。
各大電商平台回應消費者需求,適時淘汰過去被詬病的促銷模式,真正讓利消費者,這是做長久生意的思路。這一切變化從根本上講,是我國經濟環境、消費服務整體進步的表現,也是中國經濟活力的源泉之一。
「雙十一」的種種新舉措,是中國經濟與時俱進,不斷自我變革,激發活力的縮影。近期,中國經濟中的積極信號越來越多。
就在11月8日,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二次會議審議通過近年來力度最大的化債舉措:增加地方政府債務限額6萬億元,用於置換存量隱性債務。從2024年開始,我國將連續五年每年從新增地方政府專項債券中安排8000億元,專門用於化債,累計可置換隱性債務4萬億元。加上這次全國人大常委會批準的6萬億元債務限額,直接增加地方化債資源10萬億元。
需要創業還債的企業,如果此時銀行能貸給它一筆錢,資金就能周轉過來。這10萬億元化債舉措就是給地方政府注入的一股活水,使基層運轉得以盤活,得以有更多精力和資金用於謀劃發展。
市場正泛起漣漪
「化債」這一舉措的後勁將陸續發揮出來,我們不妨拭目以待。而此前出台的各項利好政策,正如已默默改變的「雙十一」一樣,也正在悄然發揮作用。
國慶節前後,人民銀行、財政部等部門陸續推出的政策,在市場上泛起漣漪,特別是股票市場和房地產市場也都出現反彈,市場活躍度明顯提升。
9月滬深股市股票成交量大幅增長32.7%,尤其值得注意的是,9月下旬以來,外資淨購入境內股票總體增加,外資配置人民幣資產的意願進一步增強。11月8日,滬指一度站上3500點,至於這會不會成為股市的「拐點」,則有待進一步觀察。
隨著降低存量房貸利率,以及多地取消限購等新政出台,人們買房置業的熱情也在回溫。
住房城鄉建設部公佈的數據顯示,10月份全國商品房成交量同比增長3.9%,自今年2月份連續8個月下降後,首次實現增長。其中,廣州、深圳、南京等城市新房成交量同比增幅超過30%,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二手房成交量同比增長超過50%。
與以往「金九銀十」的規律不同,今年10月份的房地產行情表現要超過9月,2007年以來首次出現這種情況。這是政策落地後發力的結果,市場對於房地產政策的調整給出了積極回應。
此外,作為中國經濟的「三駕馬車」之一,今年前10個月,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36.02萬億元,同比增長5.2%。中國商業聯合會最新數據顯示,11月份,中國零售業景氣指數為51.0%,同比上升0.2個百分點。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高盛、瑞銀證券等多家外資機構也紛紛上調中國經濟增長預期。
一年一度的「雙十一」是一扇觀察中國經濟的窗口,它和很多經濟現像一樣,隨時代的發展,發生著深刻的變化,這些變化背後是全社會創新發展的努力。
回首來路,其實中國經濟發展之路上一直伴隨著各種挑戰,但面對困難我們從未妥協和放棄,總是在想方設法提出對策、解決問題,這就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的精神。我國經濟發展的基本面和長期趨勢沒有改變,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沒有變,把握住這條主線,就能在百年大變局的浪湧雲飛之中立穩腳跟、看清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