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國博文創負責人:鳳冠冰箱貼的設計靈感來自觀眾與文物的合照

「我喜歡這個。」在國家博物館古希臘系利雲創櫃檯邊,一位觀眾開心地拿起一款大理石女性頭像浮雕圓盤殘片冰箱貼,反復欣賞。旁邊還有不少觀眾排起長隊,依次選購自己喜歡的文創產品。

「目前,該系列有11款產品已經斷貨,正在緊急補貨。今天剛拿來的100個阿佛洛狄忒發光冰箱貼現在也賣光了。金飾也很受歡迎,基本上架一週左右就斷貨了。」國博經營開發部副主任廖飛對記者表示。

繼明孝端皇后鳳冠冰箱貼火上熱搜之後,伴隨展覽「美的多元——古希臘的藝術與生活」展覽上新的系利雲創成為觀眾的新寵,博物館文創再次引起廣泛關注。

廖飛講述國博文創背後的故事。新京報記者 展聖潔 攝廖飛講述國博文創背後的故事。新京報記者 展聖潔 攝

突如其來的「爆火」

剛剛過去的「雙十一」,除了日用品、化妝品、家用電器等,博物館文創產品也成為人們購物車里的新寵。「我們一次上架5000個,後台最快的記錄是4秒售空。TOP10銷量產品里,基本都是鳳冠系列產品。」廖飛說。一位觀眾對記者表示,提前把鳳冠冰箱貼放在購物車,不到一分鐘就搶沒了。

上市三個月賣出近15萬個,有人清晨六七點排隊只為買到一個……近日,國博以明孝端皇后九龍九鳳冠為靈感設計的木質鳳冠冰箱貼和AR金屬鳳冠冰箱貼成為當之無愧的銷冠。為一「貼」赴一城、和文物合照,成為當下國博打卡的新方式。

「每一款產品,我們都是精心製作,有一定預期,但成為‘爆款’其實是一個很突然的現象。」廖飛表示。

他回憶,木質鳳冠冰箱貼在7月19日下午三點左右到貨,當成普通商品上架銷售。當晚,1700個冰箱貼就賣完了。「第一批木質鳳冠冰箱貼只做了3000個,按照以往銷量估計,單日銷量超過300個的產品就已經是‘頂流’了,於是第二天我們就通知廠家緊急補貨,但第二天上午就已經完全斷貨。」

在不斷補貨的過程中,9月27日,國博上架了金屬款鳳冠冰箱貼。「當天上午9點開館後,不到11點就賣了2300個,庫存只有6000個。因此,我們在當天下午對這款冰箱貼進行了限購,防止斷貨,同時,通知廠家增大產量。」

按照廖飛團隊以往的銷售經驗,一款產品上架後,銷量會慢慢上升到頂峰,平緩一段時間,再逐漸下降,而這兩款冰箱貼的起點就在頂峰,之後一直居高不下。

面對外界一些猜測,廖飛強調,鳳冠冰箱貼的「爆火」背後,沒有饑餓營銷,也沒有策劃。「基本是廠家出多少,我們就放出來多少,數量完全透明。現在,木質冰箱貼的產量每天是2000件,每天線下放出1000件,線上旗艦店700件,還保留了300件的安全庫存。金屬冰箱貼的產量每天是6000件,每天線下放出2500件,線上旗艦店3000件,保留500件安全庫存。」

「大家可能不瞭解安全庫存的重要性,如果在製作或是運輸過程中,產品出現瑕疵,可以給消費者更換。從工廠到北京的物流大概需要三天,中間有不確定因素,保留安全庫存也能保證產品不斷貨。」廖飛表示,面對即將到來的春節,工廠也在加緊備貨。

木質鳳冠冰箱貼。國家博物館供圖木質鳳冠冰箱貼。國家博物館供圖
AR金屬鳳冠冰箱貼。國家博物館供圖AR金屬鳳冠冰箱貼。國家博物館供圖

手工是冰箱貼的一大製作難點

談及鳳冠系利雲創最初的設計靈感,廖飛表示,去年六七月份,看到社交平台上有人和這頂鳳冠合照,隨後,越來越多人效仿,他們就決定圍繞鳳冠開發文創產品。「鳳冠冰箱貼並不是系利雲創里的第一款產品,在它之前,已經有了四五款產品。」

「手工是冰箱貼的一大製作難點。」廖飛介紹,鳳冠冰箱貼突破了一體成型的平面工藝。金屬冰箱貼上突出的6個鳳頭必須手工安裝,正面的10個流蘇、20顆珠子需要手工串起來,還有幾十顆紅藍色的小珠子,也需要人一顆顆點上去。經測算,一個熟練工一小時也就能做6個左右,不是隨便找個工人就可以做。

冰箱貼的供不應求也引來一些「黃牛」,在二手平台上,原價幾十元的鳳冠冰箱貼一度被炒到100多元。

廖飛表示,注意到這個現象後,他們也一直在採取措施。「當我們每天在網上放出200個冰箱貼時,明顯看到‘黃牛’的價格從150元降到128元;放出500個時,‘黃牛’的價格降到98元,放出1000個時,‘黃牛’的價格降到七八十元,但確實受到產能限制,無法放出更多的產品。」

現在,每天早上依然會有眾多觀眾來國博買鳳冠冰箱貼。為方便觀眾購買,國博調整了入口通道,將文創商店搬到西大廳,加派人手維持秩序。以前是很多觀眾四五點來門口排隊,現在有觀眾9點半到館也能買到心儀的冰箱貼。

「堅持線下售賣為主也是遏製‘黃牛’的一種方式。」廖飛表示,「線下每天放出3500個冰箱貼,每人限購2個,也保證大家能買到。」

鳳冠冰箱貼也帶動了鳳冠系列其他產品的熱銷。除了冰箱貼,設計團隊還開發出筆記本、化妝鏡、徽章、毛絨玩具、鑰匙扣、馬面裙、咖啡等10餘款系列產品。與此同時,國博西大廳的文創商店專門擺出冰箱貼貨架供觀眾選購,包括玉龍冰箱貼、四羊方尊冰箱貼、擊鼓說唱俑冰箱貼等。

「不得不承認,冰箱貼產品越來越‘卷’,追求重工是一種新的趨勢。」廖飛認為,人們如此青睞冰箱貼,是因為其單價低、具備日常實用性。它也承載了人們對於旅程的記憶,滿足了遊客的心理需求。「哪怕走到世界各地,人們第一反應可能也是買冰箱貼回去紀念一下。」

國博西大廳的文創店裡,觀眾在選購產品。新京報記者 展聖潔 攝國博西大廳的文創店裡,觀眾在選購產品。新京報記者 展聖潔 攝

今後會持續關注並回應公眾需求

什麼樣的文創更容易成為爆款?廖飛認為,首先,IP要有一定知名度,其次,設計要符合當下的審美理念,最後,工藝上要足夠精美、花心思,突破產品同質化的局面。「大家都在做冰箱貼,如何做出和現有產品不一樣的東西,是我們不斷在探索的方向。」

「站在國博文創開發的角度,我們梳理出陶器、瓷器、玉器、書畫、服飾、青銅器六大IP主題,優先選擇禁止出境文物、幾十件教科書中的‘國寶級文物’進行開發,也會在這個基礎上補充公眾關注度比較高的文物。」廖飛說。

他坦言,當下國內的博物館文創產業已經達到一定高度,正處在瓶頸期,需要考慮如何去突破。「比如,國家博物館從2011年、2012年真正開始做文創,起步較早,經過十年的發展,隨著國內製造業水平的提高,已經達到一定水平。我們發現,和國外的文創對比,可借鑒的東西不多了。」

國博推出的鳳冠拉花咖啡。新京報記者 展聖潔 攝國博推出的鳳冠拉花咖啡。新京報記者 展聖潔 攝

他指出,對於博物館文創來說,更重要的是挖掘其中的故事性。「其他文創可能只需要好看,而博物館文創需要把所承載的文物故事講好,讓文化能夠通過一件小小的文創產品傳播出去。比如,鳳冠上面鑲嵌了5000多顆寶石、上萬顆珍珠,應用了掐絲、點翠工藝,通過手工精心製作的冰箱貼,我們想要去體現當時的這種重工心思和水平。」

談起未來的計劃,廖飛表示,今後會持續關注公眾的需求,並及時回應。「文創是博物館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部分,我們希望,觀眾對某款產品感興趣之後,促使其來到博物館,去看一看相關文物,或者關注一場展覽,形成良性互動。」

新京報記者 展聖潔

編輯 白爽 校對 陳荻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