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重映:為什麼要「給青春補一張電影票」
今年重映(含定檔)的影片已超過20部,網民調侃2024年為「重映元年」
——————————
「這次看完《哈利·樸達》系列電影重映,我蠻後悔小時候沒看——如果小時候看,它會在我心中鋪設一個魔法世界。」清華大學博士一年級學生張均,最近去影院看了《哈利·樸達》系列電影。
張均喜歡參加觀影團組織的觀影活動:總在固定的場地、大家遵守良好的觀影規則、有時候可以收藏電影海報……一些影迷還會穿著「魔法袍」觀影,充滿儀式感。
香港中文大學研究生江離,今年暑假去影院看了重映的《你的名字。》。「8年前我和朋友們去電影院看過一次,當時是我人生中的一個重要節點,今年我想再看一次,回憶一下當年。」
《哈利·樸達》全系列8部電影、《這個殺手不太冷》《你的名字。》《哈爾的移動城堡》《海上鋼琴師》……近來,多部經典電影院線重映,吸引大批觀眾走進電影院。當「青春回憶」再一次閃耀在大銀幕上,藏匿於悠長歲月裡的時光之河驀然流動,重新流淌心間。
我們為什麼想要去「給青春補一張電影票」?
經典重映,是因為「有讓大家買票的價值」
最近準備去買票看《海上鋼琴師》重映的楊德永,有過在影院重刷經典片子的經歷,比如《哈爾的移動城堡》《指環王》三部曲等。
楊德永記得,看《指環王》三部曲重映,當地影院安排了9個多小時三部連放,堪比一場「觀影馬拉松」。「早上我看第一場的時候,十幾個人一起坐著,到最後一場只剩我一個人了。」
相較於院線新上的電影,楊德永會優先看重映的老電影,尤其是已經看過的、「認證」過品質的好片。「這是在安全區之內的選擇。當我很想看電影又不知道選什麼的時候,我就選一個確定好看的電影。」
梁峻豪在影院重溫《哈利·樸達》系列電影之後,特地去了北京環球影城。「原本我對環球影城沒什麼感覺,重溫電影之後,發現有很多複刻電影場面的東西,遊客穿著魔法袍,很有沉浸感。」
梁峻豪此前會去中國電影資料館看一些重映的老片。「在電影院看片,不會被別的事情打斷。有一些比較長的電影,在移動端看有點難受,需要在影院‘逼’自己看下去。《2001太空漫遊》開頭有3分鐘的黑屏,如果在移動端看,我肯定就跳過了。一些沒看過的經典電影重映,我也打算去看。」
中國傳媒大學大三學生許坤玥說,她看《哈利·樸達》系列電影重映的感受是「補一張電影票」。「作為《哈利·樸達》的原著黨,我小時候會對電影有一點牴觸,但現在可以欣賞電影了。我能感受到電影和原著其實是兩種藝術、兩種觀感,電影給我帶來了兩個小時可以放鬆和沉浸享受的完整時光。」
在許坤玥看來,這些電影能重映,一方面是因為經典,另一方面是因為「有讓大家買票的價值」。比如她選擇看《這個殺手不太冷》,除了因為是經典高分作品,還因為自己對劇情走向很熟悉,可以放鬆享受觀影過程。
看的不僅是電影,而是多年間變化的心境
今年,江離買票去看新海誠作品《你的名字。》重映時,她覺得自己看的不僅僅是一部電影,更是「在這麼多年之內變化的心情」。
「8年前,因為大家都很喜歡新海誠,也都很喜歡動漫,我們就一起去看,但這就是普通的看電影行為。8年後看,有一種我自己回憶青春場的感覺。」
「電影里,男生和一個來自8年前的女孩跨越時空重逢了,有一天這個男孩意識到這個女孩不是當下的,而是一個8年前的人——女孩因為隕石墜落地球的災難而去世。男孩意識到這一點之後,就想辦法拯救那個女孩。」看到這樣的情節,江離很感動,結合自己也度過很多困難的現實情況,她意識到,「我可能已經拯救了8年前的我」。
時過境遷,往昔的人生經歷,與當下重映的電影形成了特別的「共鳴」。
高中時,張均在家裡的電視上看了《你的名字。》,被帶進一個「完全嶄新的世界」,故事和畫風都治癒了當時學習緊張的他。這部電影在他心中「佔據一席之地」,他重刷了好幾遍。
今年,得知《你的名字。》重映,張均決定「補一張電影票」。沒想到這部經典影片很火爆,他只搶到一個靠邊座位。「雖然視角不是很好,看下來我還是很開心,圓了多年前的一個夢想。」
作家、影評人韓浩月分析,近來多部經典影片重映引發年青人火熱觀影,這充分說明,這些電影通過了時間的考驗,可以滿足不同時代年輕觀眾的心理需求、欣賞需要、消費需求。
同時這一現象也說明,年青人在進行自己的價值判斷,來選取被他們所真正接受的經典。
「‘給青春補一張票’,是他們把電影納入了自己的生活方式,是在多元娛樂時代,通過這一傳統娛樂行為,來感受人文情懷,體驗深度情感,尋找心靈慰藉。」韓浩月說。
經典電影是「文化公約數」,大家自發為情懷買單
據不完全統計,今年重映(含定檔)的影片已超過20部,網民調侃2024年為「重映元年」。
中央文化和旅遊管理幹部學院副研究員孫佳山提到,最近多部經典影片重映,有一個具體的電影產業背景。「這次大規模重映本身是我國電影分線製發行模式的一次重要嘗試。以往的電影上映都是全國統一發行放映,而分線製則是在特定的院線進行定向的發行放映。」這次《這個殺手不太冷》《哈利·樸達》系列電影等片就開始陸續採用這種分線製發行模式。
孫佳山指出,年輕觀眾愛去電影院看經典重映,這包含3層不同的情感結構。
第一層情感結構,是「為青春、為情懷買單」。孫佳山提到,早在2012年,《鐵達尼號號》的重映就收穫了意想不到的票房,當時三四線城市觀眾展現了較高的熱情。很多觀眾因為以前沒能在院線看過這些喜歡的影片,於是在重映之際,熱情、爽快地「為青春、為情懷買單」,這種消費行為自帶懷舊屬性。
第二層情感結構,是藝術電影擁有自身特定的受眾圈層。例如,像中國電影資料館就自帶「粉絲圈」。「一些藝術電影一放映,這個群體只要有時間,就會買票進去看。」
孫佳山說,優質IP的巨大影響力和號召力,則是第三層情感結構。《哈利·樸達》《指環王》等優質IP,都代表了特定年齡段觀眾的共同情感記憶,是大家的「文化公約數」,因此每當重映,很多觀眾會自發地買票走進影院。
張均覺得,經典之所以成為經典,能吸引大家一次又一次進影院重刷,有一個重要特質是:你只看一次,是沒辦法徹底看到導演想讓你看到的所有細節、隱喻等。
「《流浪地球2》是中國科幻重要之作,你第一次看完後,可能會被它震撼到,但是會丟失很多細節;你第二次看,在大概知道劇情的情況下,會更留意導演的一些伏筆或者線索,還有一些光影藝術的表現手法,越嚼越有味兒。」張均說。
「你從手機上看電影,那隻是一個小小的屏幕,我能感受整個的聲音、視覺,包括一些特效,這些是濃縮在一個小屏幕里,我只能瞭解一個故事是怎麼樣的。」許坤玥感慨,在電影院里,她能感受到「這個電影真正想要傳達的東西」,以及「一群人在一起共同享受電影的感覺」。
(應受訪者要求,張均、江離、楊德永為化名)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沈傑群 實習生 劉怡君 黃欣玥 來源:中國青年報
2024年11月15日 07 版