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靈西」到「通通」,北京多個「AI人」正在快速成長中

隨著數字經濟的發展,人工智能越來越多地滲透到社會的方方面面,成為未來產業發展中最重要的力量之一。作為全國人工智能綜合實力最強的城市,北京市人工智能研發、產業等不斷提升,成為城市發展的新動能。

在這座被稱為「AI第一城」的城市中,AI究竟如何和城市發展有機結合在一起,新的技術如何變成生產力,推動現代大都市的轉型發展?在北京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主辦的「新質生產力看北京」採訪中,新京報記者探訪了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全球首個通用智能人小女孩 「通通」誕生地,以及中關村門頭溝園的「京西智穀」智算中心,瞭解北京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的一角。

中關村門頭溝園的「京西智穀」智算中心。新京報記者 周懷宗 攝中關村門頭溝園的「京西智穀」智算中心。新京報記者 周懷宗 攝

通用智能:像人一樣的機器人

如何打造一個更接近人類的人工智能?

在北京中關村,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里,一個接近3到4歲人類智商和學習能力的智能人「通通」,正在模擬現實的「家庭」中,不斷學習和成長,它擁有視覺能力,具備人類普遍的價值觀,並且可以自動生成任務,自己學會吃飯、睡覺、整理房間……

智能人「通通」。新京報記者 周懷宗 攝智能人「通通」。新京報記者 周懷宗 攝

一面大屏幕上,展示著一個普通家庭的生活場景,臥室、廚房、客廳、電視、茶几、沙發、書桌等所有真實生活中的空間和用具一應俱全,外表3到4歲的「通通」就「生活」在這裏,和一個普通的人類孩子一樣,進行各種各樣的學習。

「通通」是通用人工智能的產物,也是新質生產力的典型代表,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先進技術中心通用智能體平台部主任麼剛介紹,「通用人工智能」是全球科技競爭的製高點,和普通人工智能不同,它能夠完成無窮多任務,可以自主定義任務,在不同環境中自動生成任務,並完成任務。此外還是價值驅動的人工智能。「簡單來說,我們人類早上起床去上學上班、餓了去吃飯,這些行為都是由自己價值體系驅動的,而不是由數據或知識驅動。這也是我們研發‘通通’的目的,就是讓它能夠像人類一樣,具有自主學習、成長和工作的能力。」

工作人員介紹全球首個通用智能人「通通」。新京報記者 周懷宗 攝工作人員介紹全球首個通用智能人「通通」。新京報記者 周懷宗 攝

記者看到,在不同的家庭場景中,「通通」可以自主完成吃飯、睡覺、打掃房間、清理雜物等任務,而當這個具有人類3到4歲智商的智能人,在鏡子中看到自己臉上的汙漬時,還會主動清潔乾淨。據介紹,科研人員正在研發和創造更多的場景,讓這個智能人像真實的人類孩子一樣成長。「目前發佈的智能人,還只是單獨學習,我們已經在打造一個六口之家,模擬真實的家庭,有爺爺奶奶,父母,兩個孩子,讓智能人擁有社交的能力。」麼剛介紹,「未來還要打造幼兒園更大的真實社交場景,促進智能人進一步成長。」

科技高地引領人工智能技術發展

北京人工智能人才培養全國領跑,北京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黨組在2023年9月發佈的《關於北京市加快推動人工智能產業創新發展的調研報告》中指出,北京市人工智能人才資源基礎國內領先。5所高校開設相關本科專業、32所高校擁有相關碩博學位授予權;北京高校還設立了8個人工智能學院、研究院,全國佔比約18%。培養人工智能人才約3萬人,數量居全國首位。

預測機構發佈的數據顯示,中國人工智能產業將在未來10-15年取得長足發展,多項產業要素全球領先。預計到2035年,中國人工智能產業規模為1.73萬億元,全球佔比30.6%。

而作為人工智能產業和科研力量最強的北京市,在2022年,人工智能相關產值規模就達到約2170億元。

2023年,北京市人工智能產業進入高速發展的階段,2023年,北京正式提出加快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人工智能創新策源地。

2023年2月,北京發佈了《2022年北京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白皮書》,並隨後在5月份分別發佈了支持人工智能發展的「二十一條」和「夥伴計劃」。2023年5月30日,北京市發佈了《北京市加快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人工智能創新策源地實施方案(2023-2025年)》和《北京市促進通用人工智能創新發展的若干措施》。

系列政策的發佈和實施,不斷推動北京市人工智能的發展,北京市人工智能企業總量居全國第一、核心區域產業集聚能力居全國第一、人工智能論文發表量居全國第一……

在北京各區,結合自身特點和優勢,人工智能產業發展也各有特色,如門頭溝區,是北京市人工智能重點佈局區和算力建設規劃的E級智能算力高地,已建成500P全市最大國產自主可控人工智能算力集群。海澱區依託高校和科研機構的優勢,重點發展技術研發和人才培養等。

京西智穀打造算力服務的全鏈條

如果說通用人工智能是人工智能技術的製高點,那麼基礎算力的建設,算力服務體系的完善,則是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的根基。

在北京門頭溝,永定河畔,一座高科技產業園區中,500P算力的算力中心,成排的服務器,正在為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們,提供算力服務,這裏是北京最大的國產自主可控人工智能算力集群,也是門頭溝區發展人工智能產業的典型代表。

「京西智穀」智算中心。新京報記者 周懷宗 攝「京西智穀」智算中心。新京報記者 周懷宗 攝

據介紹,在轉型發展中,門頭溝區將人工智能作為重點發展的三大科技產業之一,近年來著力打造「京西智穀」,以及依託「京西智穀」的現代科技創新中心。

算力是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的基礎,也是京西這個傳統礦區轉型的標誌之一,據介紹,該算力中心適配並提供多個開源大模型以及自然語言處理、計算機視覺等多個領域主流開源模型,同時,異構算力集群液冷機房已加固具備1000P算力建設條件,風冷方面已建成400個16KW機櫃滿足2000P算力能力,預計年底形成E級算力集群。

中關村門頭溝園管委會副主任索鑫介紹,目前,「京西智穀」智算中心已遷移、適配和孵化了20餘個主流大模型,累計鏈接、服務700餘家人工智能企業及單位,推動了19個氣象、教育、司法、檔案、應急、交通、政務等大模型標杆應用場景成功落地。

「靈西」是門頭溝區和北京氣象局合作開發的氣象AI人,於2024年6月正式發佈,「靈西」不僅是智能氣象助手,還將通過人工智能專業大模型賦能,實現對氣象數據的深度挖掘和精準分析。

京西智穀。新京報記者 周懷宗 攝京西智穀。新京報記者 周懷宗 攝

記者注意到,在京西智穀,這樣的人工智能產品還有許多,如可以實時對方言進行轉化的「直播AI人」、「法律AI人」等。

未來城市人工智能改變生活

無人駕駛、無人機快遞、智慧工廠、遠程醫療……在北京,人工智能正在每一個領域蓬勃生長。據悉,北京將加快大模型主流技術追趕步伐,持續佈局顛覆性技術,以引領性創新優勢實現換道超車。此外,北京將建設一批高能級創新平台,實現產業鏈強鏈、補鏈、延鏈,並推動大模型規模化應用落地。

2024年7月,北京市發佈了《北京市推動「人工智能+」行動計劃(2024-2025年)》,《行動計劃》明確提出:2025年底,通過實施5個對標全球領先水平的標杆型應用工程、組織10個引領全國的示範性應用項目、推廣一批具有廣泛應用前景的商業化應用成果,力爭形成3-5個先進可用、自主可控的基礎大模型產品,100個優秀的行業大模型產品和1000個行業成功案例。

根據《行動計劃》,人工智能技術將廣泛運用在不同場景,全面改變這座城市的發展路徑,改變人們的生活狀態。

如教育領域,北京將重點彙聚本市優質教學案例、講義素材、施教方法以及學生心理健康、公序良俗常識等教學知識,培育跨學科、跨學段的教育大模型平台。

在醫療領域,北京將構建醫療監管機制創新、醫院與醫生科研成果收益均衡以及醫院信息系統智能化升級的三者合一「北京醫生」醫療大模型平台。

在文化領域,北京將彙聚文學作品、歷史建築、文化遺蹟、景點信息等優質文旅數據,推動人工智能與文旅深度融合,支撐文化大模型服務平台。

在交通領域,北京將基於大模型生成道路、車輛、人流、天氣等仿真數據,加快自動駕駛仿真訓練,優化車路雲網一體化技術路線,探索FSD、ASD等單車智能技術,建設智能、高效、安全的城市交通網絡……

夢想正在照進現實,科幻電影里的場景,不知不覺中,正在成為人們司空見慣的日常生活,也不斷重新塑造著這座城市的模樣。

新京報記者 周懷宗

編輯 張樹婧 校對 張彥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